张 波,鲍 婷,夏 天,韩重阳,葛春林
2019 年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电赞扬中国女排“比赛中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打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充分展现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1]。70年来,中国女排跌宕起伏,10次夺得世界三大赛冠军,经历了学习—提高—停滞—再发展时期、五连冠时期、低谷时期以及高潮时期,积淀与弘扬了“女排精神”[2]。尤其在以郎平为核心的复合型教练团队带领下,中国女排取得了世界三大赛中的三次冠军、两个亚军的骄人成绩。但从21世纪以来,世界女排呈现诸强纷争的竞争格局,各世界强队越来越难以长期称霸世界排坛,为使中国女排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有必要总结中国女排的经验与反思,以期为今后发展提供启示。因此,运用口述史研究法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女排的发展历程、成功经验等进行研究,对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女排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对弘扬和传承女排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研究需要以“中国女排”“女排精神”“发展经验”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对检索的相关文献进行甄别、分类与筛选后阅读,同时对《中国排球运动史》《我的执教之道》《郎平自传》《巅峰对话》《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等相关书籍进行阅读,以及2019年参加新时代的中国女排精神高端论坛中的材料,将相关文献的述评、阐释及研究视作研究基础。
1.2.1 对象确定 口述史是指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或录像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和重点事件。在复原历史方面有其他任何档案、文献资料无法替代的价值,它具有一套国际通用的规范程序[3-4]。
为还原中国女排各个时期的发展经验与教训等,在查阅、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与排球领域的5 位专家、博士生导师进行分析讨论,对需要口述的对象进行甄选、筛选、精选,最终将口述对象确定为从1951年发展至今,各时期有代表性的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管理者、媒体等5个层次的人员。筛选这几个层次人员的主要原因为,他们是中国女排发展历程中经验、教训与启示的见证者、亲历者,能够为历史细节、事件提供丰沛的佐证资料。
1.2.2 提纲拟定 对中国排球、中国女排的整个发展历程进行详细梳理、整理及总结归纳,梳理过程中对专家进行各时期时间节点划分的科学性进行评价,根据专家建议以中国女排发展历程中三大赛的具体经验、教训、启示为切入点制定一系列的口述提纲来进行口述。
1.2.3 设计过程 从2018 年1 月至今,对确定的关于中国女排的见证者、亲历者进行系统口述,为保护口述者隐私,依据口述史研究规范,在对口述亲历者进行编码(见表1)。主要口述过程为(见图1):口述史团队根据文献材料和专家访谈制定相应的口述提纲,将提纲以电子邮件和邮寄给口述者进行提纲的修正,以便于口述者对一些重点事件的回忆,确定提纲后首先对口述者进行预访谈,在预访谈结束后对材料整理和提纲的再次修订后再进行正式访谈,在访谈过程中采用录音或录像的方式,收集、整理,再现不同时期中国女排的发展历程、成功经验、教训等,正式访谈结束后对材料进行整理、挖掘,最后对口述者进行回访以及口述者对自己口述材料或重点事件的核查,最终得到准确的口述材料信息。共收集口述的视频以及录音材料共7.3 小时,整理出有效文字共计9.3 万。除采访外,对纪录片中的中国女排的报道进行梳理,如央视推出的《国家记忆——中国女排》系列报道。
表1 口述史访谈对象及材料来源相关信息表Tables1 Iinterviewees and Sources of Materials in Oral History
图1 口述史设计思路图Figure 1 Oral History Design Ideas
中国女排是我国竞技体育中最具代表性的集体,一定程度上成为我国竞技体育乃至社会发展的明信片,几十年来中国女排同任何事物一样,都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时间节点的界定上在采访5位专家后,并通过专家评定,专家建议选择中国女排三大赛成绩(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作为主线划分依据(见图2),整体按照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与启示展开。
图2 1951—2019年中国女排三大赛成绩曲线图Figure 2 1951-2019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Three Major Results Curve
建国初,我国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体育事业也受到高度重视。世界排球运动以6 人制为主,而我国的主流是9 人制,对6 人制相对陌生,为与国际接轨,就逐渐学习和研究6 人制的规则、打法。为此积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进行经验交流和借鉴来提高我国排球竞技水平。1953 年中国排协正式成立,1956 年中国女排参加世界锦标赛就获得第6 名的好成绩。当时日本女排称霸世界排坛,为向“东洋魔女”学习,周恩来总理邀请大松博文访华,学习其残酷的魔鬼训练方法。“训练中周总理告诉大松说要结合我国队员的特点,不能一味的魔鬼训练,大松也采纳了周总理的意见,这使我国女排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M-W,2019.03)。“文革”时期我国各项体育训练逐渐停训,中国女排训练水平也逐渐下滑。“文革”结束后我国将体育作为外交手段与各国建立联系,同年重新组建国家女排。这一时期女排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为我国与国际建立外交关系提供了很多契机,也承载着一定的政治性功能。这一时期我们在不断“谋生存、求发展”地学习、交流、摸索经验,坚持道路自信,在魔鬼训练方式、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影响下,中国女排发扬艰苦训练、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敢于为人先的精神作风,中国女排精神由此开始孕育、萌生,为女排精神的建构注入了强大动力。据大松博文训练时期的队员回忆:“每天训练时间都在8 小时以上,体力、消耗、极限使得我们极不适应,在这种条件下我们都能完成”(EX,F-G,2019.04)。
1979 年国际奥委会“名古屋会议”恢复了我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后,中国女排获得亚洲锦标赛冠军,首次实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目标,此时中国女排具备与世界强队抗衡和夺冠的实力。改革开放后,更多地人在盼望三大球有所突破,时任主教练袁伟民也在积极为中国女排的崛起寻找新的出路。“当时我有很多新技术,帮助辽宁女排打败“冠军王”四川队后单脚背飞技术风靡全国,袁伟民和张一沛找到我,让我担任中国女排的技术顾问,教授多种快速多变的新技术,如单脚背飞、快抹等”(A-L,2019-4)。1981 年中国女排七战七捷,无可争议地站在世界之巅,这是我国首次集体项目获得世界冠军,激励了国人内心的热情与希望,在全国掀起“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女排精神的提出在当时是具有时代意义象征,已经超越了竞技体育场上的价值,成为亿万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A-L,2019-5)。中国女排的夺冠打开国门走向了世界,开启一个辉煌的五连冠时代,中国女排成为时代的民族英雄,成为现代化假设的力量,对于中国体育的崛起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形成“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基本内涵的女排精神[5]。“应袁伟民的要求对女排精神进行总结,同时与队里一起讨论得出女排精神内涵,即“女排精神主要从思想基础和训练基础两个方面进行阐释,思想基础是“为国争光、民族复兴”,这一基础包含了团结(队员、教练、科研人员、工作人员)、奉献(互相支持、互相鼓励、敢于承担)、拼搏(任何时候,尤其是关键时刻)、创新(教练员敢用、队员敢打、从零开始);而训练基础是“从难、从严、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AL,2019.5)。
1986 年世锦赛夺冠后,“老一代”队员相继退役,张蓉芳、郎平教练也卸任,同时原来在队里的助理教练一位未留,队伍开始出现青黄不接和的局面,经过重新阵容组合的中国女排实力明显下降,大赛临近主教练易人给女排带来很大冲击,使中国女排的成绩快速下滑。“在教练员选拔时,邓若曾因病,张蓉芳也不能上任,导致中国女排无‘传承[6]’教练员造成压力”(B-C,2019.12;A-L,2019.04-05)。“新老交替+无‘传承’教练”的问题使中国女排迎来新的挑战和考验。汉城奥运会半决赛中不敌苏联、秘鲁,虽然获得第三名,但与苏联的比赛却出现0:15 落后窘状。随后世界大赛的卫冕也相继失利。“出征汉城时,袁伟民副主任给大家开会,问大家有没有信心,大家哑口无言”(A-L,2019.04-05)。汉城失利后,欧洲强队崛起,与国际强队差距逐渐拉大。在主教练胡进带领下虽有所回升,但却迎来了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再次失利。“巴塞罗那奥运会巫丹的“兴奋剂”事件,对我们打击很大,小组赛三战皆败,沦为奥运会第七名”(M-W,2019.03)。技战术打法管理理念和训练理念不完善,从而导致成绩下滑”(A-L,2019.04-05)。“在1994 年世锦赛失利后,袁伟民要求排球处动员全国知名排球教练和专家对女排的训练和比赛进行观摩研讨,试图寻找新突破”(M-W,2019.03)。中国女排的成绩虽有所下滑,但在该时期女排集体理性的接受成绩下滑的事实,一直拼搏、不忘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初心,牢记振兴中国女排的使命,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严抓“三从一大”训练原则,艰苦训练、团结拼搏,从不言弃、持之以恒、砥砺前行,默默承受挫折。
1995年郎平率领中国女排走出历史低谷,国家队进行重新组建,培养了孙悦、赖亚文、崔咏梅等白银一代,为中国女排奠定了坚实的理想信念,短短两年时间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和第十三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再次回到争夺霸主的阵营。进入雅典周期后,中国排协启用为中国女排默默奋斗工作20多年的陈忠和担任主教练,执教后对国家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重视加强队伍的思想工作、革新训练手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自身的技战术特点等,大胆启用赵蕊蕊、冯坤、杨昊等年轻运动员。2003 年收获了阔别17 年之久的世界冠军,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在0:2落后的情况下强势逆转俄罗斯女排获得冠军,成功实现两连冠,这是时隔20年中国女排再次让国歌奏响赛场,这批队员被称为“黄金一代”。陈忠和教练带领中国女排走向了辉煌,传承与创新了女排精神,“当时中国女排团队每个成员有共同的约定,只争朝夕做好每天,为达成奥运冠军不懈努力”(C,2019.12.04)。为此队伍之间的团结协作、队友之间相互信任、关系融洽、队伍的永不言弃,在采访中多名队员对女排精神再次注入“热爱”的新女排精神内涵,如“我现在不愿离开排球事业,是因为我对中国女排集体的热爱,由于对中国女排的尊敬、热爱使我为其不懈努力”(Z,2019,12.5)。
所有的运动项目,尤其是集体性项目,都会有高峰和低谷,基本呈现出“波浪式”的变化。但无论是高峰还是低谷,都不懈努力。中国女排在经历雅典暂辉煌后,黄金一代队员却迎来了“伤病潮”,使中国女排的竞技实力有所下降。2008 年北京奥运会,赵蕊蕊、冯坤、张娜等球员回归,使中国女排的整体竞技实力得到提升,但半决赛中不敌巴西仅获得季军。进入伦敦周期后,陈忠和卸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中国女排再次迎来无“传承教练”的局面,几年时间连续更换三任主教练。教练员的频繁更迭,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训练和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导致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的信任减半。2012 年伦敦奥运会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却意外地输给在奥运赛场从未输过的日本队,跌出四强,仅获得并列第五名。2013 年亚锦赛输给泰国,首次失去亚洲霸主的地位。这一时期,教练员频繁更迭,造成缺乏长远战略和通盘谋划,产生短视观点和短期行为,最终使中国女排的训练方法、技战术体系等无法形成统一的固定模式。同时使得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信任关系难以建立,不可避免地造成训练与管理工作的继承性和连续性,随之与世界强队的差距逐渐拉大,但女排精神依旧在。中国女排团队不断崛起而奋斗,展现了教练的信任、队友的支持与团结拼搏、相互担当、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在比赛中,我的伤病做了手术,恢复不太好,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站出来,积极备战,在训练中不断狠抓思想、狠抓作风、苦练技术,虽然成绩有所下滑,但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女排精神仍在”(L-Z,2019.7)。
2013 年郎平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以传统与国际结合的执教新理念、新管理方式带领中国女排继续奋进,“大国家队”理念的实施、中西结合的复合型团队的构建,发掘了“朱、袁、张、龚”组合等新队员补充后备力量。经过一年多的磨炼,2014 年的世锦赛成为新人试训场,并在世锦赛中获得亚军,2015年获得阔别11 年之久的世界冠军,2016 年获得时隔12 年之久的奥运冠军。“郎平按照自己的计划,从国外带来了全面的管理理念,如“大国家队”、复合型教练员团队、科技支持等,如使用Datavolley 对比赛进行统计,根据所统计出来的数据,对不同的队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每次比赛前都会通过录像来分析对手打法,为运动员即时提供统计数据,每次都会写几条供主教练郎平参考;有时还通过高速摄像机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拍摄,以此来诊断运动员技术动作,如针对二传的训练,专门给丁霞设计了一个练习传球的网兜。要求传球有速度,还要有高度,同时用高速摄影机拍摄。她的过网点、传球弧度对不对,我们要反馈给她。”(O-G,2019.03-05)。中国女排逆袭后荣登里约奥运冠军领奖台,2018 年获得世锦赛第三名,2019 年以全胜的战绩卫冕世界杯冠军,传承与弘扬了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奏响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最强音。
里约奥运夺冠与2019 年世界杯卫冕习近平总记“点赞”了女排精神,指出中国女排精神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在调研过程中参加了新时代的中国女排精神高端论坛,论坛上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指出,“中国女排的获胜是‘小胜靠力,中胜靠智,大胜靠德,全胜靠道’,那么女排精神心中有国家,眼中有国家,以国家为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7]。“女排精神在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基础上注入了突破传统、科学训练、人性化管理、国际化合作的新内涵,是女排教练和队员在排球规律中总结出的胜利方法论,同时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是中国奥运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的时代彰显,是中国体育运动员精神的体现,是中国民众精神的体现”。
中国女排的获胜与举国上下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始终按照“全国一盘棋、训练一贯制”的要求,建立集中统一的训练系统及层层衔接的训练网,抓好队伍的建设,为中国女排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制度基础。某种意义上,中国女排的成功,是中国体育融举国体制、市场经济两种优势为一体的改革尝试[8]。“举国体制为中国女排的成功创造了一切机会,这是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代表队难以做到的”(G-L,2019.10.19)。“中国女排的成功与领导重视和国家政策的制定是分不开的,周总理和贺龙副总理对排球的关心极大的鼓舞了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A-L,2019.04-05)。自中国女排建队以来,国家都举全力配合,坚持我国的举国优势来支持排球运动的开展,想要哪个队员或陪打教练,没几天就会到岗。“在郎平第二次执教过程中体育总局排管中心也同样是举全国之力为其提供一切物质保障、人员保障和科技保障,这为里约夺冠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G-N,2019.05;O-G,2018.11)。
1977年国际排联发布新规,规定拦网触球不算作球队3 次击球中的1 次。据此规则,中国女排从自身实际出发,较为全面的认识排球运动的发展规律,不仅要“高、强、全”,还需要传承我国9人制排球的“快”。如漳州会议中提出的“近体快”发展为“短平快”、“近网平快”扩大为“远网平快”等各种快速战术的灵活变化,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技战术特色的发展道路,因此创新了“单脚背飞”“快抹”等技术。“当时来说世界排坛以高举高打为主流,我们在掌握排球运动发展规律后,在此基础上传承了传统9人制的快球,同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最终获得五连冠”(A-L,2019.04-05)。“从里约周期至今,中国女排重新组合制胜规律因素,将原有的“高、快、全、变”重新组合,从“高举高打”到“高快”结合,不断传承我国的快球技术,同时加上运动员在赛场位置的“变”获得了2015 年世界杯冠军,里约奥运会冠军,2019 年世界杯冠军”(H-A,2019.12;O-G,2018.11,2019.03-05)。中国女排不断根据世界排球发展趋势进行融合与创新,采用超前的技战术策略和管理理念使中国女排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排坛永葆战斗力。
教练员的“敢用”能力是集体项目教练的一种特殊必备素质,严格、敢用的教练往往能够带出出色的运动员。“五连冠前,时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袁伟民找到我,让我担任中国女排技术顾问,刚到队里我就把几项新技术都拿出来教给队员,每人学一到两项,这对教练员来说需要很大勇气”(A-L,2019.04-05)。陈忠和、郎平传承袁伟民教练敢用的理念,不断缔造新人,打造了白银一代、黄金一代和新生代,如2015年世界杯比赛中基本是新队员,里约奥运会上大胆启用新人龚翔宇,在比赛中敢打敢拼的龚翔宇成为中国女排最大的“黑马”。2018年世界锦标赛对阵意大利队时,郎平又大胆采用新人胡铭媛上场,连发两球帮助球队锁定胜局,“在世锦赛中启用了副攻胡铭媛,在对阵意大利的比赛中连发两球得分,将比分扳平,像回到了袁指导换上侯玉珠的场景”(J-L,2018.09-30,2019.10.15)。除教练员敢用敢教外,队员还要表现出敢打、敢拼的进取精神。五连冠时期郎平就是因为敢打敢拼的个性,成为了有名的“铁榔头”;里约周期的朱婷更是在赛场上敢下手,帮助球队化险为夷,被评为世界第一主攻。因此,教练员和队员两者的“敢”的完美结合,创造了中国女排的辉煌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9]。创新也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核心要素,一种新技术的发挥,在比赛中往往能取得决定性的作用,尤其随着排球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战术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1977年国际排联规则改变后,中国女排认清世界女排向高快结合的发展趋势,积极创新技战术,将“快板球”传统快攻打法运用到6人制排球中,创造了单脚背飞、快球等技术,坚持“以快胜慢”“以攻为主”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打法。“最有效的进攻就是要突破对方的拦网,因此我创造的这些技术继承了“快”的传统”(A-L,2019.04-05)。除快球外,五连冠时期攻击性发球也继承了我国9人制排球的传统特点。郎平执教中国女排后,在技术上更新了我国原有的技战术打法,在“高、快、全、变”的基础上实行“高快结合”的多种战术配合。同时注重“变”,在比赛中不断调整阵容配置逐渐实施“以变胜静”的特长使中国女排再次问鼎世界冠军。“郎导在培养运动员时不分主力和板凳球员,注重每一位队员的发展,这也就促使在里约奥运会上12 人轮换变阵全部上场,最终赢得胜利”(KZ,2019.03;I-W,2018.12.20)。
中国女排始终坚持科学化训练。不管是1964 年周恩来总理邀请大松博文来我国进行传授“东洋魔女”的成功经验,还是在60年代兴起的郭兴福“三从一大”训练方法,中国女排都根据自身特点、要求和技战术等不断进行科学化训练,后期还引入了“男子陪打”模拟训练方法,不断模拟世界强队的技战术打法,使我国女排形成有效竞争格局[10]。“由于中国女排在国际大赛中的失利,在第一次郎平执教过程中,时任国家体委副主任的袁伟民要求排球处专门聘请专家组和国家体委科研所为其提供科研支持”(A-L,2019.04-05)。里约周期,中国女排引进了专门的科研团队,运用Data volley 软件对国外技战术打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这为今后运用“大数据”对运动员技战术的诊断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O-G,2019.03)。“我们这个团队对每一场比赛都做的技战术统计工作,并给出详细的分析报告,比如每一轮比赛中每个队员特点、风格,有几条意见供郎平参考”(O-G,2018.11,2019.03-05)。这种计算机大数据分析的引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战术诊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引进复合型教练员团队,在预防运动员伤病方面专门聘请美国专业的康复师、体能训练师等,使训练方法更加科学化,从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从2013 年郎平应聘国家女排主教练的发布会时就积极提出自己的团队管理新理念,如大国家队理念、复合型教练员团队建设等”(J-L,2018.09.30,2019.10.15;N-G,2019.05.21)。
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只有创新。竞技体育的未来发展之路,必须要通过实质性的改革与创新来实现[11-12]。在世界排球强队技战术特色逐渐融合的大潮下,一支球队要称霸世界排坛,必须具备先进的风格,必须要倾其全力有所创新、有所突破[13]。创新必须要适应本项目发展的趋势,善于把握规律顺应潮流。运动技术的创新是运动技术发展的主要形式,具有重大价值。首先,对教练员来说,创新不仅仅是在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思想上要不断创新,尤其是目前世界竞技排球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时代,在力量、速度、高度和技巧的表现紧密结合,教练需要有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技术,结合中国女排“高、快、全、变”的实际和潮流,将排球原有的制胜因素进行组合,组成全新的“制胜因素模型”,改变原有的技战术打法,坚持全攻全守、技术全面的战术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快速多变,最终形成自己的绝招;其次要注重攻防的实用性,将制胜因素模型不断进行试验,并应用到运动训练中去,让其他队伍不适应我们技战术打法的局面;最后要抓住一切可以创新的机遇,训练器材装备的创新、如发球机、拦网机器人的设置等。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直接体现为“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的基本方针[14],提倡“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新型举国体制。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举国体制”的支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体育事业的重要法宝。发展目标与任务是排球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我国排球未来发展预期达到的总要求,是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15]。因此,未来中国女排的发展道路中,要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继续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的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服务作用,做好“服务者”,逐步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次,进一步解放思想,端正发展理念,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探索排球运动发展的规律,努力提升我国排球运动的水平,强调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学研”的科技创新在助力中国女排在辉煌中的保障层核心位置,加强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打造全国排球联赛品牌。
一个队伍要想长久保持优势,构建人才生产线是关键。后备人员包含教练员和运动员两方面。教练员方面,首先注重与“复合型团队”互相鼓励,具有“敢打、敢拼、敢用、敢于创新”的精神,不受任何事物的“左右”。其次注重培养教练员的团队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镇定自若;最后,从执教中国女排成功的教练员来看,属于五连冠时期的运动员和助理教练,对我国排球运动的精神和内涵具有一定的传承,因此要注重教练员新老交替问题,注重“传承教练”的培养,避免教练员的频繁更换,最终使女排精神永续[16]。在运动员培养方面,首先要逐渐打破主力与替补之间的界限,增加女排队员的“板凳深度”,深入实施大国家队。在新老队员组成的基础上重视扶植新生力量,采取主力阵容逐渐更新,避免集团竞技能力的下滑。其次重视所有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以运动员为中心,在充分尊重队员个性的同时引导运动员去思考如何做得更好,使运动员接受系统训练,培养技战术素养和项目制胜规律认识。最后,针对精英运动员要让其多“走出去”了解世界排球的发展趋势,同时还要“引进来”,通过外援来带动我国女排后备力量的发展。
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总结成功的经验,根据排球发展趋势和多元融合路径,构建中国女排自己的技战术发展道路。首先要研判世界女排的力量对比,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和在国际排坛中的地位,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发展特点,同时也要明晰别人的发展特点,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再次,继承中国女排“快”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高快”,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吸取世界排球强国的优势,形成技术全面化、战术多样化、进攻立体化、防守机动化、体能男子化的竞争优势[17];最后,排球最有力的进攻就是突破对方的拦网系统,除采用传统技战术外,还要根据当前世界排球发展的趋势进行创新,要充分认识排球中“高、快、全、变”四项制胜因素间的联系,结合自身的技战术风格,形成独特的技战术,打造一支既有高度又有灵活性、能攻能防、能高能快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型球队。
近年来中国女排的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构建了一支复合型的教练员团队,未来,复合型团队的建设将成为中国女排决胜世界排坛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助力体育备战正日益在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8]。首先在复合型教练员团队中设立中国排球专家组,分为科研团队、情报团队等,与教练团队相互配合攻关,根据美国运用计算机收集、分析对手情报信息的启示,建立世界排球强国主力队员各轮次、站位、打法、落点、线路的技术档案数据库,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其次,教练员和科研人员需要转变传统思想理念,不断强化新器材设备、新方法的学习与应用,如训练中使用发球机、数据统计软件等。其次将训练监控服务系统的训练中逐步运用,对运动员的恢复数据、训练数据、心理压力、睡眠质量、技战术等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监控体系,让训练更加科学。最后将相关训练数据逐渐全面化和系统化,完善数据库,做到无纸化查询,训练数据的横纵向多方发展,对女排运动员的各项指标进行动态跟踪,尤其是年轻运动员的各项指标,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整合各项优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