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青
当前以信息化、数据化为载体的资源库成为现代化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幼儿园要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指导思想,以“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为总目标,基于区域智慧教育平台的引领,利用科教创新区的地理优势,将教智融合的理念融入园本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中。在教智融合背景下,我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园本特色课程资源库,运用信息化方式促进园所多方资源的整合,加大信息化手段在课程资源库建设中的使用度,以助力园本课程建设。笔者结合区域优势以及日常实践中积累的信息化资源库建设经验,做出如下解析。
园所依托并融合信息技术,应明确课程资源库的两大建设方向:一是构建一套集中融合、统一管理的课程资源库数据中心,为智慧园所课程建设提供高效服务;二是整合资源库平台,以创新智能的课程资源库建设模式,助推园本课程建设。
我园位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教育资源丰富。在课程构建过程中,园所以幼儿发展特点及实际需求为主,不断探寻科学资源库建设的有效路径。教师针对课程资源深化研讨,以进一步促进园本课程的有效开展。
以资源长廊为例,我园对收集单一物品的资源小站的功能加以拓展,梳理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儿童经验的丰富之间的关联,并尝试理清其中的关系,通过环境课程引导学生了解资源开发与利用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我园以照片、视频的方式展现物质资源回收后的系列过程,如清理、研讨、再利用等,便于幼儿和教师直观地看到一级物质资源站后续转化的内容,加深幼儿和教师对于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
基于信息化大背景,“教智融合”成为增强教育自主性、互动性、趣味性的有效手段。为进一步提高教师“教智融合”的实践能力,我园开展了关于a多媒体技术的系列培训活动。
以面向教师开展的电子绘画培训活动为例,我园通过研训发挥教师个体优势,提升全园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教师在学习电子绘画的过程中,逐步以电子版本替换传统手绘的资源建设模式,从而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极大便捷。以往手绘的资源地图,无法进行及时的补充替换,因此电子绘画的方式更加符合教师的需求,能及时地在资源地图中补充资源。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手段,积极尝试将新型资源建设模式融入课程资源建设之中。
园本课程资源库以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为理论支撑,重视课程资源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链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我园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升级园内信息化软硬件,依托局域网平台、百度云、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互通共享平台,建设网格化综合式的课程资源库云体系,对接区级智慧教育平台,梳理并共享优秀微课资源,形成更为宽广的课程资源网,为园本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提供智能开放、特色创新、深度融合的架构。
我园着力推进园本课程资源库云端一体化的研训模式,通过区域创新研训的推进,初步尝试线上云教研,并从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网络资源等板块入手,梳理园本课程的资源网,在聚资源、巧融合、恰运用的理念下,为幼儿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园以已有科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着力点,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开展探究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深化资源研讨,不断完善家长、社区等不同类别的资源连接,形成了定期补充资源库的长效机制。
我园在现有传统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根据教智融合和课程建设的双重要求,建设性能稳定、检索便捷且有海量存储空间的资源库,同时通过联动整合园本课程资源和区域智慧平台,建立便捷、统一、有效的应用,从而解决了传统资源庫信息“孤岛”问题。
为满足园本课程资源库信息平台按需扩展、资源管理、查询共享的需求,园所需建设一个性能稳定且储存空间大的共享资源数据库。园所可在建设园内局域网系统基础上,根据档案管理和课程建设的双重要求,采集资源信息,通过数据整合搭建资源库。巧妙借助云端网盘,及时更新资源内容,做好资源归档。
基础设施,如物理资源和相应的虚拟资源为共享资源数据库提供各类便利,其中物理资源包括网络设备、存储系统、服务器、计算机设备、投屏转换、蓝牙设施等。园所通过配置基础设施,可实现课程资源库的动态扩展和统一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及可用性,满足资源数据库识别和储存高性能数据的需求。
幼儿园建设园本课程资源库信息平台时需要遵循学校信息标准,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合,实现各部门资源的集成、存储和共享,对幼儿园网站、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有效对接,从而为园本课程建设、教科研管理、家园互动等提供完整、实时的信息化智能服务。
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园在幼儿未复学阶段借助微信公众号,以主题教育的形式推出了系列科普活动。同时,我园利用公众号平台进行防疫爱卫科普,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自我保护,树立安全意识。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课程资源与幼儿活动的对接以及与家庭共育的连接,更加高效而便捷。
共享资源库体系的建立,能为园本课程实施提供资源信息的查询、分析、下载及推送等信息化服务,也能为园本课程实施评价的过程提供一手资料和精准的数据支持。我园成立了课程资源小组,联合课程设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与信息化技术运用能力强的专项教师,推进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方式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化,以便教师检索与使用。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年轻教师居多,他们能运用各种信息化设备和信息技术。园所通过对传统资源信息化的运用,有利于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
幼儿园在建设课程资源信息平台过程中,要注意资源应符合园本课程建设和幼儿发展的需求,尊重层次化和差异化的课程理念,保障课程资源的系统性。资源库建设应以园本已有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增设灵活机动的增删改优的功能。
课程资源多种多样,园所的首要任务是对资源库各类别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划分。科学合理的分类有助于教师和幼儿进行检索与查询,减少检索的时间,提高信息资源处理的实效。
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化课程资源库需要不断更新优化。园所可通过用户安全管理、数据加密、启动应急管理、故障恢复、资源库备份等功能,保证服务器的安全性,提高数字化资源库的稳定性。
笔者通过探究园本课程资源库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它的构建过程,发现教育资源整合有其实用价值,对园本课程建设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稳定敏捷的网络通信系统、安全便捷的云端服务系统、共享互通的多媒体系统以及智能精细的综合服务系统等提升了园本课程建设的效率,精简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环节,实现了科学化、高效度的管理。
课程资源库实现了课程资源全覆盖,能让园所的信息全面共享,为园所课程建设及其他板块工作提供支持。课程资源库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将实现集物理、智慧、精神空间三位一体的全新局面。
课程资源库以园本课程建设为中心,建构各类资源管理的服务功能,实现海量的资源储存空间,同时兼顾个人上传、收藏、下载、共享等功能,从而为教师和幼儿提供智能高效的精准服务。
总的来说,智慧园所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依托共享数据中心建立的课程资源库是智慧校园工程的核心基础之一。幼儿园可通过实施课程资源库,为园本课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