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怡
亲近自然既是儿童的需求也是儿童的权利,户外活动能重建儿童与自然的联系。笔者在户外活动中巧用环境,创设了自然、多元、开放性的活动场所,妙用材料,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和分类盒,让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自主探索、有效互动,满足了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和合作需求,发展了孩子的游戏能力和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亲近自然的自然游戏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获得愉悦、快乐的体验,更能让孩子们领略自然、生命的神奇,建立自我与自然的联系。在“探秘百草园”游戏中,笔者使用我园的户外游戏场地——趣园,结合当下季节特点,合理利用趣园中的每一个角落,从地面、地下、空中三个维度展开设计,根据孩子们的活动情况灵活布局,支持孩子们持续有效地开展户外探究活动。
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思考,从三个维度认识、发现和记录自然世界。一是地面维度。孩子们在百草园的角落里挖野菜,了解了它们的生长环境。二是地下维度。孩子们在找蚯蚓的过程中发现蚯蚓喜欢住在潮湿的泥土里。三是空中维度。孩子们利用梯子爬上树,观察大树上有什么,观察蜜蜂是如何采蜜的。孩子们在持续观察中提升感性认识,探索自然规律,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随着孩子们探索的深入和兴趣的变化,笔者提供了自然材料、半成品材料等多元化的材料供孩子们进行持续观察探究。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进行探究,并通过各种形式将探究结果记录下来,感受自然之美。例如,在找到蜗牛后,孩子们合作给蜗牛造房子,用草给蜗牛做床,用石头做冰箱,在泥坑加水做泳池,收集掉落的桃花瓣做香氛。再如,孩子们会收集一些掉落的花瓣,采集一些野菜做标本,让自然之美永远保留下来。又如,孩子们在自然笔记中记录下对植物的敬畏和对昆虫的关爱。孩子在真实的世界里感受自然之美,提升了观察自然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孩子们在趣园这个天然场所里发现、体验,在探究中增进了交流与合作,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提高了注意力、想象力,获得了知识与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一次春游过后,孩子们都觉得春天里的后塍社区特别漂亮,经过讨论,我们决定用沙和水建构“后塍社区”,复刻美丽景色。
(一)收集材料,让孩子勇于探索
玩沙玩水一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大班的孩子能熟练地运用一些基本的玩沙工具,他们在塑造、构建、挖掘、填充的过程中感受着沙子独有的特性,学习多种玩沙的技能。笔者跟孩子一起收集了一些自然材料,如树枝、鹅卵石、PVC管,并发现用废旧的大PVC管做存储工具更有利于幼儿取放材料。
(二)集体讨论,让智慧绽放光芒
在活动中,笔者把主动权完全还给孩子,由孩子们一起讨论要复刻哪些景色并设计图纸。在设计图纸的过程中,孩子们展开了热烈讨论:“我们在河里放几艘船吧。”“我要在我们的小区里建个游乐场。”“我一直想把游乐场搬回来。”孩子们讨论到哪里去找这些东西,以及怎样布置沙池周边环境。在家园、社区等各种资源支持下,大家布置好了沙池边上的小景。
(三)分工合作,让纯真尽情绽放
在环境布置好后,教师让孩子们仔细想想还要做哪些准备。孩子们通过总结上次的游戏经验,认为要分工合作。于是,在孩子的讨论下,我们设立了三个工程队——引水队、挖沙队、建造队。孩子们自主选择想要参加的组,并选出了队长和活动场地,充分享受了活动的乐趣。
雷沟大布制作技艺在2016年被列入江苏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笔者立足本土资源,基于儿童视角,通过带领孩子参观金陵纺织的陈列馆,邀请工作人员来园讲解等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对古老的扎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油菜花和扎染的偶遇
《指南》提出,教师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笔者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及想法,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多种生活中常见的低结构材料,如擀面杖、滴管、皮筋、线、喷壶、缸、夹子、板子、木棒、弹珠、乒乓球、雪花片……在游戏中,孩子们用木板、弹珠、夹子固定织物,完成了扎染作品。
3~4月是油菜花开的时节,孩子们在趣园走过一片油菜花地时,黄色的花粉、汁液在他们的衣服上也开出了“黄色的菜花”,于是“提取植物汁液可以进行染色”成了他们新的话题。
(二)趣园中植物染的探索
笔者追随孩子的发展,和孩子们一同查找相关资料,发现最简易的提取植物汁液的染色方式是植物敲拓染。“草色锤染身上衣,映红犹闻彩花香。”孩子们只需寻找大自然中的自然材料,捡一块石头,在草丛中采集几片新鲜的植物,通过敲击植物就可以使植物的颜色、形状直接染到织物上。随着孩子探索的深入和兴趣的变化,笔者提供了支持孩子持续观察与实验的材料和工具。在游戏中,孩子们用锤子、鹅卵石、擀面杖敲击植物,有的孩子将纸巾盖在植物上,有的孩子采用了透明塑料薄膜,孩子们发现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在植物上能更直观地看到敲击后植物的变化,敲击植物时用力更均匀,留在织物上的形状与纹理就会更清晰。
春天到了,有的孩子说:“我想用柳条做一顶帽子。”有的孩子说:“我想用树叶拼一幅美丽的画。”于是,孩子们用教室和公共区域里的低结构自然材料拼搭出了春天里的故事。
(一)走进自然,追随儿童的脚步
笔者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存储工具,如取大型材料用的篮子和取小而碎的材料用的分类盒等。孩子们把小山坡作为创作场地,收集随处可见的自然物开展活动。孩子们根据小山坡高低错落、有斜坡的特点,选择了合适的创作载体。例如,有的孩子借助斜坡,铺上彩条布,再加以自然物点缀,创作成美丽的画卷;还有的孩子直接以草地为载体,把贝壳、树枝、小夹子、树叶等组合在一起进行创意拼搭。
(二)自主选择,还原自由的空间
笔者给予孩子们充足的自由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可移动、松散性的材料。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户外场地,通过给心仪的场地留下标记,“预约”游戏场地,以免与其他组同伴发生冲突。从活动现场来看,孩子们挑选的地盘都很有特点,散落在小山坡周围,但又有一定的互通性,方便大家互相欣赏、交流。
(三)由浅入深,激发无限的可能
孩子可以根据活动需要和各自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和设备。随着游戏的深入,孩子们能够运用自然材料不断丰富自己的故事内容,不断生成和重组玩法,呈现各不相同的作品,如人物、植物、建筑、河流、动物、风景等,并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不断增添新的东西。
户外活动是生态、开放、自主且充满挑战的,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向往、对新事物的好奇、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期待。教師应充分发挥户外的“魔力”,加深孩子与自然的联系。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