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斌
胃癌是当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及安全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胃癌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与患者的饮食结构、工作压力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之间有较为密切的联系[1-2],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胃癌的发生逐渐趋于年轻化。目前手术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尤其对于早期胃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切除肿瘤病灶组织以及转移部位,治疗效果较为明显。近几年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应用,也极大减轻了手术的创伤性,提升了手术的预后效果,但是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远期治疗疗效欠佳[3-4],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辅助化疗(NACT)方案联合腹腔镜切除术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成为当前治疗T1 期胃癌的治疗方案之一。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NACT 方案联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T1 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1 年7 月在厦门市海沧医院接受治疗的T1 期胃癌患者78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实验室及病理检查诊断为T1 期胃癌,无合并症;(2)卡氏评分≥70 分[5];(3)知晓本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禁忌证者;(2)存在化疗、免疫治疗史者;(3)肿瘤已扩散至其他组织器官者;(4)存在精神疾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或无法正常沟通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NACT 方案联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各39 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8 例;年龄38~69 岁,平均(52.16±3.41)岁;病程2~8 个月,平均(3.46±0.58)个月;分化程度:高分化11 例,中分化22 例,低分化6 例。观察组中男22 例,女17 例;年龄37~68 岁,平均(52.07±3.34)岁;病程3~8 个月,平均(3.64±0.51)个月;分化程度:高分化10 例,中分化23 例,低分化6 例。2 组性别、年龄、病程、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厦门市海沧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1)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在肚脐下建立气腹,确保腹内压稳定在12~14 mmHg(1 mmHg=0.133 kPa),并做主操作孔与辅助操作孔共4 个。使用腹腔镜探查肿瘤位置、侵犯情况、淋巴转移情况及淋巴浸润程度,确定切除范围,彻底切除病灶,处理十二指肠残端,并完成消化道重建,清洗腹腔,放置引流管并关闭各个切口。(2)观察组采用NACT 方案联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治疗第1 天,给予患者奥沙利铂(生产厂家:山东罗欣药业集团恒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44)130 mg/m2,静脉滴注2 h,1 次/周期;第1~5 天,给予患者氟尿嘧啶(生产厂家:精华制药集团南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153)100 mg/m2,静脉滴注2 h,并在化疗前后服用昂丹司琼(生产厂家:宁波天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46)8 mg,口服,防吐,14 d 为1 个周期,持续化疗2 个周期复查,若肿瘤变小,则再化疗2 个周期后行腹腔镜切除术,若肿瘤变大则立即行腹腔镜切除术,术后继续进行化疗。
1.3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手术治疗情况,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个数。(2)比较2 组近期疗效。术后1 个月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估近期疗效:完全缓解为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续时间>1 个月;部分缓解为肿瘤缩小程度>50%,且持续时间>1 个月;稳定为肿瘤增大<25%,或缩小程度≤50%;进展为肿瘤增大25%。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3)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周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1 000 r/min 离心5 min(离心半径10 cm),取上清液,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采用美国BioBad 全自动酶标仪及罗氏检测公司生产的配套试剂盒。(4)比较2 组毒副作用发生情况,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贫血、肝肾功能异常、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
2.1 2 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2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2.2 2 组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4%,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3,P=0.011)。见表2。
表2 2 组近期疗效比较 [例(%)]
2.3 2 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 2 组治疗前CEA、AFP、CA199、NSE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EA、AFP、CA199、NSE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CEA、AFP、CA199、NSE 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
2.4 2 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12.82%,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8,P=0.048)。见表4。
表4 2 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 [例(%)]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变化,近几年胃癌的发生率逐渐提升,其病变部位通常为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等,早期胃癌患者通常症状并不明显,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症状相似,因此较容易被忽视[6]。胃癌一旦发展至晚期,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贫血、营养不良以及免疫功能下降等,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胃癌患者需要尽早进行治疗。早期胃癌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治疗,但是传统开腹手术的创伤比较大,且术后较容易复发。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腹腔镜在胃癌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腹腔镜切除术是当前治疗T1 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其能够借助于腹腔镜更为准确地定位病灶范围,避免开腹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的缺陷,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是患者远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岳大成等[7]研究认为,这与胃癌的多途径转移、淋巴转移等引发术后复发以及术前对肿瘤的控制情况有关。NACT 方案是治疗胃癌的一种新方式,又称为术前化疗,其通过术前对肿瘤进行控制,缩小肿瘤体积,并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活性,从而为腹腔镜切除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张林炜等[8]、贺向红[9]研究认为,NACT 方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还能够确保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NACT 方案联合腹腔镜切除术能有效提升T1 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这主要是因为NACT 方案能在术前有效控制肿瘤细胞以及肿瘤体积,从而提升切除率,对胃周淋巴进行彻底清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术后淋巴转移复发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2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个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创伤均较小、手术时间较短,且NACT 方案联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的安全性更高。CEA、AFP、CA199、NSE 是较为常见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能反映肿瘤的发生、发展情况。刘红芬等[10]研究认为,CEA、AFP、CA199、NSE 水平上升意味着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风险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CEA、AFP、CA199、NSE 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CEA、AFP、CA199、NSE 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这说明NACT 方案联合腹腔镜切除术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T1 期胃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胃癌复发率及肿瘤转移率,提升手术根治效果。
综上所述,NACT 方案联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T1 期胃癌的近期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