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化疗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

2021-01-24 14:14龚纯李为唐利文郭忠聪杨婧徐伟兵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直肠癌

龚纯,李为,唐利文,郭忠聪,杨婧,徐伟兵

结直肠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结肠及直肠部位[1]。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增长[2-3]。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及转化治疗,其中化疗承担了不可替代的角色[4]。但是化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增殖活跃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中粒细胞的减少将引发严重的感染,造成化疗时间的延迟,化疗剂量的下降,甚至引起化疗的终止[5-6]。所以维持参考范围内的粒细胞水平是保证化疗进行的先行条件,也是进行足剂量化疗的关键因素。基于临床问题的需要,本研究选取结直肠癌术后化疗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采用温针灸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该病的治疗效果,温针灸选择的穴位为膈俞、双侧足三里、关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术后化疗粒细胞减少症患者60 例。纳入标准:(1)经CT、MRI 检查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结直肠癌者;(2)接受根治手术治疗,术后行辅助化疗者;(3)化疗后血常规检验,其中WBC<3.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并诊断为粒细胞减少症者;(4)符合化疗、针刺指征者;(5)临床资料齐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均处于参考范围者;(6)年龄介于40~65 岁之间者;(7)预计生存期≥3 个月者;(8)依从性良好者。排除标准:(1)最近1 个月内曾服用导致WBC 下降药物者;(2)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3)入组前即存在医院感染者;(4)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5)生命体征不平稳、重要脏器受损或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者;(6)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者;(7)精神障碍、意识不清、沟通障碍者;(8)乙醇、药物成瘾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和研究组均采用mFOLFOX6 化疗方案。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rhG-CSF(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19990049)升粒细胞治疗,经皮下注射,注射剂量为2 μg/kg,1 次/d;若皮下注射困难,则采用静脉滴注,注射剂量为5 μg/kg,1 次/d。研究组给予温针灸膈俞、双侧足三里、关元穴位联合rhG-CSF治疗,嘱患者先采取俯卧位,在常规消毒后,使用毫针斜刺膈俞穴位0.5~1.0 寸。再嘱患者采取仰卧位,在患者排空膀胱后直刺关元穴位1.0 寸,双侧足三里穴位1.5寸。刺入以上穴位后采用补泻手法使之得气,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1.0~2.0 cm 的艾炷施以温针灸,待艾炷燃尽后除去灰烬。每次每个穴位可施以艾炷1~3 壮,施灸完毕再将针取出。注意避免烫伤患者的皮肤和衣物。针刺操作1 次/d,7 d 为1 个疗程。rhG-CSF 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其停用标准是WBC 增高至10.0×109/L 以上。

1.3 观察指标(1)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GB)水平。(2)观察2 组患者不良反应〔骨痛、恶心呕吐、发热、肝功能异常、碱性磷酸酶(ALP)、过敏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灶部位、TNM 分期、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WBC、中性粒细胞计数、HGB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计数、HG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HGB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WBC、中性粒细胞计数、HGB 比较()

2.3 2 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9.51%,高于研究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1,P=0.016)。见表3。

表3 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流行病学提示,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发病率居于第三位,病死率居于第二位,是非常棘手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在分子检测基础上,针对特定驱动基因开展的分子靶向治疗明显改善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7]。但在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转化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晚期结直肠癌全身治疗当中,全身静脉化疗均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8]。化疗能够实现对结直肠癌临床症状的有效控制,缩小肿瘤体积,为手术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大多数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血液学毒性,例如重度粒细胞减少给患者带来重度感染,甚至菌血症。只能减少患者化疗剂量,甚至终止静脉化疗[9]。如何让足剂量的静脉化疗继续进行下去,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rhG-CSF 虽然可以有效地升高粒细胞,改善骨髓抑制,但是其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例如:不良反应多、t1/2短、需频繁多次给药、患者依从性差等[10]。rhGCSF 是调节骨髓中粒系造血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可选择性作用于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但用药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不可忽视,其不良反应不仅对肌肉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造成相关不良反应,且可造成全身性反应,例如:发热、胸痛、疲劳、过敏等,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都需要密切注意,防患于未然。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并在恶性肿瘤的不同阶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一定的作用。

《灵枢· 经脉》记载:“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说明经络在生理、病理和疾病的防治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抗御病邪,反映证候;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灵枢· 九针论》曰:“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人体因外感六淫,以致脏腑经络气血阻滞,痰结毒聚,聚而成瘤,说明经络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息息相关。患者结直肠癌术后,本是正气亏虚,气虚瘀滞,加之静脉化疗影响,损伤人体,脾气亏虚,运化无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乏源,无以资助先天之肾,造成肾精匮乏,不能充养人体。此时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施以中医治疗手段,达到益气健脾、补肾养精、生髓生血之效[11]。

温针灸是针刺穴位与艾灸联用的一种针灸治疗方式。适用于需要针刺留针,并施以艾灸的疾病。根据辨证,结直肠癌术后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脾肾阳虚证多见,所以在针刺补泻手法基础上,加用温针灸以达到温阳健脾、益气补肾、养精生血之效[12]。

足太阳膀胱经为多血少气的阳经,督脉与足太阳经并行,通过背俞穴与脏腑相连。取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腧穴膈俞,该穴为八会穴中的“血会”,为气血汇聚之处,《难经》有云:“血会膈俞。疏曰:血病治此。盖上则心俞,心主血,下则肝俞,肝藏血,故膈俞为血会。又:足太阳多血”。陈修园有言:“诸经之血皆从膈膜上下,又心主血,肝藏血,心位于膈上,肝位膈下,交通于膈膜,故血会于膈俞也”。因此针刺膈俞能够起到温阳生血之效。程绍鲁等[13]针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行红外照射治疗,选取穴位大椎穴和膈俞穴,试验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升白细胞的疗效稳定持久。

足阳明胃经属阳经,特点为多气多血。胃作为人体重要脏器官,其功能为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主收纳腐熟水谷之物,有“太仓”之称。与脾脏同居中焦,两条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化为精微物质,以荣养全身。取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之足三里,该穴为胃下合穴,主治虚劳诸证,为强益身体的要穴。宋代《太平圣惠方》有云:“五劳羸瘦,七伤虚乏,皆调三里”。杨嘉恩[14]用温针灸足三里等穴位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结果提示其可有效预防癌症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任脉为奇经八脉中重要的一条经脉,主要作用是统摄全身的阴经。《素问· 骨空论》曰:“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是人元、阴元及阳关的关键。足三阴经与任脉在关元穴位置交汇,此处蕴集肝脏、脾脏及肾脏藏血,因此关元穴与人体的脾、肝、肾三阴经以及足阳明胃经相关。关元会聚多经,是人身元气之源泉,具有补肾益精,温阳补虚之功效[15]。

本研究中,研究组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温针灸联合rhG-CSF 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化疗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明显。2 组治疗前后HGB 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给予温针灸联合rhG-CSF 治疗对患者HGB 不会产生明显影响,这与rhG-CSF 具有细胞特异性,仅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及其祖细胞,对红细胞影响较小有关。结直肠本属消化器官,术后易导致脾气亏虚,湿浊内生,加之静脉化疗对人体的影响,导致脾胃损伤,气血生化乏源,先后天无以充养,精髓不生,故化疗后WBC 减少多属脾肾阳虚证。采用温针灸对膈俞、双侧足三里、关元穴治疗,四穴可以达到温阳健脾、益气补肾、养精生血之效。

综上所述,针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采用温针灸与rhG-CSF 联合治疗方案效果可靠,且对HGB 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中性粒细胞直肠癌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英文的中性TA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