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2021-01-24 14:14叶国秀周宝琴李艳鹏陈彬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6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血气肺泡

叶国秀,周宝琴,李艳鹏,陈彬彬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肺泡表面缺少活性物质,呼气末肺泡存在萎缩现象,继而使得胎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1]。此疾病多见于早产儿,且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典型症状有呼吸急促、吸气三凹征、呻吟、发绀等,若未进行有效治疗,患儿有合并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肺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患儿生命健康,严重者导致死亡。临床中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用方法是无创通气治疗。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学者提出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治疗的效果明显[2]。基于此,本研究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福鼎市医院在2017 年3 月—2019年3 月收治的100 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50 例。纳入标准:(1)患儿日龄低于1 d;(2)患儿经检查后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符合《实用新生儿学》[3]相关诊断要求。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遗传性疾病患儿;(2)患有严重脏器疾病患儿;(3)血液系统疾病患儿;(4)生存期少于3 个月患儿;(5)一般资料不全患儿;(6)研究依从性差患儿。单一组患儿中男28例,女22例;胎龄28~33周,平均(30.68±0.44)周;顺产患儿29 例,剖宫产患儿21 例。联合组患儿中男26 例,女24 例;胎龄28~33 周,平均(30.24±0.59)周;顺产患儿27 例,剖宫产患儿23 例。2 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福鼎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单一组患儿行无创通气治疗,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参数调整,如下:氧流量设定为6~8 L/min;吸入氧浓度(FiO2)设定为0.3~0.5;吸气峰压设定为14~16 cmH2O(1 cmH2O=0.098 kPa);呼气末正压设定为5~8 cmH2O;呼吸频率设定为40~60 次/min;呼气时间设定为0.40~0.45 s。联合组患儿行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无创通气与单一组相同,并在此基础上使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Chiesi Farmaceutici S.p.A),国药准字H20030598〕治疗,推荐剂量为首剂200 mg/kg,气管内滴注。根据临床情况,再次给予1~2 次重复剂量,每次给予100 mg/kg,且2次剂量间隔12 h。

1.3 观察指标(1)观察2 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后效果分为显效(患儿呻吟情况消失,且呼吸平稳,无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现象出现,血气指标正常)、有效(患儿呻吟情况消失,且呼吸平稳,无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现象出现,血气指标得到极大改善)、无效(患儿呻吟情况无变化,且呼吸急促,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现象存在,血气指标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应用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 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观察2 组患儿治疗情况,包括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4)观察2 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FiO2。(5)观察2 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联合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单一组患儿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25)。见表1。

表1 2 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治疗前2 组患儿pH值、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pH 值、PaO2水平高于单一组,PaCO2水平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2.3 治疗情况比较 联合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比较(,d)

2.4 心率、呼吸频率、FiO2比较 治疗前2 组心率、呼吸频率、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心率、呼吸频率、FiO2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FiO2 比较()

2.5 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2 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0.558)。见表5。

表5 2 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例(%)]

3 讨论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已经呈现出逐渐增高的态势,而该疾病是导致新生儿出现死亡的重要原因[4]。临床中,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用方法是无创通气,同时针对已经出现Ⅱ型呼吸衰竭现象或使用头罩吸氧解决吸氧困难的患儿来说尽早进行无创通气对于提升其抢救成功率有着极大作用[5-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自身的肺顺应能力差,若在使用呼吸机治疗时出现参数调整错误则容易导致患儿出现气压伤。同时,长期使用呼吸机会增加患儿出现感染的概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发病原因是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而造成肺泡萎陷,故临床中认为治疗该疾病时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属于一种良好方式[7-9]。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于患儿肺泡表面张力不但有着良好的降低作用,同时还能明显提升患儿肺部顺应性,继而改善患儿氧合,降低FiO2,使肺泡在低肺容量下同样能够保持稳定。另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还能保持肺泡张力,具有抗水肿、稳定呼吸道、抗黏液胶合和抗炎等作用。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严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可有效改善其肺部气体交换功能,这对于降低患儿病死率来说意义重大。早期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还能减少氧疗时间及呼吸机通气时间,加速患儿康复进程[10-12]。

本研究中,联合组患儿治疗后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单一组;联合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治疗情况、心率、呼吸频率、FiO2均好于单一组;2 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差异,表明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呼吸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情况好转更快,总治疗有效率更高,且与单用无创通气治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差异,故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血气肺泡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新型金刚烷基杂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新型双苯基型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