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蔓 刘丽君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 404100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医院适应改革和推进发展均迫切需要具有良好理论背景及敢于实践创新的卫生管理人才[1]。《医院管理》课程是卫生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医院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卫生管理类专业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卫生管理类专业学生对《医院管理》课程教学满意度和教学相关看法,分析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整体情况,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质量提出对策与建议。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是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7级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和2017级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88名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本次研究对88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以及学习状态,学生对《医院管理》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准备、课堂组织、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使用及教学内容和效果。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通过双录入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核查;使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2 访谈法 根据访谈提纲,针对性地开展部分学生的访谈,了解其对《医院管理》课程教学满意度情况。访谈法作为问卷调查法的有益补充。
本研究对象为2017级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和2017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88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有效率97.73%。
2.1 学习状态 《医院管理》课程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和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和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按照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和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基本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学习宏观卫生政策基础上,掌握国内外医院发展进展,我国医院发展政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系列保障制度,使卫生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够紧密结合我国新医改方向,为卫生改革服务。然而根据调查显示,学生对《医院管理》课程的认知不足。86名调查对象中,只有23名(26.74%)学生正确了解《医院管理》的课程性质是专业基础课,有15名(11.63%)学生甚至不清楚《医院管理》的课程性质。从学生在《医院管理》课堂上的状态看,48名(55.81%)学生选择了兴趣一般,只能基本专心于课堂,仅有9名(10.47%)学生对《医院管理》学习很有兴趣,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在里面。这反映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医院管理》是一种被动的状态。
2.2 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对《医院管理》授课教师的教学评价情况看,学生总体上是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是予以肯定的,但在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选择上,学生的看法不一。86名调查对象中,有70名(81.40%)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在备课方面准备充分,课堂内容充实(见表1)。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师备课时的付出予以充分的认可;但是有11名(12.79%)认为教师医院管理任课教师在备课方面以教材为主,缺乏延伸拓展。在教师的教学方式选择上,有63名(73.26%)学生选择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以灌输型为主,有15名(17.44%)学生选择以灌输型与互动型相结合,说明大部分同学认为《医院管理》属于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老师课堂使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大部分同学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为主,师生之间有一定的互动。但是有16名(18.6%)同学认为以讲授为主,照本宣科,方法单一。在教学内容安排的选择上,有73名(84.88%)学生认为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以书本为主,重在应试内容。
表1 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n=86)
2.3 教学效果 根据调查显示,在医院管理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对医院相关管理工作的了解程度,69名(80.23%)学生表示基本了解,但有17名(19.76%)同学表示和以前差不多,没太大改变(见表2);从学生对《医院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总体满意程度上课,14名(16.28%)学生选择非常满意,59名(68.60%)学生选择基本满意,13名(15.11%)学生选择较不满意。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医院管理》课程教学不满意的原因,本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对该部分学生的访谈。访谈时,大部分学生反映《医院管理》课程枯燥乏味,并且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
表2 学生对《医院管理》课程教学效果评价(n=86)
《医院管理》是涉及医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医院管理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医院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其应用性要求学生能将抽象、孤立的理论知识有效运用于医院管理实践之中。与此同时,随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管理内容、管理手段和方法也将不断变化。因此,对于医院管理的教学不能再局限于书本知识,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该课程的教学要求。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医院管理》的教学存在诸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突出表现为该课程的授课“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不足以及学习主动性差等问题。因此,针对《医院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本研究从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角度提出几点关于提高医院管理教学质量的思考。
3.1 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医院管理》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应用性课程。在医院管理的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既有专业理论知识,也有医院管理实践经验,而且需要教师能结合当前医疗卫生改革的实际,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目前我校从事《医院管理》教学的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理论知识丰富,实际医院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医院管理的授课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附属医院顶岗锻炼,积累一线实践经验,加强教师对医院管理相关热点问题的了解,从而提升自己相关学科的素养。与此同时,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需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医院管理》课程在卫生管理类专业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优化整合教学资源 《医院管理》课程的知识实践性强,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最终会使《医院管理》成为一门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课程[3]。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等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大量具有时典型性、启发性以及趣味性的案例,同时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多种身份参与讨论,例如医院领导者、管理者和普通医生等[4],以此达到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效果。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把讲解、讨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改变了消极被动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最终加强了学生对医院管理过程中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因此,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同步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以“互联网+教育”的代表,《医院管理》可以建立在线开放课程,通过在线学习平台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获取课程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3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多元化 《医院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在系统讲授医院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应该将理论与实践要结合起来教学,做到实践课应该与理论课交叉安排[5]。此外,进一步优化《医院管理》课程内容,把授课内容与国家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和国内外医院管理最新研究进展相结合,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前沿性,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在学生考核方面,根据《医院管理》的课程性质和特点,改变以期末考试分数为判定标准的形式,将形成性评价(平时的考勤、课堂参与度、模拟实践等)与终结性评价(考试成绩)结合起来评价学生。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此提高综合教学效果。
3.4 建立信息反馈渠道,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医院管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如果学生没有实践基础,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建立信息反馈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提高了学习效率。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讲解,并重视学生的反馈[6]。其次,教师可以定期收集学生关于《医院管理》课程教学的反馈意见,进而改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