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风菊,王宪伟,丁兀兀,刘 倩,孟 红,吴 宁
患者男性,64岁,入院前15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无头痛、心累、气紧,无胸闷、胸痛,无乏力,入院后3天出现双下肢水肿。查体: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胸廓对称,肋间隙正常,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语颤对称。心前区无膨隆,心浊音界不大,心律齐,心尖区未闻及杂音,未闻及震颤。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约15年,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可;糖尿病病史8年,口服二甲双胍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可;1年前外院行颈动脉硬化介入手术。心脏彩超示:右心房内占位性病变,考虑血栓?其他?胸部MRI示:右心房占位,考虑心房黏液瘤?不除外巨大机化血栓可能。在四川华西医院行全身PET-CT扫描未见其他部位占位。患者无绝对手术禁忌症,于全麻下行体外循环(CPB)右心房占位病变切除术,术中见右心房内有一大小5 cm×3 cm×3 cm的肿瘤,边缘光滑,基底部宽,活动度小,肿瘤侵犯右房前壁、后壁、上腔静脉入口及房间沟。
病理检查眼观:送检(右心房)灰红色不整形包块1个,大小6 cm×6 cm×2.5 cm,部分有包膜,切面灰白、灰红色,实性,质嫩,似呈分叶状(图1)。镜检:肿瘤细胞弥漫分布,异型性明显。细胞中等大小到大细胞形态,细胞核大且圆、部分不规则,染色质细腻,有1~2个明显核仁,核分裂常见,胞质不明显(图2)。免疫表型:CD20(图3)、CD79a弥漫阳性,BCL-2(90%)、MUM1(50%)、p53(40%)、C-myc(40%)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90%,EBER、CD3、CD5、CD10、BCL-6、CD99、CK、EMA、CD21、CD23、CD34均阴性。基因重排结果:淋巴细胞克隆性基因重排显示IgH、Igκ、Igλ呈单克隆性基因重排(图4)。
①②③
图4 淋巴细胞克隆性基因重排显示IgH、Igκ、Igλ呈单克隆性基因重排:1.IgH-A阳性对照;2.IgH-A阴性对照;3.IgH-A基因重排;4.IgH-B阳性对照;5.IgH-B阴性对照;6.IgH-B基因重排;7.IgH-C阳性对照;8.IgH-C阴性对照;9.IgH-C基因重排;10.IgH-D阳性对照;11.IgH-D阴性对照;12.IgH-D基因重排;13.IgH-E阳性对照;14.IgH-E阴性对照;15.IgH-E基因重排;16.Igκ-A阳性对照;17.Igκ-A阴性对照;18.Igκ-A基因重排;19.Igκ-B阳性对照;20.Igκ-B阴性对照;21.Igκ-B基因重排;22.Igλ阳性对照;23.Igλ阴性对照;24.Igλ基因重排
病理诊断:(右心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非生发中心来源)。
讨论心脏肿瘤少见,良性肿瘤包括心脏黏液瘤、横纹肌瘤、血管瘤、脂肪瘤等,恶性肿瘤包括黏液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血管肉瘤、脂肪肉瘤、淋巴瘤等,其中淋巴瘤发病罕见,而DLBCL是心脏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心脏淋巴瘤包括原发性心脏淋巴瘤和继发性心脏淋巴瘤,原发性心脏淋巴瘤少见,约占所有原发心脏肿瘤的2%,结外淋巴瘤的0.5%[1]。最常见侵袭部位为右心房,因为部位不同而产生的症状不同,因此临床表现上无特异性[2],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3],也可表现为心衰、下肢水肿、心律失常、头晕等症状。
心脏淋巴瘤临床特点无特异性,病理诊断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其中DLBCL是心脏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报道总例数的75%[4]。镜下形态和其他部位一致: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形态多样、怪异,细胞中等大小到大细胞形态,细胞核大且圆、部分不规则、呈空泡状,染色质细腻,有1~2个明显核仁,核分裂常见,胞质不明显。免疫表型:肿瘤细胞B细胞源性标记阳性,如CD20、CD79a、CD19,T细胞源性标记阴性,如CD3、CD5,部分CD5可阳性,阳性病例临床表现呈侵袭性[5]。而BCL-2、MUM1、C-myc、CD10表达不确定[6]。基因重排为Ig基因重排。
心脏DLBCL需与心脏其他恶性肿瘤相鉴别。(1)转移癌:肿瘤细胞具有异型性,细胞核大、深染,核质比例失调,一般呈实性、巢状或腺管样分布;有较明确的相关病史;免疫组化标记CK阳性,CD45、CD20、CD3等其他淋巴细胞标记均阴性。(2)软组织肉瘤:其是最常见的心脏恶性肿瘤[7],通常认为血管肉瘤是其中最常见的肉瘤类型[4]。血管肉瘤形态学上和DLBCL较易区别,表现为形成形态不规则、交通成网的血窦网,肿瘤细胞核大、深染,并常向腔内突出或形成乳头,肿瘤内常见广泛的出血[8];免疫组化标记CD31、CD34、F8等呈阳性,CD45、CD20、CD3等其他淋巴细胞标记均阴性。其他软组织肉瘤和其他部位镜下表现一致。(3)其他大细胞淋巴瘤:如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镜下形态无明显特异性,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检测可鉴别,免疫组化标记CD30、ALK-1等阳性,基因重排为TCR基因重排阳性,而DLBCL基因重排为Ig重排阳性。
DLBCL为高度侵袭性肿瘤,治疗上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手术切除主要是缓解症状及取得病理诊断,化疗多采用R-CHOP方案[9]。但是Petrich等[4]发现行化疗+放疗的患者,相比单纯接受化疗的患者,生存期并无明显改善。本例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于全麻下行CPB右心房占位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DLBCL,患者放弃治疗,8个月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