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煮散剂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咳嗽临床观察*

2021-01-23 07:14王宏杰杨之藻
黑龙江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杏仁证候小儿

王宏杰,杨之藻

安阳市中医院儿科,河南 安阳 455000

咳嗽是儿科常见的小儿肺系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季节变换及气候骤变时更易发病。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自身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很容易感受外邪发病。小儿急性咳嗽是指咳嗽病程<2周,若早期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可能会演变成慢性咳嗽或哮喘,给患儿及家长造成很大的痛苦。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抗感染、化痰等对症治疗,特别是抗生素,常可引起腹泻、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中医古文献对咳嗽的论述较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内经》已有咳嗽的病因论述,并指出咳嗽的病变在肺又可涉及五脏六腑[1]。安阳市中医院治疗小儿咳嗽专用的中药煮散剂,经过临床实践,深受患儿家长好评。本研究通过收集在安阳市中医院就诊的120 例门诊患儿的资料,均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观察中药煮散剂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疗效,为中药煮散剂及中药外治在儿科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5 月在安阳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120例诊断为急性咳嗽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男31 例,女29 例;年龄1~6 岁,平均年龄(3.41±0.26)岁。分型:风寒咳嗽19 例,风热咳嗽15 例,痰热咳嗽16 例,痰湿咳嗽10 例。治疗组男28 例,女32 例;年龄1~7 岁,平均年龄(3.62±0.33)岁。分型:风寒咳嗽18 例,风热咳嗽16 例,痰热咳嗽18 例,痰湿咳嗽8 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症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2]急性上呼吸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以咳嗽为主要症状;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1年公布的《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3]中小儿急性咳嗽的诊断及分型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急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急性咳嗽诊断及辨证标准;(3)≤年龄≤1岁,≥7岁;(4)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心肝肾等基础疾病者;(2)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3)贴敷部位皮肤破损或瘢痕者;(4)不能坚持口服药物治疗者。

1.4 治疗方案

(1)对照组:常规选用抗感染,合并细菌感染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合并支原体感染口服阿奇霉素颗粒。有痰,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易坦静)化痰;发热、头痛、流涕,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2)治疗组:口服中药煮散剂。风寒咳嗽:荆防散(荆芥、防风、羌活、白芷、川芎)、杏苏散(杏仁、苏叶、陈皮、半夏、茯苓);风热咳嗽: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芦根、桔梗)、止咳散(炙麻黄、杏仁、生石膏、炙甘草、厚朴、谷芽);痰热咳嗽:清肺散(瓜蒌、杏仁、川贝母、桑白皮)、化痰散(礞石、沉香、黄芩、大黄);痰湿咳嗽:杏苏散(杏仁、苏叶、陈皮、半夏、茯苓)、止咳散(炙麻黄、杏仁、生石膏、炙甘草、厚朴、谷芽)。用量0.15~0.3 mg/kg.d,选用搪瓷或不锈钢器皿,分2~3 次加适量水浸泡3~5 分钟,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3分钟,滤渣取上清液分次温服。配合穴位贴敷:选方(麻黄、杏仁、黄芩、桑白皮、肉桂)(比例:4∶4∶4∶4∶1)。将药物研细末,混匀后备用,用醋将药末调成糊状,贴天突穴、双肺俞穴。1~3岁贴敷2 小时,3~7 岁贴敷3 小时。每日1 次,6 d 一疗程。(3)两组观察治疗期为6 d。

1.5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制定。治愈:咳嗽频率、咯痰量及其他伴随症状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量≥95%;显效:咳嗽频率、咯痰量及其他伴随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量95%~70%;有效:咳嗽频率、咯痰量及其他伴随症状减轻,证候积分减少量70%~30%;无效:咳嗽频率、咯痰量及其他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量<3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的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组积分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组别对照组(n=60)治疗组(n=60)治疗前28.6±2.1 27.4±1.9治疗后12.8±1.7 6.0±1.5

3 讨论

小儿急性咳嗽为儿科门诊经常见到的疾病。西医认为小儿自身免疫力偏低,且小儿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及狭窄,血管丰富,黏膜柔嫩,气道较干燥,纤毛运动差,清除能力弱,容易发生感染,引起咳嗽。咳嗽的中医病因分为外感、内伤两个方面,其中以外感为最常见。病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脾、肾。《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论》对治疗提出:“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

煮散剂始见于《治百病方》,以“煮散”命名的方首载于《千金方》。盛行于宋代,至今临床还常用的有藿香正气散、人参败毒散等[5]。我院中药煮散剂为清末“豫北小儿王”王瑞五老先生首创,为复方和单方制剂,以前有28 种,现增加为60 余种,多数依据经方或经验方研制,是一种汤剂剂型,可以满足临床辨证选药。因药物粉碎后增加了和水的接触面,更易煎出药物有效成分,具有节省药材,煎煮时间短,服药量少,组方简便,价格便宜等优点,特别适合在儿科应用。中医外治法近年来在临床已广泛应用。《理瀹骈文》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6]。本研究选用麻黄、杏仁、黄芩、桑白皮、肉桂为组方,可宣肺止咳,清热化痰,温中理气。天突穴为任脉与督脉交会穴,具有宣肺化痰,利咽开音之功。肺腧穴为太阳膀胱经腧穴,能解表通络,宣肺止咳,主治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穴位贴敷配合治疗,可以对口服中药疗效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本研究表明,中药煮散剂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组方简单,煎煮方便,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杏仁证候小儿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A Skopos Theory-based Study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s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杏仁糖小兔
餐桌观察员之五仁月饼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