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科技赋能 创新驱动 创安全发展城市

2021-01-23 05:14汪涛
劳动保护 2021年1期
关键词:合肥市应急生产

文/汪涛

城市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城市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安徽省合肥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城市安全发展和公共安全管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始终秉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全力实施安全科技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网,并且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赋能 探索风险管控“新路径”

突出城市安全运行监测

城市生命线是城市安全的源头。合肥市聚焦预防燃气爆炸、桥梁垮塌等重大安全事故,携手清华大学共建了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推动公共安全科技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率先建成“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

合肥市财政分两期投入资金10多亿元,在全市共布设了8 万多套前端感知设备,实现城区人口密集区和高风险区域监测全覆盖。并建立了预警信息三级联动处置机制,成立了国内首个市级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实现了城市生命线风险管控“从看不见向看得见、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变。

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汪涛(右一)在2019年合肥市暨肥东县安全宣传咨询日现场

构建立体安全监控网络

稳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投入资金20.6 亿元,布设整合各类探头8.5 万余路,建成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管系统,有效提升了公共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加快建设“交通超脑”,投入资金3.82 亿元,搭建了智能交通运算中心;建成市级电梯综合数据平台,采取物联网、GIS 地理信息系统,对6 万部电梯安全运行实行“一网统管”;打造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实现对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一张图”监管,着力提升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重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

委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开展了城市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梳理确定了1 060 个城市安全风险点。组织编制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和风险辨识清单,建立了城市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将风险点数据信息录入平台,形成了四色等级安全风险分布图,实现对城市安全风险的实时监控。

督促4 大开发区、4 个工业园区和合肥港区开展了安全风险评估,深入推进各类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消防安全评估,系统地查找城市风险点、危险源,分级分类落实风险管控责任措施,遏制重大事故发生。

源头聚焦 夯实城市安全“硬支撑”

突出规划布局引导

经国务院批复,编制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立足合肥实际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将综合防灾、公共安全要求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布局,突出城市安全发展定位,着力优化城市安全环境、提升城市抗风险能力。

编制了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安全生产规划、城市消防规划、排水防涝规划等10多个城市专项规划,做到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衔接,不断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源头加强城市风险治理防范,促进城市安全发展。

突出产业提升带动

合肥市抢抓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2.6%,成为合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并着力推进安全产业集聚发展,成为首批国家安全产业发展示范园区。

严格安全生产禁限政策,规划建设了循环经济园和化工集中区,新建化工项目入园率100%;对烟花爆竹生产实行行业禁入,52 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3 年全部退出;先后关闭非煤矿山企业960 多家,以产业提升带动城市安全发展。

突出基础设施配套

加快推进城市基础和安全设施的改造整治,建设各类消防站47 座、配套各类消防车319 辆;对191 条城区道路设置了分隔设施,324 所中小学校周边完善了交通安全设施,401座桥梁安装了限高限重标识;累计完成了283 千米燃气、100 千米供水、78 千米供热老旧管网改造,改造率分别为90.9%、90.1%、82.1%;对31 处易涝点实行“一点一策”整治;投资58.4 亿元,完成了930 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05.9 万余人,城市管理“顽疾”得到有效解决;投资40.1 亿元,建成综合管廊55.88 千米,入廊管线146.53 千米。

突出企业主体责任

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合肥市1 207 家规模以上企业、711 家小微企业通过标准化达标验收,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2 家、二级企业235 家、三级企业970 家。积极加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累计创建省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38 家、市级163 家,创建达标数居全省之首。

责任为要 创建城市安全“新机制”

责任落实清单化

制定了《合肥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办法》,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完善了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出台《合肥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详细列明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的安全生产职责,纳入年度考核和干部考察内容。

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修订了《合肥市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推进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部门职责规定中,实行清单化管理,形成了监管边界清晰、分工明确、失职可追的责任体系。

隐患整治制度化

严格落实《安徽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每年3 月开展隐患集中排查活动,对发现的隐患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经专家评定的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出台了《合肥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对举报重大事故隐患的最高给予30 万元奖励。持续排查整治事故隐患3 年来,全市共排查整治各类隐患12.5 万项,其中重大隐患336 项。

监管执法常态化

突出安全生产执法,连续3 年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扎实推进“利剑”系列执法行动。加大事故查处力度,市安委办对各县(市)区政府组织调查的每起事故挂牌督办,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企业主体责任,也追究政府部门管理责任)。3 年来,全市共查处各类事故483 起,罚款8 721.81 万元,对54 名事故责任人给予了党纪政纪处理。建立了联合惩戒制度,先后对29 家单位实行联合惩戒。

社区安全网络化

坚持以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为契机,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全市调整建设社区网格5 346 个,围绕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问题,打造基层治理“一张网”。

结合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打造了社区服务管理一体化平台,建立了巡查、报告、解决、督查、反馈等工作机制,打通基层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

坚守底线 打好应急管理“主动仗”

完善体制机制

坚持按照“不立不破,先立后破”的原则,稳步推进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在市县两级、4 大开发区设立了应急管理局,启动试点积极推进乡镇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印发了应急值班值守工作规定,建立了领导带班、24 小时应急值守制度,规范了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处置流程。制定《合肥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办法》,完善了军地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在2020 年疫情防控和抗洪抢险中做到了及时响应、科学应对,协调东部战区和合肥驻军9 800 人次参加抗洪抢险。

建成合肥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与公安、水务、气象、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境、地震等多部门数据共享,提升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指挥调度、辅助决策能力。

提升应急能力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编制了《合肥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划》,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基础,建立了水上、矿山、危化、地震、森林消防等专业救援队伍23 支、企业救援队伍16 支、共2 731 人,支持建立社会救援队伍8 支、430 人。

突出预案编制,在《合肥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下,编制了火灾、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城市燃气等67 部专项预案,实现了预案体系的全覆盖。

强化预案演练,坚持每年至少开展1~2 次市级综合应急演练,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物资储备

编制了《合肥市应急物资储备专项规划》《合肥市应急物资储备基础标准》,在系统分析合肥市应急物资储备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建立起3大类16 小类,涵盖应急管理等25 个市直部门,囊括火灾、防汛、危化事故等47 个常见灾种的应急物资储备标准,规范指导全市应急物资储备。

总投资3 500 万元,建成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 万5 400 平方米的市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目前,共储备各类救灾物资8 大类11.4 万件;依托企业协议储备救灾物资5 751.9 万元。

注重实战锤炼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合肥市还遭遇了百年不遇特大洪涝灾害,新成立的市应急管理局顶着双重压力,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在两场战役中全体轮训、实战锻炼,全面检验了应急队伍、应急预案和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提高了应急管理、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能力。

宣传引领 培育安全文化“软实力”

广泛开展社会宣传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优势,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276 万元,与合肥电视台联合打造了《安全合肥》专栏,每月2 期(已累计播出101 期);在地铁、公交、商超、街区等公共电子屏滚动播放《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安全合肥、你我共创、你我共享》等公益微视频,积极扩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面。

精心组织集中宣传

在每年“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市县两级及安委会成员单位,采取布设展板、咨询台,放发宣传资料、宣传品,演出文艺节目,开展有奖竞答活动,组织市民参与度高的演练等形式,进行集中宣传;围绕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开展安全生产“庐州行”主题宣传,曝光重大隐患,推进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安全宣传入脑入心,切实增强市民的安全意识。

积极创新宣传形式

依托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建成“熠能星”安全文化体验馆,围绕“居家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三大主题,设置近20 个体验项目,打造“感受灾害”“习得技能”体验式安全文化教育空间。目前,合肥市建成安全科普体验馆24 个、主题公园(广场)13 个、文化长廊44 个,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市民参与。

紧跟时代需求,大力推进“合肥应急”微信公众号及微博建设,举办安全生产摄影大赛,开展主题演讲比赛,使安全文化宣传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突出狠抓安全培训

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积极推进“教考分离”改革,成立了合肥市安全生产考试中心,依托公办院校场地,投资200 多万元,高标准建成涵盖各工种的实操考核基地。

加强培训考试全过程监管,落实培训考核责任,3 年来,全市共培训考核各类企业负责人2.1 万人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3 万人次,特种作业人员15.6 万人次,通过率仅57.6%,以更严格的考试考核,强力推动提高安全培训质量,从源头上防止“三违”行为。

猜你喜欢
合肥市应急生产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用旧的生产新的!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合肥市朝霞小学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
合肥市出城口道路设计招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