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乡土美术资源 拓展校本美术课程

2021-01-22 12:54刘静晖
云南教育·视界 2021年11期
关键词:傣族剪纸乡土

刘静晖

德宏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这里有绮丽的亚热带风光,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等5种世居少数民族,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德宏民间美术融汇了多种民风民俗、工艺制作与宗教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当地的人文景观,却没有形成具体全面的综合性概念。因此从事一线美术教育工作的教师,有责任对乡土美术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学习乡土美术的兴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挖掘乡土美术资源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创作和审美鉴赏能力。

一、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开发和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有机结合,形成多方位、多角度的特色美术教育,符合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意思维、个性艺术风格的教学宗旨,也是落实《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具体要求。

提炼德宏的美术文化资源,将学生记忆中零碎的印象上升为美术文化学习,构建和谐、创新性的美术课堂,是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有效、有益的补充。

1.利用乡土材料进行教学创新

教学中将乡土材料引入美术课堂,通过研究不同材料的特性(硬、软、滑、糙等)、作用和设计创作方法(捆绑、粘贴、拓印等),引导学生想象创造,创作出新奇的作品,培养学生就地取材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如质地细腻、黏性强的傣陶就是理想的泥塑材料。

2.利用自然环境进行教学创新

引导学生利用郊游活动、节假日、社会实践等机会,去发现和寻找自然环境中美术材料的形态、肌理、色彩、质地等元素,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的美术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如莫里瀑布的恢宏、户撒佛祖花园的宁静、苏典诗密娃底的静美……都是写生的好素材。

3.利用风土人情进行教学创新

以人美版教材《多彩的节日》为例,我在课前引导学生去调查收集当地的民族节日的由来、形式。课堂上让学生共同分享采访学习的心得体会,讲述泼水节的欢快、目瑙纵歌的劲舞等热闹场景和令人难忘的故事,增强学生对民族节日独特的情感体验,使作品更真实、生动、鲜活,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文化归属感。

4.利用地方景观进行教学创新

以人美版教材《家乡的老房子》为例,教师与学生共同收集家乡年代较久远的老民居、傣族“干阑式”竹楼建筑、景颇族人字坡倒梯形茅草屋等图片和资料制作成视频短片。了解家乡古建筑的艺术特点,并以家乡的古建筑为创作素材,让学生学会线描技法,也让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得到升华。

5.利用民间艺术进行教学创新

将民间艺术与学校资源结合进行美术教育,引导学生参观当地民间艺术家的故居、民间工艺作坊和民间艺术博物馆,对民间艺人进行现场采访,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搜集民间艺术资料,积极参与乡土美術文化的传承。如邀请“傣乡剪纸王”邵梅罕女士到校讲解示范,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傣族剪纸的艺术魅力。

6.利用五色人文之美进行教学创新

5种世居少数民族犹如5朵美丽的花绽放在德宏大地上。5个民族相融而居而又各具特色,形成了德宏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德宏的人文之美又岂止是五色的,这些颜色融合在傣家人与竹林榕树中,交融在景颇人与激流峡谷间,流淌在阿昌人与钢刀银器内,澎湃在德昂人与层山叠峦里,激昂在傈僳人与刀山火海中,汇聚在德宏人与诗和远方里……

通过多渠道学习让孩子在生活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进而富有创意的表达。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学习美术作品、美术现象。认识到乡土资源独特的艺术价值,形成对家乡的认同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二、实施乡土美术文化校本课程的教学形式

利用乡土资源,在生活化美术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究、反思,提升教学技艺和课程开发的能力。把线描、雕塑、剪纸、漏印、综合材料的表现等多种创作手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1.深入人文风光——享用得天独厚的民族乡土资源

突破教材,让孩子身临最熟悉的实物教材中,如《画中的线条》一课中欣赏虬枝怒放的大榕树,树根盘根错节。利用线条的粗细、疏密、长短等生动地表现出来。同时为了理解不同线条的绘画语言,让孩子观赏傣族、景颇族风格迥异的舞蹈,感受柔美婀娜和奔放粗犷不同的视觉效果。进而运用流畅舒展和短促有力的线条去表现。这样的课堂整合了民族音乐、舞蹈、绘画的元素,点燃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又如《绿色的画》中竹林、田坝、河流……层次丰富的自然之绿都是鲜活的教材,孩子们在绿色的画中尽情抒发对故土的热爱。

2.借鉴民间工艺——传承美观实用的民间手工技艺

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就地取材、因物造型,在一定程度上传承民间技艺。如傣族的金水图案广泛运用于佛寺大殿和戒堂的内墙壁、门窗、柱以及天花板面上。形成强烈的宗教艺术氛围。引领学生应用现有的绘画材料制作:先用黑颜料作底,再涂上红色,形成暗红色底面,然后将需要印制的图样描绘在硬纸上,用剪刀或刻刀把构图面挖空。以这个硬纸剪刻的图样为模本,用金粉或银粉将图案印到刷底色的墙壁上晾干即成,图案题材十分丰富。面对这样全新的课程,我邀请技艺娴熟的漏印艺人当堂示范。孩子们通过现场观察,大有非学会此招不可的架势。这样的课堂拓展了学习领域和眼界,收到了课堂教学与实地学艺相结合的理想效果。

又如傣族剪纸是傣族民间流传的一种古老手艺,是傣族人民现存文化的象征、标志和基因。其造型质朴、夸张、情趣盎然。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循序渐进安排学习剪纸的进度,在内容选择上做到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兴趣→操作→欣赏”的流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成立的傣族剪纸传习室开设傣族剪纸简介、赏析内容,了解传统傣族剪纸的“董”和“扎”,临摹练习剪法及其他剪纸技法等课程。通过剪纸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使用剪刀、刻刀等工具,掌握有关傣族剪纸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制作并创作出富有韵味的傣族剪纸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达到服务学生、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效果。

3.体验民俗艺术——吸取民俗活动的艺术文化内涵

利用假期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拍摄图片资料、搜集或仿制道具服装、画场景写生、写调查报告和写体会等方式对民间民俗活动中有利用价值的资源加以归纳。在美术课上教师和同学一起对收集的材料加以整理、挖掘和提炼。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了素材,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享受参与体验的乐趣,并能借此机会举办集剪纸、招贴、皮影、泥塑、竹编等充满乡土气息的美术实物展,为乡土美术教学长期服务。

4.共享信息资源——整合古今中外的美术网络资源

乡土素材的美术课程资源,一般是就地取材,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最大限度地扩展美术学习的范畴。但在信息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扩展就显得微乎其微了,因为即使是乡土素材的美术课程资源信息也需要与其他地区乃至其他国家的美术信息加以交流。同时获取外界最新的美术或与美术有关的信息,只有更充分地利用远程电教设备这一信息手段,不断获取各种美术信息,倡导学生经常性登录各类美术资源网站,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才能更好地扩展与丰富乡土素材的美术课程资源,进而开发具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及方法,以利于乡土美术教学。此外联系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为学生积极争取免费参观学习的机会,从而搭建一种校外与校内互动的美术学习交流平台。

乡土美术资源里面包含的文化底蕴是滋养本土乡风文明的精神养料。乡土美术教育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它的学科跨度大、操作性强,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学习内容民族化阶段,还须创作出具有新时代民族精神的作品。让学生接触不同地域、民族的美术文化,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认识社会,传承文化精髓。

乡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和乡土情怀。在当前多元文化环境下,尤其是视觉文化泛滥的现实环境中,青少年对以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大众快餐式文化和流行文化趨之若鹜,而对乡土文化却采取漠视的态度。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乡土文化,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进而培养乡土情怀,这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德宏的乡土文化资源取之不绝,只要倾情于这片广袤的热土,用心挖掘乡土素材的美术课程资源这眼清泉,引出这源头活水,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一定会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风景。

猜你喜欢
傣族剪纸乡土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Splash Water for Happiness 泼水迎新年
大嘴蛙学剪纸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别样的风情
乡土分外妖娆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
西双版纳州傣医常用姜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