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蓉
在今年夏天的东京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健儿不断突破自我、超越极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充分展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也完美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加强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體育精神培养主要是从精神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体育教学不仅是学习相应的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技能的学习以及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于体育本身的认知,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1.开创体育理论课程。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基础体育理论知识。因此,在体育教学发展中,首先应该开创体育理论课程,让学生可以在体育课上了解更多专业的体育知识以及健康知识。例如,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可以先向学生讲授基本的篮球知识,然后再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运球、扣篮。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将基本的体育锻炼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就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各项运动锻炼。
2.创新体育实践课程模式。通过创新体育实践课程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例如,足球项目需要团队的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任务,所以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足球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对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力进行考察,观察小组成员如何进行调整,提高自身团队的传球速度。另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公开、公正的方式赢得比赛,不能采取违规的形式。
体育精神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十分重要。为了加强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应从开创体育理论课程、创新体育实践课程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优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促进学生的成长。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东埝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