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文化进校园”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2021-01-22 01:59张勇生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进校园方言教材

张勇生

一、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这几年,“方言文化进校园”活动呈现出星火燎原的发展态势。相比之下,福建、江苏、上海、广东、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走在全国前列,内地湖北、江西、湖南等省份也在积极跟进,一些西部省份(如四川、云南)也不甘居后。“方言文化进校园”活动得到专家学者和社会大众的广泛支持,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得益于国家层面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方言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特别强调要“保护传承方言文化”。这充分说明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需求。其次是21世纪以来,人们对方言属性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方言”工具性和文化性的双重属性。并且,随着“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启动,“语言资源”的观念也深入人心。此外,近年来,学界对“方言文化教育”的持续关注和呼吁无疑也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1]

“方言文化进校园”对于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在我国推行“方言文化进校园”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正视和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其中比较突出的主要是政策不明朗,教材不统一、不规范,教师、教学缺乏专业性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政策不明朗、欠力度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均不同程度开展“方言文化进校园”活动,但绝大部分属于学校或教师的自发性行为。只有福建、江苏等少数几个省份的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2],对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明确。并且在政府相关工作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了要积极“推动方言文化进校园”。但总体而言,多数省份并没有出台有关政策。政策不明朗会带来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政府态度不明确,学校即使开展了相关的活动,也会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不敢放开手脚干;第二,政府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宣传,社会层面对于“方言文化进校园”存在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学生家长也容易对“方言文化进校园”产生种种质疑,担心影响小孩正常的成长和学习;第三,由于缺乏政府正面、积极的引导,容易导致“方言文化进校园”在管理、规范上存在各种问题,甚至陷入各种无序、混乱的状态,给现有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带来种种消极影响,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方言文化进校园”的有效开展。因此,对于“方言文化进校园”活动,目前急需政府层面有效作为。

(二)教材不统一、不规范

“方言文化进校园”目前形式、内容多样,缺乏有效规范和引导。有纯活动型,如有的学校通过第二课堂或课外实践开展方言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有课程型,如有的學校将“方言文化进校园”工作纳入有关课程进行“课程化”的教学和管理,其中常见的形式是乡土课程和拓展课程,当然也有的在音乐、体育课中融入方言文化的元素,打造特色课程。然而,在教材编写和使用上,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情况却大不相同。

首先,从是否有教材来看,可分有教材型和无教材型。(1)有教材型。像厦门的《闽南方言与文化》、汕头的《潮汕文化读本》都是正规出版的教材,这些教材大多由方言文化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编写,规范性、专业性都比较强;但更多的是类似于《福州话拼音读本》以及《海盐骚子歌》这种类型,其编写者多为当地中小学老师或当地文化人士,在教材编写上缺乏科学规划,课程理念、目标和教学要求不明确,规范性和专业性较差。(2)无教材型。很多学校的方言文化教育主要以活动类为主,方言文化教育活动普遍没有教材。例如,福州市钱塘文博小学有一个名为“阳光一小时”的特色体育锻炼活动,在这一小时,孩子们可以走出教室尽情锻炼身体,开展活动,校方将福州本土的闽都童谣儿戏融入阳光一小时活动,将体育锻炼与乡土文化传承结合起来。还有上述提到的方言音乐课、方言文化主题班会、方言文化实践活动,等等,大都缺乏应有的配套教材。甚至有的方言文化课堂也没有编写相关的教材,教师一般根据自己的课堂安排和个人兴趣临时备课,简单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方法上也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

其次,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可分纯方言型和综合型两类。(1)纯方言型。像《福州话拼音读本》、《学说上海话》等属于纯方言类教材,如《福州话拼音读本》,主要以福州话语音教学为主,共分七个单元:声母和韵母;声调;单音词拼音;连读变音;文读和白读;福州话歌谣;福州话日常用语。(2)综合型。以《闽南方言与文化》和《潮汕文化读本》为代表,主要以故事、童谣、俗语谚语等方言文化作为主体内容,兼收一些当地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目前各地教材的使用很不一致,教材的研发和使用缺乏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内容上多数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有的也不太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

(三)教师、教学不专业

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整体水平。方言文化教育同样需要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总体来说,方言文化教育在师资上的现状可用“缺、弱、差”三字来概括。

所谓“缺”,主要是能够胜任一些方言文化教学的教师十分缺乏,如一些地方歌谣、曲艺等面临失传,当地的民间故事、俗语、谚语等口头文化现象也在年轻一代中不断流失,要找这方面的教师,可谓一师难求。所谓“弱”,是指多数教师方言学底子较薄,对当地的历史、民俗、文化了解不多,只有少部分人因个人爱好而具备一定的方言学、文化学素养,多数教师缺乏教学所需的专业性知识。所谓“差”就是教师的传统文化水平整体较低,造成教学效果差,甚至“一讲就错”的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有的方言字的读法、写法很容易出错。

二、几点建议

由于当前“方言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政策保障、教材开发、师资教学等方面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方言文化进校园”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尚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就目前而言,我们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工作急需加以推进。

(一)工作模式:政府主导、学者参与、社会支持

“方言文化进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者和社会大众通力合作。首先政府层面应该尽快出台有关政策,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支持。消除“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隔阂,让“保护方言文化”和“推广普通话”成为两条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政策。[3]其次,“方言文化进校园”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层面应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做好总体设计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实施“方言文化进校园”的目标和理念,要规划好“方言文化”进校园的实施范围和内容,对于实施的具体途径、方法和措施要提前做好部署。目前,国家对于“传统文化进校园”出台了相关政策,尤其是近几年为在全国推动“戏曲进校园”,相关部委联合发文,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所以这几年“戏曲进校园”在各地发展较快,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以湖北省为例,2016年,湖北省先后出台了《湖北省戏曲振兴发展计划(2016-2020)》《湖北省京剧振兴发展计划(2016-2020)》《湖北省“戏曲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等系列文件。湖北省政府积极作为,学校积极响应,社会各界大力支持,至2018年年底,“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湖北省各地中小学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并且在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方言文化进校园”在教材开发、教学实施等环节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方言学、民俗学以及民间文艺学等有关专家应积极介入,在教材开发的顶层设计及发音、用字规范方面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可以说,学者的参与和支持是方言文化教育走向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重要保障。

此外,由于目前社会大众对“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尤其是对“方言”的文化性和资源性认识不够。在推进“方言文化进校园”过程中往往存在学生抵触,家长不支持、不配合,社会质疑、不理解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方言文化进校园”的有效推进。因此,在“方言文化进校园”推进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舆论的积极引导作用,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因势利导,尤其是要让社会大众了解“方言文化进校园”的积极意义。

总之,“方言文化进校园”需要政府、学者和社会大众的通力合作,构建政府主导、学者参与和社会支持的工作模式。

(二)实施范围:把握重点,分层、分步推进

“方言文化进校园”应优先在大城市、发达城市进行试点推进。就各省情况来说,则应先在省会城市推进,然后再向地级市、县级市推进。这是因为:首先,从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的紧迫性来讲,大城市方言文化濒危程度通常较小城市、小城镇要高,因此大城市的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工作更为紧急和迫切。其次,大城市外来人口多,外来人口通常有融入当地社会的强烈需求,而要融入当地社会,他们必须学说当地方言、熟悉当地的方言文化。此外,在大城市开展“方言文化进校园”活动具有较好的实施基础和条件。

从学段来说,則应优先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阶段进行推进。首先,在幼儿园实施“方言文化进校园”不存在政策脱敏的问题。2016年3月教育部公布新修订《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取消了“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普通话”这一规定。其次,从实施效果来看,幼儿园、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实施效果最好。“3-6岁是孩子习惯形成最重要的时期,从小进行方言文化教育,就能让他们形成了解、传承本土历史文化的习惯,从小树立文化自信。”3岁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处于语言敏感期,完全可以在轻松自然的交流与娱乐中,把普通话和方言都掌握好。对幼儿园的小孩子而言,本身就处于语言学习期,语言学习能力强,很容易学会。而且,孩子小,既没有心理上的抵触,语言一般也不会在小孩中形成圈子,可以说是一个绝佳的更深层次的融于一个地方的机会。此外,幼儿园、小学低年级阶段课程学习任务相对轻松,不像高年级有“中考”、“高考”方面的压力。所以,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阶段更有条件开展“方言文化进校园”活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是“方言文化进校园”优先实施和重点实施的学段。

(三)教材开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方言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专业性较强,既涉及到方言学、民俗学等学科知识,同时对一般的教育理论、教育规律也要有所了解。因此,如果是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教材,那么可由方言学者和基础教育工作者联合开发。教材开发首先要做好总体设计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确教材开发的目标和理念。方言文化教育是乡土教育的一部分,教材开发的目标可以是文化传承,也可以是德育和美育方面的目标。虽然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实施的大背景下,方言文化校本教材开发的出发点很多都是出于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但既然是要“进校园”,就不得不考虑“育人”方面的目标。

教材的开发需要对教材具体的内容作出规定。“方言文化”是指具有方言特色的方言名物、地方文艺形式和民俗活动,也包括俗语、谚语、顺口溜等地方口头文化传统。不同学段内容侧重应所有不同。比如,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阶段,俗语、谚语、童谣、歌谣等便于传唱的形式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可以重点考虑方言民俗、民间故事等方面的内容;到高中阶段,可以重点考虑地方曲艺、方言文学等方面的内容。内容的选定既要符合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同时也要符合不同学段的学习特点和规律。[4]

此外,方言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还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地方的差异,要因地制宜。这里的“因地制宜”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校本教材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包括教育水平的总体情况、学校发展的情况、学生发展需要等等;其二,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体现出地域差异,尤其要体现出地域特色。

(四)师资:“请”“培”相结合

采用“请”、“培”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方言文化教育师资“缺”、“弱”、“差”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可邀请当地方言文化学者通过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走进校园,参与方言文化教育工作;同时也可以邀请当地方言文化学者担任兼职“讲师”。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师资的培训工作。目前,厦门、苏州等少数地区已经开展了以提高方言文化教育整体水平为目标的师资培训活动。在厦门,每年还举办闽南话等级考试,通过培训、考试和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方言文化教育师资整体水平,这一经验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三、关于“课程化”的问题

目前,我国方言文化教育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方言文化教育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除了政策层面需要政府积极作为外,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方言文化教育在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普遍存在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方面的问题。

我们认为,方言文化教育在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关键是要实现“课程化”。方言文化教育要实现“课程化”,有以下几点是必须要重点加以考虑的:首先,要规划好具有系统性特征的课程内容。所谓系统性,是指各学段、各学科要统一规划,构成体系。所谓具体内容就是要对所学文本内容、知识等作出专业性、权威性的具体规定,必须列出具体细目,并提供专业化的教学指导。内容的确定上要克服保守倾向,既要有基本要求,又要具有較大的可选择性。其次,方言文化教育要与现有的课程进行有效对接,克服方言文化教育与现有课程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如将方言文化与语文课程教学整合(如古诗文教学),与现代公民教育整合(充分挖掘方言文化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音体美课程整合(如地方歌谣、童谣游戏和民俗文化),等等。同时,要特别强调课程的综合性与学科间的融合与融通,充分发挥方言文化教育在德育、美育方面的作用。此外,也要妥善安排与教育规律相符合的教学次第。从五六岁的儿童到十七八岁的青年,学生要走过十多年的学习与成长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身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学习规律是由记性到灵性、再到悟性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决定着教学的次第的安排。要区分记忆与理解、养正与益智、做事与穷理等不同发展期的侧重点,特别是对于文本的学习,应进行立体式建构,螺旋式展开,而非线性推进。

总之,方言文化教育的“课程化”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解决当前“教材”“教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说,“课程化”是方言文化教育实现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方言文化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莉宁:《让方言拥有适度的方言时空》,《光明日报》,2016年10月16日,第07版。

[2]李佳:《沿海三地“方言文化进课堂”状况》,《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年第1期,第84页。

[3]黄晓东:《浙江省方言文化教育:现状、问题及展望》,《文化遗产》,2018年第3期,第133页。

[4]李佳:《也论方言文化进课堂》,《语言文字应用》,2017年第2期,第27-35页。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进校园方言教材
教材精读
我想
经典彩调进校园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