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兰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中医院西成药库,江苏 泰州 214500)
【关键字】银杏二萜内酯葡;脑梗死;神经功能
脑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致死率。有调查资料显示,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有75%的患者患有脑梗死[1]。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临床症状为肢体失去协调性、昏迷和大小便失禁、失语等,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临床研究显示,新型银杏叶制剂对脑梗死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且比较安全[2]。本文对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2月本院9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3];②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妊娠期者、哺乳期者、接受过抗血栓者、恶性肿瘤者。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37~78岁,平均(57.3±6.7)岁;病程为2~5小时;合并症:高血压15例,高脂血症16例,冠心病14例。研究组(45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40~99岁,平均(69.4±9.8)岁;病程为1~6小时;合并症:高血压16例,高脂血症17例,冠心病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进行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调节血糖和血脂、血压以及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国药准字H20031341,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治疗,每1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0 mg的依达拉奉进行静脉滴注,qd,14天为一个疗程。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国药准字Z20120024,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每1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加入25mg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进行静脉滴注,qd,14天为一个疗程。
(1)不良发应发生率:包括腹痛和腹泻、皮疹乏力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发应的发生率=发生不良发应的人数/总人数×100%。
(2)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采用NIHSS量表[4]对治疗前后14天进行评估,总分为42分,分值越低表明神经功能的损伤越低。
(3)BI(生活质量)指数:采用Barthel量表[5]进行估,总分为4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越高。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n用校正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发应的发生率对比[n(%)]
研究组患者的N I H S S 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NIHSS评分对比( ±s,分)
表3 NIHSS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n NIHS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30 38.60±3.80 12.14±0.60对照组 30 38.76±3.53 28.60±1.61 t 0.207 64.264 P 0.418 0.000
研究组患者的BI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4。
表4 BI指标对比( ±s,分)
表4 BI指标对比( ±s,分)
组别 n BI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30 2.23±0.56 8.66±0.48对照组 30 2.35±0.61 5.27±0.45 t 0.972 34.563 P 0.167 0.000
脑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是指脑部血液供应出现故障,脑组织在缺氧和缺血的情况下出现的缺血性软化和坏死,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致死率。脑梗死患者会释放出大量的氧自由基和炎症因子,损伤细胞和神经元以及血管,造成神经功能损伤[6-7]。依达拉奉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改善患者的脑组织的血液循环,但是大部分患者仍然存在神经功能受损的情况,治疗效果不太理想。
本文对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在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中医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的范畴,瘀和痰、气和火、风和虚都是引发脑梗死的发病因素,这些因素导致气血逆乱和络阻窍闭,引发患者昏迷等症状[8-9]。因此,应以“活血化瘀和醒神”为治疗原则。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银杏叶,银杏叶中的银杏内酯(K,B,A)有着抗衰老和降血脂以及改善血液循环的效果,可以增加脑补的血流量,进而改善脑部神经功能的损伤率。研究组患者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每1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加入25 mg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BI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在早期脑梗死患者中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发应的发生率和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