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倩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骨伤科,江苏 南京 210000)
胸腰椎骨折是患者的下胸段、上腰段脊柱受到损伤,伴有腰背部肌痉挛,引发强烈的疼痛,无法正常活动。部分患者的脊髓、马尾神经受到累及,进而引发神经症状,形成神经反射障碍,感觉、运动、排便等功能出现异常。胸腰椎骨折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重建脊柱稳定性。由于骨伤完全愈合时间较为缓慢,期间还会受疼痛及各并发症的困扰,导致康复时间延长。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恢复期间,应该以缓解疼痛症状和预防并发症为目标,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护理过程中,主要采取肢体按摩、康复训练、疼痛护理等方法,同时加强营养管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护理,侧重于调和营卫、行气止痛、通畅气机,在缓解疼痛和促进骨伤愈合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效果[1]。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4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女=17/15,年龄范围23~75岁,平均年龄(42.75±3.42)岁。对照组中,男/女=19/13,年龄范围22~74岁,平均年龄(43.04±3.69)岁。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常规护理):患者治疗恢复期间,平卧硬板床上休息,在腰背部垫上软枕,用于保护骨伤部位。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定时翻身,同时轻叩背部,并鼓励患者咳嗽,促进排痰,维持呼吸道清洁,经常受压的部位,应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采取肢体按摩的方式,适度活动肢体,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疼痛和不适感。然后在功能康复训练方面进行指导,做四肢屈伸、轴线翻身的动作,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指导排便技巧的同时,配合讲解提肛训练、腹式呼吸训练方法,并对日常饮食提出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
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护理):基于常规护理内容(同对照组),应用中医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①穴位按摩:在腹部按摩(5~10min/次,2~3次)的基础上,取患者的天枢、关元、中脘、足三里等穴,以均匀、柔和的力度点按(2min/穴,3次/d)。
②食疗:根据中医理论,采取食疗方法。在康复护理早期,侧重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但同时保障营养和能量的充足供给。给予患者鱼汤、肉汤,并加入三七、田七、生地黄等中草药,烹制田七瘦肉汤(田七、瘦肉等)、祛瘀生新汤(三七、生地黄、大枣、瘦肉等)、桃仁粥等。随着骨伤的愈合、疼痛症状的减轻,患者的饮食侧重于和营止痛、舒筋活络、补益气血。在饮食中加入枸杞、党参、杜仲、当归等中草药,建议患者食用猪脚、猪脊骨、核桃等食物。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x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疼痛症状缓解程度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 ±s)]
表1 疼痛症状缓解程度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 ±s)]
组别 疼痛VAS评分 Barthel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2) 5.72±1.24 1.75±0.72 37.71±4.67 73.85±2.56对照组(n=32) 5.61±1.19 2.81±0.94 38.54±4.91 68.93±2.73 t 0.443 6.202 0.849 9.108 P >0.05 <0.05 >0.05 <0.05
表2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n(%)]
观察组(n=32),十分满意15例、满意15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30例(93.75%);对照组(n=32),十分满意11例、满意10例、不满意11例,满意度21例(65.63%)。两组满意度对比(97.35%>65.63%,x2=7.819、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
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肢体活动受限、疼痛症状以及并发症的影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产生消极的情绪,对于骨伤愈合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2]。治疗恢复期间,采取肢体按摩方式,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加强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开展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及早摆脱功能障碍[3]。
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可联合应用中医护理方法。基于中医理论,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症候表现[4]。骨折的发生,不仅会外伤肢体,同时也会内伤气血,导致营卫不贯、气机不畅,表现为气滞血瘀、经络受阻,进而引发疼痛。采取穴位按摩、食疗等方法,达到调和营卫、行气止痛、通畅气机的目的,有效缓解疼痛,同时食疗有助于促进骨伤的修复[5]。
综上所述,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轻疼痛症状,预防并发症发生,加快其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