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血干细胞移植移后脑卒中后遗症病人康复疗效研究

2021-01-22 11:58庞秀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2期
关键词:后遗症干细胞神经功能

庞秀萍

(河南省沈丘县念慈医院,河南 沈丘)

0 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速,老年人口比重增多,脑血管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成为危害人们机体健康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1]。脑卒中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临床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疾病发病较为突然,与多种慢性疾病具有高度关联性,例如高血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性心脏病等,男性患者略高于女性,以中老年患者为主要发病人群;据临床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近年脑卒中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改变,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3]。脑卒中病灶部位为颅脑,含有较多的血管及神经,于发病后易导致侧身偏瘫、失语等症状,疾病预后较差,多伴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针对脑卒中后遗症开展有效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课题探讨价值[4]。脐血干细胞移植作为脑卒中治疗新型手段,为近年神经营养因子研究热点,通过改善脑神经细胞损伤情况,以促使脑卒中预后转归,提高受损颅脑组织修复及再生,以改善脑卒中后遗症康复质量[5]。现研究笔者特针对脑卒中后遗症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效性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单位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为分析对象,纳入周期为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共计88例,借助黑白双色数列分布,均分小组,黑色组44例,男27例,女17例,年龄54-80岁,平均(66.71±1.35)岁,病程0.5-2年,平均(1.13±0.24)年;白色组44例,男29例,女15例,年龄51-76岁,平均(65.96±1.29)岁,病程0.4-2.5年,平均(1.15±0.27)年;就两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入组资料实施统计分析,差异满足平行比对需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由相同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康复指导,采用循序渐进的康复方式,于患者入院后,依据其转归周期开展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方式,于绝对卧床期间给予患者关节被动运动,改善末梢循环情况,以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末梢循环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发生,由粗大运动逐渐向精细运动转变,指导患者自主活动机体细小关节,加强手功能锻炼、运动锻炼、语言锻炼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建议患者早期进行床上运动,由坐位、站位到步态、行走的转变,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6];并联合使用理疗的方式,增加对受损神经组织的刺激,例如电子生物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中医电针、针灸等[7]。

白色组患者于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脐血干细胞移植,取患者腰椎为穿刺点,指导患者呈左侧屈膝位,于患者腰椎L2-L3、L3-L4为穿刺点,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及铺巾,采用2%浓度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借助九号穿刺针于椎间隙注入脑脊液,待针感有落空感后,借助床旁透视仪器明确穿刺针置入情况,确认进入蛛网膜下腔后,拔出针芯,注入脐血干细胞混悬液,于注射后6h,建议患者采用去枕平卧位,间隔5d穿刺治疗1次,持续治疗1个月。

1.3 评价标准

(1)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分数与神经功能呈负相关。

(2)采用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对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相一致,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白色组NIHSS评分低于黑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s/分)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黑色组 44 27.85±1.68 22.13±1.43白色组 44 26.99±1.64 13.62±0.92 t 1.002 8.774 P 0.931 0.000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相一致,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升高,白色组Fugl-Meyer评分高于黑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对比 (±s/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黑色组 44 38.59±4.15 57.26±5.78白色组 44 38.61±4.22 68.59±6.84 t 0.917 9.628 P 0.191 0.000

3 讨论

脑卒中疾病具有发病急促、病情进展快、合并症多等特异性表现,患者发病后伴有明显语言不利、半身瘫痪等症状,疾病预后较差,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情况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开展有效的康复治疗尤为重要[8,9]。

脐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临床新型脑卒中康复治疗手段,其样本采集便捷,具有较好的体外扩增能力,广泛适用于免疫系统障碍、白血病、脑瘫、肿瘤等疾病治疗当中。经临床动物试验可证实,脐血干细胞移植术可有效逆转神经损伤,恢复其受损神经功能,针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康复质量具有显著增益效果[10,11]。经本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Fugl-Meyer评分相一致,临床可比性较好,持续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白色组NIHSS评分低于黑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患者受损神经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升高,白色组Fugl-Meyer评分高于黑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患者预后运动功能可知,联合脐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更佳,得益于脐血干细胞移植营养神经机制,可为脑卒中后遗症转归增效。

综上,于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中开展脐血干细胞移植,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运动功能,提高康复疗效[12]。

猜你喜欢
后遗症干细胞神经功能
干细胞:“小细胞”造就“大健康”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春天的“后遗症”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老年衰弱研究进展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健康成人尿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年轻的“秘诀”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