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富
(徐州市肿瘤医院影像科 江苏 徐州 221005)
相较于以往,当前我国医学技术有所进展。在此情况之下,宝石能谱CT也成为了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方式。和常规CT相比,这种设备的分辨率优秀,扫描速度快。有资料研究显示[1]:如果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总钙化积分在1000分以下(Agatston分数)应用多层宝石能谱CTCT对患者开展诊断,其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均能够达到98.0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总体钙化积分情况并不能完全替代某个节段钙化积分时真实体现钙化针对于诊断正确性的影响[2]。由此能够看出,需要对受试者各个冠状动脉节段加以定量钙化积分测定,用以评定钙化积分高低针对于宝石能谱CT诊断精准性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探究冠状动脉钙化针对于宝石能谱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实验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内本院收治的冠状动脉钙化、重要分支大于50.00%狭窄病患为研究最终样本,共计200例。患者知情且同意实验过程,签署了有关文件。在此其中女48例、男152例,年龄均值为(63.39±3.78)岁。经过宝石能谱CT检查,所有受试者表明至少存在1个分支>50%狭窄。在对受试者开展扫描过程中,利用有效方式将心率控制在70次/分钟以下。
1.2.1 宝石能谱CT检查方式 针对于本组内患者,均利用美国GE公司所生产的宝石能谱CT对患者开展诊断。实验应用峰值时间测定法完成扫描工作,具体的峰值时间测定方式为:把定位线放于患者的心底部位置。一般情况下,该位置具体在人体气管粗隆下部1.0cm。选择病患的肘部静脉视为注射点,注射对比剂浓度为350mg I/100ml,剂型为碘比醇。详细的注射速度为0.5ml/s。在此之后,使用同样的速率注射共计20ml的浓度为0.9%NS溶液冲洗。完成扫描以后,于升主动脉划定圆形感兴趣区域取得时间-密度曲线,择取同时计算该曲线的峰值时间。以此为基准,增加4~5s。将其视为正式的冠状动脉扫延迟时长。CTA详细扫描范畴:气管突隆下部10.00mm到受试者心脏膈面。而对比剂的具体注射速率和以上放置时间保持一致,按照患者自身体质量,注射共计60~70ml的对比剂。参数为:电压150~750mA、层厚0.625mm、电压120kV、扫描时间4~10s、球管转动速率为0.35s、螺距设定为0.22。结合受试者心率情况,自动选择75.00%的重建时相。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法开展图像重组工作。在此之后应用美国GE AW4.5工作站针对于相关图像开展后续处理工作。所筛选出来的最佳图像用于评定冠状动脉钙化。
1.2.2 CAG检查方式 30d内,对于冠状脉动脉钙化、重要分支狭窄度在50.0%以上的患者开展CAG检查工作。
1.2.3 图像分析和相关处理 将所有受试者的宝石能谱CT以及钙化积分数据上传到工作站内,进行后续处理。通过Vitrea 2软件,对受试者钙化病变ACS和与之相关的狭窄率进行计算。病患的冠状动脉节段应依照十五段冠状动脉树改良分段的方法实施划分。把冠状动脉狭窄分为50.00%以下、50.00%~75.00%、75.00%以上三个级别。按照斑块形态,可分成点斑块、条斑块、弥漫斑块。宝石能谱CT图像分析方法为:结合Likert 4分法完成分级工作。分数越高,表明图像质量越差。并将优秀以及良好者纳入到分析样本中。CAG则利用QCA用以测定病变狭窄详情,宝石能谱CT和CAG分别指派2位医师开展双盲法测定,若意见不统一,进一步交流探讨,直到达成一致意见为止。
本实验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实验表明:宝石能谱CT诊断一致性为0.68,CAG诊断一致性为0.77。两种方式诊断一致性均较高。在所有受试者中,能够被分析的钙化狭窄病灶共计648个,患者具体钙化病灶分布以及宝石能谱CT、 CAG检查结果相情见表1。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具体为:(1)病灶狭窄程度水平:将相关结果进行狭窄程度分析,使用宝石能谱CT诊断狭窄在50.0%以下的价值最优。ROC的具体ACS达到了54.60.具体的切点曲线面积达到了0.858。(2)从具体斑块形态看,每个形钙化斑块狭窄诊断价值并不是太高。ROC曲线下面积仅为0.613~0.666。(3)就冠状动脉主支情况来看,右冠状动脉共计194处狭窄,左回旋支狭窄数为108处,右前降支狭窄为204处。诊断右冠状动脉效果是最好的。切点的具体敏感度以及特异度达到了86.2%、91.4%。ROC在ACS17.5切点曲线面积达到了0.894。
表1 患者钙化病灶分布和宝石能谱CT、CAG检查结果详情
从冠状动脉钙化流行病学方面来看:诸多文献表明[3]:在既定年龄阶段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群体之中,于未来10余年内出现冠心病的风险明显较大。这一点重点体现在无症状人群者以及低年龄患者中。由此能够看出,冠状动脉钙化能够被视为一个独立高风险因素。其和既往意义上的肥胖、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等等高危因素相比,在诊断冠心病方面有着更为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已经存在临床症状的群体以及高龄者中,两者相对比特异度较差。
有一项研究表明[4]:冠状动脉钙化能够发生于任何节段之中,在此其中又以管径较粗的血管更为常见。在所有分支中,RCA与LAD钙化发生概率和积分最高,其次为LCX,最低为LM。
冠心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具体病变相当复杂。诸多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钙化的出现除了和受试者血管本身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联性以外,其也和某些冠心病高危因素存在相关性。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为造成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高危因素。关于这一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就冠状动脉钙化和管腔狭窄的关联性方面来看,有文献证实[5]:实施EBCT检查所测定出的最终结果与病理学意义层面的钙化面积为正比。因此可以看出,就病理学层面来讲,冠状动脉狭窄、钙化相关。并且因为具体的狭窄水平并不相同,因此出现钙化的频次也各不相同。
有研究表明[6]:如果狭窄程度>75%,则该群体有93%的概率发生动脉钙化;而狭窄程度在50%以下者,仅有20%的概率合并动脉钙化;狭窄程度在25%以下者,仅有4%的概率发生动脉钙化的情况。
发生钙化的血管分支和狭窄程度水平呈中等正相关关系。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为:每位患者冠状动脉班化成分并不相同。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处于并不相同的病理阶段。在此背景之下,令病患的管腔狭窄水平和钙化积分并不构成比例。另外,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和人体冠状动脉重构有关。有一些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机体内长时间存在代谢性血管重建的不良情况,管腔和以往相比有所扩张。虽然说出现了钙化、其冠脉钙化积分较高,但通过检查表明这部分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并非管腔狭窄。
冠状动脉钙化诊断评价情况针对于冠脉狭窄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组织实验研究表明:宝石能谱CT设备诊断人体动脉钙化病变准确性尚可,设备在诊断狭窄水平50.00%之下的病灶诊断精准性好。
总的来讲,临床在对冠状动脉狭窄者开展宝石能谱CT诊断能取得一定成效。因体内冠状动脉的钙化病灶针对不同狭窄水平、主支诊断性影响并不一致。另外钙化斑块的最终形态也不是利用宝石能谱CT诊断疾病重要影响因素。这一点值得医务工作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