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指导下的高中节选文《劝学》的教学内容新探究

2021-01-21 05:46王抒情
红豆教育 2021年26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

王抒情

【摘要】在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节选文《劝学》的重难点放在议论文的议论艺术上,忽视了君子之学的目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出发,结合不同版本的教学目标,联系整本书阅读,对节选文《劝学》的教学做了新的探究。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节选文;《劝学》;教学内容

一、《荀子》及整本书阅读

《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今存32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多个方面。关于这本书的结构及其思想,沈云波将其总结成“学、政、道”三位一体的整体,并认为这个结构不仅自身是一个本末一体的整体,且其中每一个环节也都是一个本末一体的整体和结构。[1]所以,想要深入理解节选文《劝学》的主旨,须对整篇文章及整本书有一定的了解。

二、不同版本《劝学》的教学内容侧重

2004人教版单元导读认为此文是“讨论学习和人才培养的”,并设定单元目标是:“琢磨文章立论得出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课后研讨与练习一是找出论点及分析分论点,二是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论证之間的关系并分类,三是在今天,荀子的的观点是否过时,有哪些观点需要补充。由此看来,编者将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放在论证艺术上,旨在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

苏教版是必修一第二单元“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第一篇,与韩愈的《师说》一同编入“求学之道”。此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教养,理解人“为什么要在不断地学习中不断反省自己”要求注意“文章表达思想的方法”。问题探讨一是“所‘劝’的是什么样的‘学’?作者为什么会提出‘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与‘积善成德’?它对如何‘学’提出了怎样的主张?”问题三是“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好处?”苏教版的编者不仅注意到议论文的论证方式、逻辑,更注意到本文的重点是对“礼”的学习,即追求品德完善就可以“知明而行无过矣”。

2019年人教版《劝学》是必修一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单元目标是“本单元的本章从不同的角度论述有关学习的问题,或阐述学习的意义,或讨论学习的态度与方法。”课后学习提示“阅读时,要注意联系作者的思想主张和写作背景来理解文章的观点,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

三个版本的《劝学》,节选内容一致,都是在讨论学习之道,都关注到了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及论证艺术,都认识到学习应与时俱变,具有现实意义。但苏教版的编者认识到荀子思想中的“礼”,2019版认为要理解“学”的思想,一方面要在更大的儒家思想传统中把握“学”的概念,另一方面要了解《劝学》全篇甚至《荀子》整本书的思想。分析苏教版及2019人教版教材的编者意图,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分析议论艺术的基础上,适当地拓展荀子的思想及《荀子》整本书的内容,尤其是《劝学》全文,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三、《劝学》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知人论世,了解《劝学》的背景

《劝学》是《荀子》的首篇,开篇第一句便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如此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与其生活的时代有关。“方荀子时,学废久矣!世之小有才者,率恃聪慧,低视圣法,议论武统,百家鼎沸。故荀卿作书,首劝学也。”荀子针对当时的异端横行,君子不学的风气,认为应该勉励君子之学,学圣人之学,所以开篇用一种命令式的“君子曰”开头,取代了《论语》“子曰”的温文尔雅,命令我们要学无止境,永不止息。而这一点,恰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所忽视的,只是粗浅地将其认定是中心论点,割裂了荀子立论的基础与其思想及时代背景的关系。

(二)比喻论证与“仁”“礼”的联系

《劝学》节选文共使用二十个比喻句,分别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作用与学习的态度(来自教参)。一般的教学到这里就停止了,没有进一步挖掘论证之间的联系及特点。通过分析荀子的打比方,会发现他的譬喻都是就近取譬,来源于生活,而这样的论述特点体现了儒家“仁”“礼”的思想。《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能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打比方,就是替人着想,推己及人,这是推行仁政的办法,亦是君子“古之学者为己”的自我修身。在教学中建议以分析议论的艺术为主外,应结合删掉的二、四五、六段中的内容,将“礼”的内容渗透在比喻论证中。

(三)节选文与整本书阅读的关系

笔者搜集了从2009到2020年关于《劝学》的教学论文共24篇,其中共有14篇是解读论证艺术的,只有7篇文章认识到了教学应该关联《劝学》全篇,甚至是《荀子》整本书的内容。

邢利英认为绝不能忽视“性恶论”与“劝学”的关系,明确学习的内容不仅有学识更有道德。周小红认为教学需将知识的获得与道德的养成联系起来。陈祥伟更认为节选文应该将“是故无冥冥……无赫赫之功。”加入到第四段,并在教学中实践。

王荣生教授把节选篇目的选文功能定位为“引子”——“由节选引向长篇作品”,“由选篇引向整本书阅读”。教学节选文要立足节选文的选材特点,完成从节选文到整篇的阅读,进而兼顾到整本书阅读。王教授在另外一本书里论述了文言文的教学是“文章”和“文学”的统一,认为有些文章是载道的,如《劝学》。新课标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提到:“该任务群的设计不是以对文学史和文学知识的罗列为旨归的,而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为核心设计的。”[6]《劝学》除了节选文谈学习外,其他的段落则从学习的目的“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学习的过程“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伦类通、仁义一,最终目的是“成人”。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参考文献:

[1]沈云波.学不可以已——《荀子》思想探究[J].复旦大学,2008:05.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
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衔接
基于企业需求《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与设计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例谈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在操作中感知 在比较中掌握
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体会
设计问题链 变告诉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