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珍 曹峰锐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2-103-02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静力性牵引拉伸在体育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知,对静力性牵引拉伸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仍存在争议,同时这也为后续静力性牵引拉伸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指出了静力性牵引拉伸实践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静力性牵引拉伸 体育 应用
静力性牵引拉伸是运动员赛前或赛后的准备放松活动中的常规内容之一,对于提高运动员柔韧性和预防运动员损伤及提高运动员成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运动员在比赛前进行科学有效的静力性牵引拉伸训练时可以使肌肉處于一种放松状态,而这种状态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柔韧性,避免肌肉在比赛过程中因过度紧张而引发运动损伤。同时,静力性牵引拉伸还具有简单易行,较少肌肉参与运动而引发酸痛,随时随地进行拉伸等诸多优点[1、2]。
一、静力性牵引拉伸的定义
静力性牵引拉伸是相对温和的拉伸方式。其中,静力性牵引拉伸最大的特点就是“慢”。一般情况下,静力性牵引拉伸是由静止状态开始的,首先将肌肉由缓慢状态拉伸至肌肉最大忍耐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3],也有研究资料表明它是一种由缓慢状态拉伸至最大忍耐限度上停留30秒的拉伸方式。就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静力性牵引拉伸的有效性及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关节的活动状态、预防运动损伤及爆发力这三个方面[4、5]。
二、静力性牵引拉伸的作用
王泱[6]等在《谈拉伸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一文中,利用拉伸作为赛事运动后的恢复方法,运动训练结束后及时进行有效地身体拉伸训练能使得拉伸过的组织肌肉得到放松,缓解身体部分僵硬状态从而提高身体血液流通速度。谢冰[7]在《神经肌肉易化拉伸法在柔韧素质训练中的应用》中表明,短跑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进行神经肌肉易化拉伸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运动损伤及提高运动能力,而且能有效预防肌肉拉伸时出现的损伤,减少柔韧性练习过程中肌肉出现的疼痛感,缓解肌肉疲劳和加速轻度运动损伤的修复。
通过以上研究得出,静力性牵引拉伸训练能有效降低肌腱结构的粘滞性,使肌肉组织得到放松缓解身体局部僵硬,以及能够有效避免运动性损伤。拉伸训练利用身体姿态,以及对身体各部位进行拉伸的方式让肌肉伸展,使肌肉张力降低,提高人体的柔韧性和人体关节活动范围[8]。
三、静力性牵引拉伸与力量
力量和爆发力在众多运动项目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静力性牵引拉伸对于力量和爆发力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目前仍存在争议。Reis[9]等测试了33名运动员将此分为两组进行每组30秒静力性牵引拉伸后的伸膝最大肌力。结果表明,牵拉后所测得指标无显著性差异。Samuel[10]、Zakas[11]同样对运动员进行了股四头肌测试,测试将运动员分为三组,每组均进行15~30秒的静力性牵引拉伸,牵拉后测得受试者的纵跳高度和不同角度下的等速峰力矩无明显性差异。
综上所述,静力性牵引拉伸后出现不同的研究结果可能同牵拉的相关变量有关,不同的实验中牵拉强度、持续时间长短等均有不同。为了更详细地研究静力性牵拉对力量和爆发力的影响,统一变量和研究其更为详细的生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四、静力性牵引拉伸与柔韧性
静力性牵引拉伸是赛前或赛后的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Davis[12]等的研究表明每周3次、每次持续30秒的静力性牵拉大幅度提高腘绳肌的柔韧性,而PNF牵拉法对腘绳肌柔韧性的改善无明显变化。NilosApostopoulos[13]等同样认为:静力性牵拉对柔韧性的改善相对于动力性牵拉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效果更为显著,低强度的静力性牵拉能较好的控制力量和角度,在提升柔韧素质储备能力的同时还能缓解肌肉的疲劳程度。从前人的研究中,不难看出,静力性牵引拉伸对于柔韧性的提高效果显著。总体而言,可根据自身情况调节牵拉时间,这样静力性牵引拉伸才能有效提高柔韧性,有利于运动员在自身的基础上动作舒展性的提升和发挥出更好的水平,提高运动成绩。
五、静力性牵引拉伸与运动损伤
柔韧性降低导致的肌肉或者韧带拉伤是被认为发生概率最高的运动损伤。运动损伤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成绩以及运动技能水平的发挥。Cross[14]对195名运动员进行了两年的追踪研究,第一年运动员在训练前不进行任何方式的牵拉,第二年运动员在训练前进行3组15秒/组的静力性牵引拉伸。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肌肉和肌腱的拉伤率降低48%。Verrall等与Cross做了相似的实验,对70名运动员进行了四年的追踪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员腘绳肌的拉伤率降低了。综上研究表明,静力性牵引拉伸对于预防运动损伤效果显著。因此,可根据自身情况,采用正确静力性牵引拉伸方式和调控牵拉时间,静力性牵引拉伸能够降低肌肉-肌腱复合体刚度,是安全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牵拉方式。
六、结语
静力性牵引拉伸无论是在比赛训练中还是对于预防运动损伤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以上学者的研究中对于静力性牵引拉伸的研究更多是在体育训练中存在争议,同时这也为我们后续对静力性牵引拉伸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及建议我们应在后续研究中对时间的控制更为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 Behm DG,Bambury A, Cahill F,etal.Effect of acute stretching on Force balance reaction time and movement time [J].Med Sci sports Exerc.2004,36:397-402.
[2]Nelson AG,Driscoll NM, Landin DK, etal.Acute effects of passive muscle stretching on sprint performance[J].Sport Sci:2005,23:119-454.
[3]Voss De,Lonta Mk,Myer BK.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atterns and Techniques. 3rd ed. Philadelphia: Harper Row, 1985.
[4]Kubo K,Kanehisa H,Kawakami Y,et al. Influence of static sytetching on viscoelastic properities of human tendon structures in vivo[J].J Appl Physiol,2001,90(2):520-527.
[5]Laufs U,Adam O. Acute effects of statins[J].J Am Coll Cardiol,2012,59(01):71-73.
[6]王泱.談拉伸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J].体育时空,2018,46(04):120-121.
[7]谢冰.神经肌肉易化拉伸法在柔韧素质训练中的应用——以400米跑运动员为例[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01):114-117
[8]矫洪申,范振国,田文.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对提高柔韧素质的对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02):123-124.
[9]Reis E F S,Pereira G B. Acute effects of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and static stretching on 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 and muscle electromyographical activity in indoor soccer players [J]. Clin Physiol Funct I,2013,33(06):418-422.
[10]Samuel M N ,Holcomb W R. Acute effects of static and ballistic stretching on measures of strength and power [J]. J Strength Cond Res,2008,22( 5 ): 1422-1428.
[11]Zakas A ,Doganis G. Effect of acute static stretching duration onisokinetic peak torque inpubescent soccer players [J]. Pediatr Exe Sci,2006,18 (2 ): 252.
[12]Davis DS,Ashby PE,Mc Cale KL. The effictiveness of 3 stretching techniques on hamstring flexibility using consistent stretching parameters [J]. Strength Cond Res,2005,19(01):27-32.
[13]Big Foran.高水平竞技体能训练[M].袁守龙,刘爱杰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14]Cross K M ,Worrell T W. Effect of a static stretching program on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musculotendinous strains [J]. J Athl Train,1999,3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