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艳金
摘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合唱是最普及易行的演唱方式。但是由于其参与人数多,不定因素较多,对学生合唱默契度、音乐技巧要求比较高。从目前初中音乐教学来看,合唱曲目主要是以书本为主,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然而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往往面临很多困难,不只表现在学生身上,更多的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所以初中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初中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初中音乐教学现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策略
前言:
合唱团是一种追求团队在演唱中保持完美的一致性的音乐表演形式,在演出时需要有稳定的音调和协调的音量,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要求较高。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整体齐唱,再进行个别纠正的方法,这样不仅会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还会忽略很多学生的错误,达不到精益求精的目的。而且很容易出现学生滥竽充数的情况,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一、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现状
(一)初中生在合唱中难以组织
在10年课程实验的前期中,唱歌教學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唱歌中的合唱教学,更是音乐教学的薄弱环节。教师对合唱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合唱的认知也不够明确,初中生自制力弱,学生难以被组织,造成合唱难以进行。合唱团的教学规模庞大,合唱舞台难以控制,且初中生在小学阶段音乐课学习中音乐知识较薄弱,合唱途中容易出现音准、节奏等问题。例如,随着音乐节奏的起起落落,学生跑调的尴尬局面就会出现。进行合唱教学的场地过大,学生人数更多,音乐知识储备少,教师难以组织[1]。
(二)初中音乐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合唱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取决于音乐教师教学技能的优劣,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初中生才能获得良好的音乐技能和相应的艺术素养。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音乐教育师资力量非常有限,许多音乐教师缺乏先进的音乐教学经验。在这种音乐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初中音乐合唱教育相应地也受到了严重制约。
(三)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不足
合唱并不只是学生自顾自地进行齐唱,而是要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演唱情况,再进行恰当的分工,所以教师和学生就要进行良好地沟通。只有师生良好地进行交流,合唱教学才能在默契中进行,克服各方面的教学问题。而一些教师认为学生音乐素养不高,不能提出有用的建议,不重视合唱中的师生沟通。因此,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师生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互通,教师无法准确地使音调、音色和音质三要素和谐起来,合唱效果就往往达不到理想水平。这样就会使课堂合唱水平难以提高,学生无法进步。
二、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策略
(一)增加学生的合唱兴趣
合唱教学作为一种团队合作项目,其本身就是需要凝聚力和认同感。而学生的合唱认同感主要就来自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所以就要求教师在合唱教学中不断创新,开发新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而增加学生兴趣最佳的方法就是利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来获得趣味性[2]。例如在教授《让世界充满爱》《爱的奉献》时,教师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让学生先进行个人独唱,再进行合唱,然后让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点评。这样学生们就很容易发现合唱比独唱更加悠扬婉转、余音不绝。此外,在学生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表演和班级内比赛的形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竞争意识。在这种有趣的合唱活动中,学生有了表现欲,感受到了乐趣,就会更加喜欢音乐课,更加喜欢合唱。
(二)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建立良好关系
教师在进行音乐合唱教学时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不只是帮助学生解决音乐学习上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倾诉生活上的困难。不仅拉近师生距离,还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如果学生在合唱中出现问题,教师也不能对学生严厉指责批评。反而是要循循善诱,安慰并且分析原因,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应对失败,克服困难。在课后的评价阶段,教师应使用客观中肯的语言进行合理评价,表扬学生长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当前的问题就否定学生的未来发展。总之,教师应该认识到的第一个要点就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并且和他们好好沟通。只有和学生打成一片并受到学生尊重,学生才会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合唱教学中,才能在学习音乐方面不断进步。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新媒体作为一种高效的教育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学习中。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其中音乐资源丰富,可选择性大。这种新媒体模式下,学生不再会对教师单调地讲解理论感到迷茫,而是会意识到合唱学习是丰富多样且生动有趣的。人类最直观地感知就是听和看,在学生观看音乐合唱视频的时候,他们充分调动了视觉和听觉感官,在最直观地影响下感受合唱的魅力。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播放一些合唱视频,像《黄河颂》《走进新时代》这种爱国主义歌曲,使学生在感知合唱知识时,还能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合唱的气势磅礴和激昂澎湃,此时的学生思想感情充沛,精神饱满,在这时进行合唱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增加课外活动,增加合唱实践机会
活动实践法是检验合唱成果的最好方法,也是锻炼学生积累合唱经验的途径。初中生接触音乐合唱的机会较少,且处在青春期,容易害羞腼腆,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合唱活动来引导学生提升合唱水平,养成自信大方的性格。同时,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和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和合作能力。在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能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优化合唱效果,提升学生合作的默契性,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3]。例如,根据节日的不同,可以在各种节日庆祝活动中表演不同的歌曲。像五一劳动节可以组织学生学唱《五一纪念歌》,五四青年节合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等,通过这种将节日与学生合唱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积累合唱经验,提升合唱水平,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五)优化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不仅能通过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对合唱的探索学习意识,还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反思。教师要注意考察学生音乐合唱能力的方方面面,发掘学生在音乐合唱中的潜力点和闪光点,发布形成性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有些时候尽管学生已经展开了大段的合唱练习探索,但是还是没能有所提高,教师要注意肯定学生的练习过程,而不是只在意合唱结果。另外,在合唱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不只是局限于师生评估,还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民主评价。让学生意识到合唱教学是有价值的,才能增强主动探索练习的意识。同时,在这样的民主评价之下,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探索研究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教学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个人参与度[4]。只有让学生认同合唱,积极参与到合唱活动中,发展个人合唱能力,才能促进初中合唱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罗士芬.初中音乐“班级合唱团”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
[2]孙浩.试论如何提高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7(8):1.
[3]郑雯雯.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J].2020.
[4]周海鹰.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000(02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