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琼
摘要:与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比,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具有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者热情等优点。本文首先讨论了家庭与学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提出了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家庭与学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想法。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
引言
顾名思义,学习共同体就是改变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互助关系,使其数学知识以集体、小组的形式进行,更好地利用每个成员的智力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避免劣势,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一直以教师讲为中心,学生通常以机械的方式获得数学知识。长远的负面影响下,惰性思维的学生,初中的学习中失去自我意识,并使他们很难独立开展探索,适时根据自身需求的认知,从而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質的发展。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一、家校合作和学习共同体的含义
家庭与学校联合,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种社会组织形式——家庭与学校组成的共同合力,对学生全方位进行素质教育。家庭与学校联合是一项双向活动,是家庭与学校教育联合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家庭与学校则是联合中的双方主体,。在家校协作流程中反映了父母对学生、对教育的共同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学校对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所以,在家校协作流程中,学生、父母、老师三方之间的共同沟通尤为重要,尤其应该注意。
"学习共同体"一词原来来源于德文"gemeinschaft",原义指一起的生命。学习共同体是指当一个人互相交流、互相依靠共同完成某种任务时,就构成了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学说传入教育中产生了"教学共同体"的定义。教学社会共同体是指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发展愿景而进行教学的,团体中的个人一起参与探索着通向求知世界的旅程。而教学社会共同体则具备了共享发展愿景、重视差异性、强调共享、合作发展等特点。在这里,共享发展愿景主要是指全体成员都有一种共享的人生目标。如果说没有共享发展愿景,就不能有教学社会共同体。但从认同多样性来说,社会共同体倡导人们通过个性差异的共享原动力,追求、探讨与建构学习领域的实际活动。而学习共同体也具备了共享、共发展的特点。而学习共同体与非学习共同体之间的最重要区别,就是通过共享活动、互相交流对话和彼此共享成果。在共同活动中,成员间通过彼此沟通,共同分享所学的资源与结果。这一过程,反映了社会共同体的民主精神与情感心态,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气氛,从而达到共享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初中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问题
1.认知加工速度慢元认知发展滞后
初中生数学的复习一般要求学生同时具有一些认知机械加工才能和元认知才能。认知加工才能,即个别接收信息加工资讯和利用资讯的才能。体现在个别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活动中。元认知能力,则是指个别对自身的意识过程进行感知的才能,体现为人对内心不断进行的意识活动的理解、感受与监控能力。在数学课程复习中,有些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存在无法落脚的现象,这正是元认知能力发展落后的体现。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学生的思想力量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其抽象性逻辑思维、发散性逻辑思维都还达不到成人的标准,所以在数理逻辑思维技能方面尚有待改善:另一方面,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注重于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不仅使学生能会解题。同时也能在解题过程中会提高逻辑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元认知能力。
2.课堂参与不足
部分学生对在数学课上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体现为既不主动走进老师所创造的课堂情景又不愿投入到对具体数学问题的思索中。课堂教学投入程度不够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学生在步入初中后需要从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积极做出调适使自身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过渡,直到产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与习惯。但也有些学生自身适应性比较弱,没有积极做出对学习方式等的调适:其次,教育过程没有针对性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老师对学生没有鼓励。不注意培育学生的自信心,其后果必然使自信心缺失的学生在学习中逐渐脱离了课堂。
三、建立初中数学家校联合学习共同体的问题策略
1.更新传统学习观念
学业观是对学习者有关学习观点的统称,包含人们对学习目的、学习价值、学习对象、学习步骤、学习策略、学业评估方法等方面所持的观点。观念对教学活动有着前导性和决定意义。在倡导终生学习的今天,若要转变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创建新型的学业观,推动人类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就必须实现观点先行。首先,老师、父母、学生们都必须知道学生毕业后并不代表学业的结束,只是为今后的学业发展打下了基础。所以,首先要强化对自觉学习观的培育。其次,转变依赖型学业观,树立自主学业观。在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创造性地学习。再次,树立创新性学习观。彻底改变了过去教学中忽略创新能力的训练,更注重于知识的创造和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完成从掌握向会学的过渡。只有"会学"的人才,能够完成对学习者自主性的训练。
2.发挥教育部门统筹和组织的作用
在当前的大多数学校中,教师、家长、学生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和期末都会举行一次研讨会,但实际上,这并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日常工作中,要把“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列入“工作日程”,建立“学习共同体”的领导小组,制订“协同”的“学习共同体”,并对“学习共同体”的具体工作进行“分工”。在此基础上,明确学校与父母的权力与责任。在实施过程中,父母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进行规划,如果发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或障碍,就应该敢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从而真正促进学校的建设。
而“学习共同体”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新课题,目前还处于萌芽状态。要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整合,各职能部门要统一规划、统一规划、落实任务。政府要对“家校合作”的建设进行统筹、协调,制订相应的制度、规章,并对其进行评价和评价,使之逐渐走向科学化、制度化,成为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动力。
3.调动家长与教师合作教学的参与的积极性
学以致用,构建高效的“家校学习共同体”,必须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各种因素的充分调动,而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调动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要让家长懂得合作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多了解和关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增进学校与家长的了解,从而使家校合作更加融洽、有效。
结语
在初中阶段学习数学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在合作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数学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李俊峰.关注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学品质——初中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探究[J].新智慧,2019(20):97.
[2]章礼满.关注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学品质——发展初中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之我见[J].数学教学通讯,2018(35):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