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2021-01-21 10:47练远进
求知导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更快地掌握理论知识、强化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提高实践技能都很有帮助。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从理论知识出发,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够提高课程學习的趣味性,也有助于学生多元学科能力的培养,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多种学科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6-0073-03

作者简介:练远进(1987.12—),男,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人民路小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

引 言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知识点,根据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流程,选取合适的教学活动方式。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需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

一、安排课前预习任务

自主学习有多种展开形式。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具体的预习任务,这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不同的知识内容,学生选用的方法会有所差别。对于那些理论性较强且有一定学习难度的知识点,学生可以提前就学习内容做相关了解,建立基本的学习认知,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上当教师进行新知识的讲解时,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加深对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的理解[1]。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会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带来很多帮助,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更高。

一般来说,对于以“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的新知识,或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收集相关资料的教学内容,或学生在课前已有所了解的内容,如“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我们去春游”等,教师都可以安排学生课前自学。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先从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出发。教师在教学类似“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新授课内容时,或者是需要学生提前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辅助新课内容学习的课程时,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与此同时,对于一些涉及公式推导的新课内容,如“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新课知识,组织学生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学生如果能够提前了解这些内容,建立整体的印象,在教师讲解新知识时会更容易理解。不仅如此,当学生提前熟悉新课内容时,教师的课堂教学进度也可以加快,这能够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二、加强师生交流互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为了强化对学生的教学指导,教师要多和学生展开有效互动交流。课堂上,教师应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展开多样化的交流互动[2]。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出有代表性的探究问题,通过有效设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通常建立在教师的合理设问上。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独立思考,将问题理清楚,进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如果是复杂问题,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小组成员讨论时,教师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参与其中,了解学生的思维路径,及时纠正学生认知上的偏差,避免学生沿着错误的路径分析问题。

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时,部分学生会有一个误区,即边长越长,角度就越大。对于这个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将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通过角度演示器演示出来:第一种,边长长的角度大,边长短的角度小;第二种,边长长和边长短的两个角角度相同;第三种,边长长的角度较小,而边长短的角度较大。教师可以在演示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各种互动,一边演示一边提问,保障学生理解这三种情况下的边角关系。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应在第一时间指出。教师还要积极给学生营造开放、融洽的学习氛围,这能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有效进行情境创设

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会十分集中,也能够很好地理解学习任务,更快地进入学习探究的过程中[3]。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境创设。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学习探究的参与热情更高;也可以模拟一些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生活实例,利用知识要点,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无论哪种情境创设方法,合理的情境设计都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效辅助,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开放,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例如,教授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实践探究的情境。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然后给每个小组发一套尺子,让学生去度量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做好记录;最后,再汇总每个小组的测量数目,看看哪个小组测量的物体最多、最准确。在还没有充分掌握各种长度的度量单位前,学生对尺子的使用会充满好奇,会开始进行各种探索与尝试。有的学生会测量课本,有的学生会测量书桌,还有的学生会测量自己的橡皮擦……透过这个轻松有趣的实践情境,学生有了很大的探索空间,也会在不断丰富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对长度单位的基本认识。有了这样的活动经验后,教师再梳理知识时,学生在理解上会更加轻松,对知识吸收掌握的效率也会更高。这才是好的情境应达到的效果。在这种趣味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很多乐趣,并且能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四、关注学生学习体验

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随时观察其学习状态,以此来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参考。如果遇到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初次接触时容易出现认知上的障碍,可能会产生各种学习问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进入瓶颈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给学生指出正确的学习方向,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能够达到预设的效果。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应建立在充分的师生互动的基础之上。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参考学生的具体学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同时,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体验,一旦发现自主学习任务难度过大,或学生在某个特定知识的学习上普遍存在困难,要及时加以指导,调整教学节奏,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过程,避免学生出现一知半解的状况。

例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个知识点时,教师仅仅通过书本让学生去了解这些图形,认识和感知这些图形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在空间概念还未形成、思维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的前提下,学生很难依靠简单的自主学习了解这些几何体的特点,或者理解这些几何体面积的计算公式。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设计更适合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习这个知识点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清晰地去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概念。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面放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摸一摸,并让他们说出自己摸到的物体的形状。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异同,找出其中的差别,在直观比照的基础上强化学习认知。这样的自主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物体建立相应的学习认知,在加深学习印象的同时,为后面计算两个物体面积的学习打好基础。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让基础知识得到有效落实,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推进方法。

五、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空间。动手实践是一种很好的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课本涵盖的数学知识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很多知识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到。教师要善于利用知识点的这一特点,多给学生创设富有生活化色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产生直观的学习感受,并且加深对知识原理的理解。不仅如此,动手操作还能够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准备好的各种三角形、量角器、剪刀等,独立探究三角形内角和为多少度。不少学生在完成操作任务后纷纷展示了自己的探究结果。有的学生采用剪拼的方法,即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剪下来,再拼一拼,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学生采用测量求和的方法,即用量角器先量一量、再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不仅在探索过程中对一些常规的策略方法进行了尝试,还自创了一些新型测量方法。教师可以组织不同小组进行交流分享,让每个小组谈一谈自己使用了哪些测量方法,哪一种测量起来最为便捷。这种开放化的学习探究活动既能够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探究的乐趣。经过具体的实践后,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原理,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产生更牢固的学习印象。

六、设计开放化的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各种开放、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习的自主性,提升知识应用的能力。教师在设计这类课外活动时,要充分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设计适合学生参与、能够强化知识理解与吸收的活动类型。教师可以在给出具体的活动任务后,让学生在父母的辅助或配合下完成活动任务,并进行活动的回顾和总结。

例如,教学完“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小小商场”的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课下在父母的带领下去商场或者超市购物。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问题。以橙汁为例,2000mL的瓶装橙汁一般8元/瓶,1000mL的5元/瓶,500mL的3元/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买哪种规格装的橙汁更为划算?”组织他们思考和计算。父母可以带领学生去商场进行实地考察,然后让他们自己进行分析计算,得出最后的结论。这个问题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且需要学生具备较强好的计算能力。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很好地促进了课内知识的应用,加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提升了他们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七、锻炼学生的思考探究精神

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还可以慢慢给学生引入一些有一定探究性的思考题,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学生学科能力的锻炼。教师可以从教学主题出发,设计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随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于部分问题,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工具,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深入地自主探究。这样的活动方式会给数学课堂增添更多乐趣,并且有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锻炼,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例如,在教学“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的思维很快就集中在面积上。紧接着,大家开始利用小组探讨、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方式进行分析。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的规律上,注意圆的周长和半径与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三角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上。这样,学生的思维路径就会更加清晰,并且能够更快得出最终的结论,从而很好地解答这个问题。教师采取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 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索空间,可以很好地彰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更快地吸收、掌握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具体的知识点,综合考虑学生的學情,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类型。总体来说,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与学生的交互,并且充分发挥情境创设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作用。此外,教师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必要时给予学生引导和提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有丰富的收获,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魏建珍.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2.

陈全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J].学周刊,2021(34):45-46.

邹颖.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1(32):113-114.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