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摘要:有些孩子为寻求“过度关注”,经常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大人试图采用压制、惩罚的手段来管教孩子,殊不知这是反其道而行,只会适得其反。不如蹲下身来平等、和善地采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帮助孩子一起探寻错误行为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过度关注 ;惩罚 ;压制 ;平等;正面管教
一、案例描述
自从小磊家多了一个弟弟之后,我跟他妈妈的联系变得越来越频繁了。今天小磊又跟其他孩子吵架了,今天小磊的书忘带了,今天小磊的同桌又来告状了……一天放晚学后,孩子的妈妈拉着我的手,向我诉说着近日的烦恼,孩子现在变得越来越皮,让我们家人心力交瘁。原来,小磊和几个孩子在小区里玩“狼抓小羊的游戏”,小磊把其中一个男孩子绊倒在地,甚至扑到他身上。小朋友们去向小磊的妈妈告状,经过询问,几乎所有的罪责都指向了小磊。面对其他孩子的指责,小磊面无表情,最后在被他弄倒,还在哭泣的小鑫的“揭发”下,才极不情愿地说:“谁叫你不和我一队!”经过了解,小磊的妈妈知道了故事原委:小磊、小鑫等5个男孩子一起玩“狼抓小羊”,但规则是:抓到为止,但不能打到对方。后来因为小鑫不想跟小磊一组,他有点记恨在心,趁抓的过程中故意绊倒了小鑫。小磊的坚决不认错令她的妈妈又急又气。她认为儿子故意将人家绊倒是极其恶劣的行为,所以她当着所有小伙伴的面,狠狠地训斥了小磊。可是,小磊拒绝认错还嘴犟:“我没错!是他们不和我玩的!”小磊不知悔改的态度让妈妈气急败坏,情急之下,她动手打了小磊,小磊一边大哭,一边喊自己没有错。这令她妈妈着急万分又束手无策,只好向我求助。
二、案例分析
小磊的种种迹象表明他的不良行为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因为有了二胎之后对小磊的关心少了,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致使他觉得只有受到“特别关注”时,他才有归属感。唯有他调皮捣蛋,老师要找他父母,让他父母围着他转时,他才觉得自己是重要的。而孩子的父母面对这些行为只是简单粗暴地纠正,压制他的这种行为。让小磊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爱护,才造成他的逆反心理让他对着干。
三、对策建议
著名的冰山理论认为每个孩子就像一座冰山,大人能看到的知识表面极少让人头疼的行为。在认真研读了《正面管教》后,就像书中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我认为小磊父母的教育走入了误区——“为了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们感觉更糟”。由于心急,小磊的父母更注重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而轻视了引导孩子从不良行为中学习。于是,在一次中午我主动约见了小磊的妈妈,向她讲解了此书中提到的“赢得合作三步骤”。小磊的妈妈听完若有所思,我们约定就这次的“狼抓羊事件”试一试“正面管教”。
(一)平复自己的情绪,表达尊重
如果只是用惩戒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会因为内心充满敌意而无法与父母合作。一旦父母采用了鼓励的方法,平等、尊重地对待孩子,孩子才能感觉到亲近和信任,才能卸下防备和叛逆。
晚上,小磊的妈妈把小磊叫到了自己面前。她深吸了一口气,控制着自己情绪,用一种和善的语气对他说:“我敢肯定,这个游戏一定有趣极了!但是,妈妈因为你过激行为,当着你的好朋友的面批评你,你一定觉得很丢脸。”妈妈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面子问题”,主动向孩子表达尊重。
(二)站在孩子的立场,和善沟通
妈妈小时候也特别喜欢玩这个游戏,当着这么多好朋友的面批评你并动手打你,你肯定觉得特别没面子,这一点是妈妈想得不够周到。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与其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教育孩子;不如维护孩子的尊严,真诚而友善地体会孩子的感受,同时引导孩子换角度感受。在和善且坚定的氛围中,走进孩子的内心,“赢得”孩子。如果当时你是小鑫,你觉得你开心吗?小磊低下头,并肯定地回答“不开心”。妈妈知道你是个善良的好孩子,然后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三)关注问题本身,解决问题
所有不良行为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引导孩子从不良行为中学习。父母应关注问题本身,而不要反复纠结于不良行为。要逐渐和孩子一起养成关注于解决问题的习惯,建立问题解决的亲子意识。
妈妈轻轻搂着小磊追问道:“小鑫倒地之后,你为什么觉得不开心?”“因为他们都不和我玩了。”小磊低下头。“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解决这件事呢?”媽妈和善地发问。
小磊回答道:“是我没有遵守游戏规则,我去向小鑫道歉,请他原谅我。”这一次,向来认为自己没错的小磊竟然主动承认错误了!
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因为他的错误“大发雷霆”;相反,她站在儿子的立场,体谅儿子的面子,在妈妈的尊重与和善中,小磊一反常态,终于放下所有叛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良行为。
四、经验启示
与其用严厉地惩罚、压制的手段,不妨静下心来认真探究事件背后的原因,用真诚友善的态度打开孩子的心扉,呵护孩子的自尊,击败“寻求过度关注”这个病症,让孩子更加健康、阳光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周仁亮,王琴.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J].文理导航(下旬),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