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切块栽培优缺点与关键技术

2021-01-21 09:43孙明海来敬伟张林郭月玲徐庆民
科学种养 2021年1期
关键词:破膜补苗结薯

孙明海 来敬伟 张林 郭月玲 徐庆民

据文献报道,甘薯切块种植能充分利用早春光热资源,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但切块栽培的关键技术分析和实际操作性不强,用工成本计算具有较强的历史局限性,不适应当前发展轻简化农业要求。为此,我们2020年在鲁西南地区进行了专题试验研究,分析切块种植优缺点,总结种植关键技术,以期在用工满足的条件下发展甘薯切块种植,实现增产提质,减少技术应用的盲目性,推进发展高效农业。

一、甘薯切块栽培优缺点

1. 优点

①生育期延长,单株生产力高

甘薯切块种植幼芽在块根上生出继续生长,去除了育苗移栽法的缓苗过程,较常规移栽薯苗时间提前1个月左右,而育苗移栽有15~20天的缓苗期,即使同时收获,切块种植较育苗移栽增加30~40天田间生长期,并且根系发达、分枝多、茎叶生长旺盛,对单株薯块膨大、茎叶生长和提高单株生产力有利。2020年试验表明,切块种植亩产4 042.8千克,单株平均结薯1.8千克(2 246株),最多单株结薯10.8千克;常规育苗移栽亩产3 641.4千克,单株平均结薯1.26千克(2 890株),最多单株结薯5.4千克。切块种植与常规育苗移栽相比,结薯增产率为11.02%,地上茎叶产量增加33.6%~42.4%。

②薯块外观要求不严,商品薯率增加

切块种植结薯早,薯块生长期长,大薯比例高,但易出现裂口,薯形不规则。切块种植选用的品种多为淀粉加工品种,在满足淀粉含量要求的同时对外观品质要求不严,可以显著提高产品利用价值,相对总产量增加。病虫害发生造成的孔洞、黑皮对加工品质影响小,能有效减少防治用药,减少产品农药残留。

③充分利用早春光热资源和种收农闲季节,自由度高

丘陵山地种植制度一年一季,春秋光热资源浪费,切块种植覆膜可提高膜下温度,防止土壤水分散失。早春3月下旬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覆盖地膜促进膜下升温,达到薯块发芽要求;经过25天左右,4月中下旬发芽出苗正常生长,气温已上升到15℃以上,能满足秧苗生长需求,缩短了4月下旬育苗移栽后15~20天的缓苗期,春季光温利用率增加。

3月中下旬切块种植甘薯,能够错开4月中下旬当地种植管理农忙劳力紧张季节,降低用工费用,对提高甘薯产量和种植管理水平有利。淀粉型甘薯收获期不严格,轻微霜冻对产品品质影响小,可根据劳力状况合理调整收获期。

④能够节省种薯

与整块种薯种植相比较,单个种薯切块种植能够节省种薯,每亩用种100~150千克,节省种薯50~100千克。单块出苗量大,除掉预留秧苗外,可为其他大田栽培提供薯苗,一般每亩切块种植可提供3~5亩大田用苗,增加种植效益。

2. 缺点

①品种

切块种植选用品种要求增产潜力大,抗病虫性好,生产上多数品种因生长期延长感病可能性增加,从而影响产量和商品性。

②技术难度大

一是甘薯种薯可溶性糖含量高,早春播种根际环境温度低、水分高时,种薯易腐烂,造成缺苗。

二是薯块上、中、下部根眼分布不均匀,发芽能力和发芽速度不一致,发芽出苗时间早晚有异或不出苗,田间生长期不一致,大苗欺小苗,易缺苗断垄,补苗任务重。

三是种薯处理药剂研究较少,缺乏成熟应用配方,同一配方受年际间水分、温度变化影响大,造成种薯腐烂或带病种薯直接侵染,收获时病薯率提高。

四是切块种植与育苗移栽配套管理技术有差别,清棵疏苗、破膜揭膜技术要求和劳动力强度高,而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多年龄偏大,对破膜清棵技术难以把握。

③用工量大

破膜放苗、多次清棵、拔出多余芽苗等农事操作,不具备机械化管理条件,均需人工操作,人工耗费多。而目前农村劳动力普遍紧张,不符合当前农业轻简化、标准化、规模化要求,是限制甘薯切块种植大面积发展的关键限制因素。进行效益分析,每亩切块栽培较常规育苗移栽成本增加365元,商品薯以市价0.88元/千克计算,切块种植较常规育苗移栽种植每亩效益减少11.77元,增产不增收,若人工费用再增加,效益会继续下降。

④易发生旺长

切块栽培生长期长,因种薯薯块有充足的糖分、蛋白质等供养,没有栽插秧苗的缓苗期,单株留苗多营养体大,全生育期特别是前期生长旺盛,极易出现田间茎叶旺长,造成地上地下生长不协调,产量降低。

二、甘薯切块栽培关键技术

甘薯切块栽培要在充分考虑当地劳动力资源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优选甘薯品种,突出种苗处理,强化技术细节,有选择性地推广应用。

1. 种薯选择

选用萌芽性好、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种薯应选用脫毒种薯,无病无虫无冻伤,种薯大小以100~250克为宜,亩用种量100~150千克。鲁西南地区肥力较差地块优先选用济薯25号,肥力较高地块可选用商薯19。

2. 种薯处理

种薯采用顶部纵切法,根据种薯大小运用二分法或四分法,使单块控制在30~50克,大块种薯可纵切后中部横切1~2刀,下部重量大于上部。笔者试验,切块切口晾干后用20%萘乙酸粉剂400~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浸种15分钟左右,捞出在阴凉处晾干备播,这样处理效果好,未发现种薯腐烂。

3. 大垄栽植

①高起垄

切块种植植株长势强,单株生产力高,整地时应深耕25~30厘米,南北方向起大垄,垄距85~90厘米,垄高30~35厘米,垄形高胖,垄沟深窄,为块根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抗旱防涝防郁蔽。

②浅栽植

开沟栽植,顺垄开沟深5~6厘米,浇透种水,每亩施10%噻唑膦颗粒剂1.5~2千克,以株距25~30厘米摆放薯块,每亩栽植2 600~3 000株。摆种上齐下不齐,保证芽眼在同一平面上,种薯上中下部分开种植,芽眼向上,方向一致。覆土1~2厘米,覆土3厘米以上影响出苗和后期清棵、结薯。

③苗前除草,覆盖地膜

苗前除草,全田喷施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90~100毫升或33%二甲戊灵乳油100~120毫升+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20毫升。覆盖白色地膜,保水增温,促进出苗,提高薯苗均匀度。

4. 破膜疏苗补苗

①破膜

切块种植一般25天左右出苗,苗高2~3厘米时及时破膜放苗。破膜时及时用土封严开孔处,避免水分散失、膜下高温幼苗灼伤和开孔处散热烫伤幼苗。

②疏苗

切块每个芽眼出苗5~7株,多者10株以上,要及时疏苗,避免茎叶生长旺盛,营养分配到块根减少,根冠比降低。疏苗在苗高10~15厘米时进行,每穴留壮苗2~3株,后期也要及时拔除多余幼苗,减少茎叶消耗。

③补苗

切块种植出苗后10天左右齐苗,若超过40天仍未出苗,可能是薯块腐烂,要及时移栽补苗。补苗用苗可在栽植时边行种植补苗行或直接移栽边行苗。带土移栽健壮薯苗,浇足水,覆盖地膜增温保墒。移栽后无苗边行用田间疏苗进行集中栽植,防止大苗欺小苗。

5. 清棵

苗高15~20厘米,薯块长出不定根时,清除薯种周围土壤,薯种露出2/3以上,使其根系在浅土层生长。若清棵不彻底,薯种露出较少,薯种会继续膨大或因埋土腐烂,影响不定根下扎、形成薯块和膨大。不清棵会抑制新生根的生长膨大导致不结薯,清棵时要保护好已生根系特别是主要根系。

6. 揭膜

栽后50~60天,气温升到30℃以上,田间即将封垄时,膜下温度超过40℃,膜内昼夜温差减小,夜温高于28℃,根部呼吸旺盛,养分消耗增多,块根膨大受抑制,要及时将地膜全部揭掉,同时还能适应鲁西南地区干旱天气,接受轻度降水对甘薯生长的促进作用。揭膜过早,由于甘薯尚未封垄,地面蒸发量大,遇伏旱地表保水效果差;过晚揭膜会造成茎叶损伤大,影響光合作用。

7. 适当增加施肥量

切块种植甘薯地上部生长量大,薯块产量高消耗养分多,因此要适当增加施肥量。在基肥每亩施有机肥2 000~3 000千克或腐殖酸生物有机肥80~100千克的基础上,每亩施腐殖酸复合肥(10-8-24)50~60千克+52%硫酸钾复合肥15~20千克。有条件的实行水肥一体化,水肥药耦合施用,基肥使用有机肥,化肥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追施,每亩用腐殖酸水溶肥(7-6-40)30~50千克 , 在分枝结薯期、后期膨大期分3~4次使用,不仅能增产,而且薯块病害减少,营养品质和商品薯率显著增加。

8. 控旺

在田间出现旺长趋势时及时控旺,控上促下增产提质。控旺可每亩使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30~50克、98%磷酸二氢钾40~50克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克混合,对水30千克田间喷雾。视旺长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共喷2~3次。控旺要准确控制用水量,防止大量药液喷到地面残留,影响下茬作物生长。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邹城市农业农村局 邮编:273500)

猜你喜欢
破膜补苗结薯
穴盘苗补苗自动移栽路径规划优化研究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一次性宫颈扩张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及催产素静脉点滴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穴盘苗吹叶补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不同引产时间对足月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穴盘苗移栽机漏苗检测及补苗控制系统的设计
自由体位待产下两种破膜方式对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