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雪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医院心内科,新疆 昌吉 8318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心脏疾病,多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氧缺血所引起,以胸前区剧烈疼痛、心律失常等为临床表现,可并发心源性休克、心衰以及心脏破裂等,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情凶险及病死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1]。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以经皮冠脉介入术和药物治疗为主,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虽较为显著,但手术时机的选择更为重要,与预后有直接关系,合适的手术时机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梗死发病后左室重构,并改善其心功能。本研究即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与心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现具体介绍如下。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甲组中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9.58±10.26岁;乙组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9.74±10.78岁;丙组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47~71岁,平均年龄59.14±10.08岁。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者;②均为首次发病者;③符合手术指征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②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凝血障碍者;④心源性休克者;⑤合并外周血管疾病者;⑥治疗依从性较差者。三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无差异(P>0.05),可相互对比。
三组患者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扩冠、减轻心脏负荷等常规治疗,甲组患者于发病6 h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置入支架;乙组患者于发病6~12h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置入支架;丙组患者于发病12h后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术,置入支架;三组术前均给予了充分抗血小板治疗,急诊术前均给予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和300 mg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15),之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一日一次,氯吡格雷片75 mg一日一次;治疗期间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监测。
观察三组心功能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心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
将结果纳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采用t检验,以(±s)表示,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甲组LVESD、LVEDD和LVEF等心功能指标优于乙组和丙组(P<0.05),乙组LVESD、LVEDD和LVEF等心功能指标优于丙组(P<0.05)。详细结果见下表。
表1 三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s)
表1 三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s)
注:a与b相比,P<0.05;a与ab相比,P<0.05;b与ab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LVESD(mm) LVEDD(mm) LVEF(%)甲组 17 27.01±3.12a 41.17±6.21a 56.28±5.26a丙组 17 28.99±2.14b 45.78±6.02b 52.02±5.36b乙组 16 31.47±4.05ab 49.99±5.14ab 47.58±5.01ab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症,心室重构是指各种损伤致使心脏原物质和形态学发生变化的一种改变,主要表现为心肌、室壁厚度、心室外形、容积等发生改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为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改变,导致心力衰竭,若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可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其采取早期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及时缩小其梗死面积,改善左室功能,进而有效避免心力衰竭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2]。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通过置入支架,使患者扩大的左室逐渐正常,增强心脏射血能力,并快速疏通受阻、狭窄或闭塞的冠脉管腔,有效缓解动脉梗死,恢复心脏正常供血,改善心肌血流灌注,防止发生左室重构,并可有效改善心肌缺氧缺血症状,改善心功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虽佳,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为急症,其手术时机的选择也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早期行介入治疗可有效逆转受损的心肌细胞,防止患者发生左室重构,并改善心功能[3]。
本次研究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甲组患者于发病6h内行介入治疗,乙组患者于发病6~12h内行介入治疗,丙组患者于发病12h后择期行介入治疗,结果显示,甲组LVESD、LVEDD和LVEF等心功能指标优于乙组和丙组(P<0.05),乙组LVESD、LVEDD和LVEF等心功能指标优于丙组(P<0.05)。可见发病6h内行介入治疗效果优于发病6~12h和发病12h后行介入治疗,发病6~12h行介入治疗效果优于发病12h后行介入治疗,说明冠脉介入手术时机越早患者预后越好。分析原因:早期行冠脉介入手术治疗,可有效避免由于发病时间过长而引起的血运重建,降低心肌细胞受损程度,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避免了心肌长时间梗死、缺血对心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改善左室功能,防止左室重构的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h内采取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