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瑞,郑伟伟
(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1.心内科;2.肿瘤内科,新疆 哈密 839001)
恶性肿瘤在近年来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当人体机体的细胞组织功能失控后出现无规则细胞繁殖,对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影响,在临床中多采用手术治疗,切除恶化的细胞组织。在临床中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介入放射治疗技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且从临床观察来看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意义[1]。本组就针对我院近一年内收治的94例恶性肿瘤患者为例,对介入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具体报告如下。
随机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94例恶性肿瘤患者为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符合临床恶性肿瘤的判定标准。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内容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有资料不全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46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51.06±2.1)岁;疾病类型:肝癌21例,肺癌29例,肾癌22例,食道癌2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介入放射治疗,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和肿瘤部位,制定相应的介入放射治疗方案,肝癌患者在肝动脉插管,注射化疗药物,采用阿奇霉素和碘化油作为乳化剂处理栓塞[2]。肺癌患者在肺部患侧支气管动脉插管,注入化疗药物,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肾癌患者在肾动脉插管,注入化疗药物,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食道癌患者在胃左动脉或腹腔动脉插管,注入化疗药物,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有效:患者病灶消失;缓解:患者病灶明显缩小;无效:患者病灶无缩小或增加,或有新病灶出现。
采用统计学应用软件SPSS 19.0对本组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明组间所得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60%(36/47)明显高于对照组59.57%(28/47),P<0.05。常见下表:
经过对数据的比对和分析,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治疗后出现尿潴留1例,血管损伤1例,并发症合计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26%;而对照组的患者中出现尿潴留3例,血管损伤4例,直肠瘘4例,合计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40%。可以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在认知、躯体、角色等方面的生存质量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生存质量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生存质量指标对比( ±s)
注:相比对照组,*P<0.05。
组别 n 认知 躯体 角色观察组 47 86.27±3.49* 85.34±4.76* 87.29±5.22*对照组 47 72.58±2.88 70.43±4.94 71.43±4.16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关于疾病的发病原因目前临床尚未明确,猜测和内分泌,遗传,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有关,随着疾病的发展,病灶位置不同,临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同,甚至有很多患者在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的症状,当出现特异性症状时疾病已经进入晚期,在恶性肿瘤晚期治疗中多采用化疗治疗,但患者不良反应较大,临床疗效差[3]。而介入放射治疗在近年来临床应用比较广泛,通过影像学指导对患者血管走向,血流供应等情况进行清晰的观察,并在病变局部位置注射化疗药物,用明胶海绵栓塞,使药物聚集,增强药效。
在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60%(36/47)明显高于对照组59.57%(28/47),P<0.05。这也就意味着在对患者进行合适的介入放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减轻病灶位置,提升治疗效果。研究表明,介入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中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对患者身体影响较小。在既往的研究中发现,介入放射治疗后患者容易出现尿潴留、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问题,而这些并发症多和化疗药物的浓度有关,药物浓度较大,容易导致组织坏死。只要合理控制药物浓度,即刻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使用介入放射治疗的观察组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在生存质量上的对比中也能够发现,在治疗后,使用放射治疗的观察组在躯干、认知、角色等方面的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代表观察组的患者恢复情况更佳。
综上所述,介入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