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记忆“皇后的竖琴”
——紫砂“雅韵壶”的创作感悟*

2021-01-21 13:11鲍雯君
陶瓷 2020年12期
关键词:壶体竖琴紫砂壶

鲍雯君

(鲍雯君紫砂工作室 江苏 宜兴 214200)

前言

在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就必然会出现一股复古的思潮,新旧的交替将会引发较大的思考和碰撞。紫砂艺术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这种思考和碰撞其实也已经产生了,在传统和创新之间,不断地谋求一种平衡,新时代的紫砂壶又将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多紫砂创作者心中曾有过的疑问。

紫砂壶的造型多变,流传至今的经典造型有很多,其中有不少茶壶的轮廓甚至固化成了社会整体对紫砂壶固有的印象,这为紫砂壶本身建立了一个牢固的文化基础,让紫砂艺术能够历经风雨而不至于崩塌,即便经历长时期的低谷也能够顽强的继续传承下去。同时,我们当下这个时代又是一个处于飞速变化着的时代,创新的理念驱动着整个世界的进步,紫砂艺术同样也需要继续前进,这时候传统与创新的矛盾就应运而生,如何平衡两者在创作中的关系成为了很多创作者头疼的问题,这时候单纯地从形体上思考很容易走进一个个死胡同,需要从更高的维度来思考紫砂艺术创作的本质,从文化上入手反向推导出形体的变化,让创新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用文化上的内涵来获得人们对于审美的认同(如图1所示)。

图1 紫砂壶

1 作品“雅韵壶”的创意来源

作品“雅韵壶”的创意来源于苏美尔文明时期的一把竖琴,这把竖琴出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古城乌尔的考古发掘,现存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由于出土的十六座古墓被称为“乌尔王陵”,所以这把牛头七弦琴又被称为“皇后的竖琴”。这把琴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共鸣箱前有一个精致的牛头形装饰物,牛头主要由纯金打造,而整体的装饰物则由卷曲的毛发和青金石镶嵌制作而成,其中牛的眼睛中还使用了贝壳,除此之外琴身上还刻画着英雄“拉赫姆”的形象,在不同的神话场景中都由黑色的天然沥青作为背景,整体有着相当奇妙的神话色彩,可以说这把竖琴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出色的艺术品。作品“雅韵壶”的壶身造型就来自于这件七弦琴的共鸣箱,提梁就是琴架,并将其大小宽度加以调整以适应紫砂壶本身的结构,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牛首”装饰,将“皇后的竖琴”这神奇的艺术氛围引入到了紫砂壶的创作当中。

2 形体的引用和变造

在紫砂壶的结构当中引入其他的文化变量,这种创作本身就属于一次不小的挑战。基于文化的相容性,中华文化艺术的特点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一般性地将造型单纯的引入是无法起到很好的艺术效果的,有些时候甚至还会“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在创作的主题引入以后要进行“变”和“造”。所谓的“变”就是指不照抄,不是依样画葫芦地将竖琴中的元素直接地搬到紫砂壶上,方的就是方的,圆的就是圆的,不考虑实际意义的生搬硬套,这样制作出来的作品显然是不具有美感的。作品“雅韵壶”的外形变化可以说相当的明显,首先作为竖琴来说底部和紫砂壶本身是有较大差别的,在这把壶上运用制作方器的方法来制作“琴的底部”,利用紫砂壶易塑的特性,将“牛首”和壶流结合起来,这种兽面流的制作在传统紫砂花货中相当常见,从制作技法上来说已经非常成熟了,用线条勾勒出牛鼻,用点的方式装饰塑造出牛睛,壶流根部则装饰塑造成牛耳,用镂空雕塑的手法制作出牛角,这样的塑造连贯顺畅,将牛首七弦琴的韵味保留得很好,却又不拘泥于原本的金牛首,转变成了带有我们所熟悉的艺术语言的形象。

同时,在壶流转变以后,壶体下的四足用简单的圆柱形来进行制作,这四根壶足在原本的牛首七弦琴上是方形的,在这把壶上被刻意制作成了圆形,这也是引入紫砂壶结构以后应当变化的部分,结合牛首壶流以后,整个壶体就形成了一头完整的牛的形象,壶体的轮廓也由此自然产生。壶身侧面的线条轮廓,跟原本的牛首七弦琴的共鸣箱相同,这样的线条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我国古代的“木牛”,而竖琴箱体部分也恰恰是属于木质结构,所以保留这一平面外形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久远文化的味道。至于壶面边缘的装饰,则采用了中国古代对于木质纹理装饰中常见的回纹装饰,这种装饰的好处在于简单、有序,充满了古典时代的韵味,其装饰效果甚至能进一步强化其中“木”的属性,为后续两者所产生的联系提供更多线索。

壶钮对于整个造型来说是与原版竖琴形体轮廓产生冲突的部分,如何处理好这一部分就成为整件作品塑造成败的关键,由于壶盖采用了嵌入壶身的方式与壶体融为一体,所以从造型的完整性来说就显得有些多余,但从壶体结构上来说,壶钮又必不可少,所以在这里又要加入“变”和“造”的思想,考虑如何利用壶体的“牛”的造型来塑造壶钮,钉圈拱桥的形式在过去的茶壶造型中相当少见,但却以独特的方式让人联想到牛的项圈,由此产生了与整体造型的联系,并增添了作品的“器物感”,将生动的“牛”的成分稍稍消除一些,让古老的“竖琴”部分得以回归。

节奏这个词原本是音乐上的专用术语,用以表述节拍的长短,但在艺术创作领域,其也代表某些天然相适的文化创作元素。苏美尔文明中的牛头七弦琴本身就有非常强烈的“实木”属性,这并不能通过紫砂材质来予以重现,但好在制作紫砂壶除紫砂之外还可以运用一些其它材料,在眼前这件“雅韵壶”上,为了与原本的“皇后的竖琴”更为贴近,就将茶壶的提梁用红木来进行制作,红木独特的质感同紫砂结合以后,带有些微的色彩变化,有紫砂的浅色到红木的深色,当中就包含了创作主题虚实形象的转换,使“雅韵壶”的创作来源更加的清晰,从而能够解读出更多的文化信息。

在形体的变化中创造,在创造中不断进行变化,这就是整件“雅韵壶”所包含的创作内容。由于“皇后的竖琴”本身的结构并不复杂,所以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忠实地还原它的某些形体轮廓,其中顶部的构造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用名贵的红木来进行制作更大程度地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其中包含了中国文化的“繁与简”、“忙与闲”、“有与无”、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精神享受。

3 紫砂艺术的动力在于创新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当中,艺术的修养是由自身的境界决定的,而境界又是经过时间,经受磨砺以后才能够产生的,是无法去强求的。这样的理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开拓和进取,让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停滞不前。当新时代的风吹过这片大地的时候,人们的思维理念,甚至生活方式都受到了冲击,一些东西不得不迎来改变,紫砂艺术的创新也就由此被动地开始了,但倘若从更高的维度来进行思考,用更长远的目光来进行规划,被动的创新毕竟是无法持久的,当门窗被关闭,外接的风无法吹进室内,空气也就会重新停滞。所以当代紫砂艺术的发展需要需求一条能够不断获得动力的创新之路,不再是被动的接纳其他的文化元素,而是主动的,进取的去寻找,去探求,一样是紫砂艺术的包容,但后者显然要相对于前者更加的动力十足。

4 结语

在艺术创新的领域,任何事物都有着无限的可能,在面对其他领域的创作元素时,我们应当怀着谦卑的心来思考,然后将这些东西逐步地转变成紫砂所特有的语言,这是创新,同时也是一种融合,在不迷失自身的前提下,用紫砂艺术包容的特性去吸取更多养分,让自身逐渐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以整个世界为舞台,让紫砂艺术文化的大家庭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猜你喜欢
壶体竖琴紫砂壶
作家风采
——陈竖琴
竖琴海绵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折叠式电热水壶的安全风险点浅析
养生壶 你了解吗
一种新型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桶的设计与应用
一壶清泉
夜半寻鼠
购买紫砂壶4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