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2021-01-21 16:58刘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9期
关键词:血氧后遗症颅脑

刘洋

(舒兰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舒兰 132602)

0 引言

重型颅脑损伤,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1]。发病后,患者多伴有昏迷症状,神经功能损伤风险高,患者预后差[2]。给予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改善脑组织供氧,发挥脑保护作用,减少后遗症[3]。有研究指出,亚低温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4]。本文于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样本,阐述了亚低温治疗期间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方法,观察了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82±14.51)岁。对照组(2 0例)男1 1例,女9例,平均年龄(53.94±13.40)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亚低温治疗:①取亚低温治疗仪,嘱患者平卧于灌注可变温循环液体的低温垫上。②根据环境温度、患者体温,设置治疗仪的初始温度。③连接仪器,给予亚低温治疗,10 min测量1次肛温,根据测量结果,对仪器温度进行调整。④60 min内,患者的肛温应达到33.5℃,且需持续72 h。⑤治疗结束后6-12 h内,应自然复温,每小时监测1次肛温,将肛温上升幅度控制在0.5℃/h以内。⑥亚低温治疗12 h后,如患者仍无法自然复温,应给予热辅助复温。⑦亚低温治疗期间,应同时给予患者冬眠灵50 mg+非那根50 mg+杜冷丁100 mg缓慢静脉推注。

1.2.2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①呼吸道:亚低温治疗期间,应给予患者雾化吸入,及时吸痰,确保呼吸畅通,预防肺炎。患者应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预防误吸。②导管:携带引流管、气管导管等管道者,应加强导管护理。引流管所处高度,应较患者头部高15-20 cm,避免颅内压下降过快或过慢。应积极预防气管导管脱管、折叠及挤压,确保患者呼吸畅通。③饮食:难以自主进食者,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配制营养液。待患者可自主进食时,可鼓励其适当食用流食,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④心理: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期间,患者多伴有恐惧情绪。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安慰以及鼓励,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⑤环境:患者的住院环境,应保证温馨、舒适、清洁,应降低空气微生物浓度,预防医院感染。地面应避免存在杂物,预防跌倒。患者床单需及时更换,预防压疮。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3项指标)、预后(包括后遗症、住院时间、满意度3项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护理后体温(37.1±0.1)%、心率(86.9±2.0)次/min、血氧饱和度(98.6±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各项指标对比(±s)

表1 患者各项指标对比(±s)

血氧饱和度(%)观察组 护理前 39.8±1.3 125.2±3.6 95.0±2.4护理后 37.1±0.1 86.9±2.0 98.6±0.1对照组 护理前 38.9±1.2 126.0±3.9 94.3±1.8护理后 38.3±0.4 101.5±2.3 96.3±1.6组别 阶段 体温(%) 心率(次/min)

2.2 患者预后对比。观察组误吸率5%、脱管率5%、住院(8.0±0.8)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患者预后对比

2.3 患者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呼吸道、导管、饮食、心理及环境满意度分别(18.4±1.0)分、(17.8±1.5)分、(18.1±1.0)分、(17.0±2.1)分及(19.2±0.5)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表3 患者满意度对比(±s,分)

表3 患者满意度对比(±s,分)

组别 呼吸道 导管 饮食 心理 环境观察组 18.4±1.0 17.8±1.5 18.1±1.0 17.0±2.1 19.2±0.5对照组 11.5±1.3 10.3±0.9 11.8±2.3 12.0±1.9 11.0±2.0 P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亚低温治疗,要求利用药物或物理降温的方式,使患者的体温得以降低,预防脑损伤,保护脑组织,减轻内源性毒性物质对脑组织的损伤,预防钙离子内流,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5]。亚低温治疗疾病期间,如护理不善,患者的预后往往会受到影响。治疗期间的常规护理方法,以病情观察为主,护理内容缺乏丰富性与完善性,护理效果差[6]。本文研究发现,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护理后体温(38.3±0.4)%、心率(101.5±2.3)次/min、血氧饱和度(96.3±1.6)%,与护理前相比相对改善。本组患者误吸率20%、脱管率10%、感染率6%、住院(11.4±2.0)d,提示后遗症多,住院时间长。此外,本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样较低。

为改善预后,本院于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期间,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护理明显丰富了护理内容,调整了护理方法,提高了护理计划的完善性[7]。综合护理期间,实施呼吸道及导管护理,可确保呼吸畅通,预防脱管等风险,减少后遗症[8]。实施饮食及心理护理,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治疗依从性,且可预防误吸等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实施环境护理,可预防感染、压疮等并发症,进一步提高疾病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预后[2]。本文研究发现,实施综合护理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体温(37.1±0.1)%、心率(86.9±2.0)次/min、血氧饱和度(98.6±0.1)%,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患者脑组织供氧状况更佳(P<0.05)。本组患者误吸率5%、脱管率5%、住院(8.0±0.8)d,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患者后遗症发生率更低,预后显著改善(P<0.05)。本组患者呼吸道、导管、饮食、心理及环境满意度分别(11.5±1.3)分、(10.3±0.9)分、(11.8±2.3)分、(12.0±1.9)分及(11.0±2.0)分,与常规护理相比,满意度更高。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综合护理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减少后遗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血氧后遗症颅脑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春天的“后遗症”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病房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