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的影像诊断思维

2021-01-21 08:59匡亚桃何光武梁宗辉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乳头状包膜低密度

匡亚桃 何光武 梁宗辉

病例资料患者,女,42 岁,体检B 超发现甲状腺右侧叶无痛性结节。临床查体: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右侧叶中下级可触及一结节,大小约1.5 cm×1.0 cm,质中,边界尚清,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促甲状腺激素0.19 μIU/ml↓,甲状腺球蛋白:63.14 ng/ml。无其他不适。

影像表现:CT 平扫显示甲状腺右侧叶比左叶饱满,中份背侧气管旁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1.15 cm×1.35 cm×1.46 cm,平扫CT 值约54~60 HU,内未见明显钙化,病灶边缘模糊,局部与食管壁分界不清,气管略受压、管壁略平,管腔略窄(图1a);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内见小片状无强化区,动脉期(图1b)CT 值71~103 HU;静脉期(图1c)CT 值62~117 HU。甲状腺左侧叶可疑低密度影,大小约0.2 cm×0.3 cm×0.17 cm,增强后可疑强化,密度相对正常甲状腺减低。颈部血管显示清晰,右侧颈部间隙一枚稍大淋巴结影(图1d),直径约0.5 cm,余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CT 诊断:甲状腺右侧叶偏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右侧颈部间隙淋巴结转移可能。

手术发现:甲状腺中上份背侧一枚直径约2.0 cm 结节,质硬、包膜不完整,结节包绕右侧喉返神经并致密、粘连,与气管以及周围肌肉粘连紧密;峡部正常;左叶未触及明显结节。气管及血管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病理结果:甲状腺右侧叶及峡部切除标本约5.5 cm×2.5 cm×1 cm,切面见一枚结节1.8 cm×1.4 cm× 1 cm,切面灰白色,质硬,边界尚清。左侧部分甲状腺切除标本:2.6 cm×1.7 cm×0.7 cm,灰红色,质软。镜下显示标本细胞量中等,核增大、淡染、部分有核内包涵体、核膜不规则、局部核轻度拥挤,疑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图2)。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CK19(+),Galectin-3(+),HMBE-1(+),CK-H(+),TTF-1(+),TPO(少量+),CD56(+),Ki67(1%,+)。病理诊断:(甲状腺右侧叶及峡部)乳头状癌,肿块大小1.8 cm×1.4 cm×1 cm,脉管及神经未见癌累及。(左侧)乳头状癌,最大径0.05 cm。

讨论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是一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病理分型: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和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1,2]。其中乳头状癌最常见,占比达60%~80%,为青年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病变[3]。

PTC 临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短期不对称性增大,可触及肿块,质硬,表面不平,侵犯压迫喉、气管、食管及周围组织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和吞咽困难,压迫颈交感神经节可引起Horner 综合征[4]。平均发病年龄在35~45 岁,多见女性,病程缓慢,半数病例有淋巴结转移。

CT 平扫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累及一叶、双叶或整个甲状腺,可向下延伸至纵隔,肿块大小不等,形状多不规则,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部分伴钙化,部分见更低密度区;边界模糊,多侵犯包膜,破坏周围组织,病灶直径小于3 cm,多为细颗粒状钙化,直径大于3 cm 者以粗大不规则钙化为主,部分病例钙化为混合型。CT 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密度与正常甲状腺密度相当或稍低,坏死囊变区不强化,延时扫描强化明显减退低于正常甲状腺密度,部分病灶呈不均匀斑片状强化或乳头状强化[5]。直径小于或等于1 cm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变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均匀低密度病灶,边界不清晰,部分钙化,病灶强化程度低于正常甲状腺,渐进性填充式强化,部分淋巴结转移[6,7]。中央区及侧颈淋巴结转移是PTC 的常见表现,近80%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有淋巴结微转移,淋巴结的转移增加了疾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而术前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低[8]。

本例患者为甲状腺右叶单发低密度结节影,增强后渐进性强化,内见小片状不强化区,病灶边缘稍模糊,局部与食管壁分界不清,气管略受压、管壁略平,管腔略窄,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右侧颈部间隙见一枚直径约5 mm 淋巴结,属于相对典型的PTC;左叶病灶小于5 mm,CT 图像提示可疑异常密度影,仅作存疑描述性诊断,极易漏诊、误诊。

鉴别诊断主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为甲状腺轻中度肿大,平滑、质软,腺体内可见多个分布相对均匀低密度结节,甲状腺不对称性肿大,包膜完整,边缘清楚;结节边缘模糊,密度均匀,结节囊变者密度不均,肿大的甲状腺强化不如正常甲状腺强化明显,囊肿型结节的囊壁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同步强化[9]。甲状腺腺瘤良性肿瘤,CT 表现为甲状腺增大,单发类圆形结节或肿块,低密度或混杂密度,边缘清楚,包膜完整,钙化少见,增强后环状强化伴瘤内结节强化是甲状腺腺瘤的特征表现[10]。

影像诊断思维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患病率已达18.6%,其中恶性甲状腺结节即甲状腺癌占5%~15%。甲状腺癌是甲状腺常见的恶性肿瘤,易侵及周围结构和发生转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评价甲状腺病变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甲状腺核素扫描、高频B 超扫描、CT 扫描和MRI 检查等,其中CT 检查由于成像速度快、受呼吸运动影响少、显示周围淋巴结及骨骼改变清楚,更占优势,是评价甲状腺病变极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甲状腺结节的影像诊断思路是发现病变、定位病变、定性病变即鉴别良恶性。鉴别良恶性需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病变的边缘、内部密度/信号变化、强化形式与程度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累及。一般而言,良性结节形态规则、边缘清晰、信号/密度即强化均匀,较少出现钙化,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晰,无周围淋巴结肿大。恶性结节根据大小而有不同的特点:直径大于1 cm 的PTC 表现相对典型,肿块位于甲状腺内,大多位于边缘并突出甲状腺轮廓外,CT 上发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不清、破坏腺体包膜,侵犯腺体外结构,可呈现为“咬饼征”,病灶内中央区常有颗粒样钙化,增强呈渐进性填充,强化范围由周边向中心进展,病灶中心低密度区逐渐缩小,部分病灶边缘可能看到密集供瘤血管,常有淋巴结转移,为甲状腺癌的典型表现。最大径小于等于1 cm 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绝大多数是惰性的,预后良好,影像学表现介于PTC 与良性结节之间,但少数PTMC 可能局部复发、局部淋巴结转移,需特别警惕。直径5 mm~1 cm 的病灶,影像学表现与良性结节类似,以圆形或类圆形多见,平扫密度稍低,增强后病灶显示更确切,边缘较清晰,包膜破坏显示不确切,向心性增强强化方式表现不明显,局部与邻近组织结构分界不清,局部气管、食管推压间接征象不明显。直径小于5 mm 的病灶,受容积效应影响,平扫极易漏诊,增强显示斑点状低密度影,影像没有特异性,易漏诊、误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鉴别良恶性的重要征象之一,主要观察病灶同侧及中央区淋巴结,若出现淋巴结增大呈圆形、形态不规则,密度增高、不均、淋巴门结构不清楚,液化或者微钙化,提示淋巴结转移可能大,特别是液化和微钙化对淋巴结转移的确诊有非常重要的提示作用。颈部淋巴结最大直径大于1 cm,且有多个恶性特征基本明确转移。

总之,甲状腺结节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区分良恶性。甲状腺内出现低密度病变、内部细颗粒状钙化,延迟期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同时合并突破包膜及颈部出现淋巴结肿大时,可诊断PTC;当颈部淋巴结直径不大于1 cm,但出现明显强化、壁结节及细颗粒状钙化时,即使甲状腺原发灶不典型,也应考虑PTC 可能;当甲状腺内出现多发粗大颗粒状钙化、瘤体软组织成分未见明确显示、颈部出现肿大淋巴结时,应高度怀疑PTC。

猜你喜欢
乳头状包膜低密度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肿瘤相关因子TSHR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新型低密度Nb-Ti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肝癌假包膜影像表现与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