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国际标准新突破 铸就中国稀土产业压舱石

2021-01-21 07:13王凯荣宋冠禹申立汉
中国有色金属 2021年2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术语稀土

本刊记者 王凯荣 特约记者 宋冠禹 申立汉|文

ISO 22444.1:2020《稀土 术语 第1部分:矿产品与化合物》和ISO 22444.2:2020《稀土 术语 第2部分:金属及其合金》两项稀土术语国际标准发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稀土技术委员会自2015年9月15日成立5年来首批发布的国际标准,实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稀土标准零的突破。

日前,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稀土标委会”)在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张家口组织召开了稀土术语国际标准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此次发布的ISO 22444.1:2020《稀土 术语 第1部分:矿产品与化合物》和ISO 22444.2:2020《稀土 术语 第2部分:金属及其合金》两项稀土术语国际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稀土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ISO/TC 298”)自2015年9月15日成立5年来首批发布的国际标准,实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稀土标准零的突破。

厚积薄发 意义非凡

ISO/TC 298秘书处承担单位团队合影

首批发布的两项稀土术语国际标准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供应国和消费国,我国的稀土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世界上只有我国具有较为完整的稀土标准体系。所以无论是从稀土产业发展角度,还是稀土标准现状角度,中国都具备推动稀土领域国际标准最坚实的力量。

中国在2000年就提出应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稀土技术委员会,历经15年,于2015年正式成立,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稀土标准化工作终于成为现实;从2016年10月成功举办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国际稀土标准会议,到2020年10月首批两项稀土术语国际标准发布……都是我国稀土产业和相关标准化工作者20年来砥砺前行的轨迹。稀土术语国际标准的发布,是多年耕耘后首次收获的硕果。

中国作为ISO/TC 298秘书处承担国,主席和经理均由中国专家担任,由全国稀土标委会负责具体工作。5年来,中国专家团队团结协作,与各成员国专家一起探讨、交流有关标准化的问题,以产业和市场的需求为依据,以客观、科学、严谨、中立的态度共同推进国际标准研制工作,旨在帮助全球正规、负责任的稀土企业解决问题,让标准成为畅通稀土产业链供应链的有力技术支撑,同时促进全球范围内稀土的应用。

“稀土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两项标准术语的发布,是稀土领域相关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全国稀土标委会前主任委员、稀土标准资深研究专家、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朱玉华感慨地说:“建立国际稀土术语标准,为稀土及其应用的知识传播、信息交流、科技成果的推广及贸易带来益处,有利于利益相关方高效地开展工作,让稀土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稀土研究、产业发展达到了一定的引领水平,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ISO/TC 298主席、全国稀土标委员会现任主任委员马存真表示,两项稀土术语国际标准的发布意义深远。术语标准作为基础标准,统一了稀土矿物、稀土伴生矿、品位、含量、配分、纯度、稀土化合物、稀土金属、稀土合金等一系列术语定义,明确了各种稀土矿物、稀土化合物、稀土金属、稀土合金的范围。在国际贸易中,可以避免稀土定义的歧义、减少贸易纠纷、提升我国稀土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两项标准从结构框架上对稀土矿到稀土金属及合金产品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归类,对后续开展稀土相关国际标准的规划和布局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反复研判 终于成稿

全国稀土标委会顾问许涛,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稀土标委会顾问黄小卫分别作为ISO 22444.1:2020《稀土 术语 第1部分:矿产品与化合物》、ISO 22444.2:2020《稀土 术语 第2部分:金属及其合金》的国际标准项目负责人讲述了两项标准的研制情况。两个标准项目均在2017年立项,并成立了对应的术语工作组,工作组内集聚了来自中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丹麦等成员国中管理部门、科学研究、生产一线的专家,组成的稀土术语标准工作组,线上线下召开十余次会议,工作组成员反复论证,力求精益求精。

在2018年5月于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工作组会议上,国际专家经过讨论,认同了中方两项术语草案的内容,但是两位项目负责人发现,平均分子量的计算公式似乎有问题,现场提出了修改意见,并代入数据进行了快速推算,验证了建议的正确性。这种客观、严谨的态度,赢得了在场专家的赞许。在术语标准中,首次纳入了“白云鄂博矿”的定义,从此,我国最具特色的、储量最大的稀土矿成为正式的国际稀土术语。

全国稀土标委会副主任委员姚南红所属企业全程参与了两项稀土国际的制订工作。她认为,一流企业做标准,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的前沿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在生产和制造中的指导性,企业既是标准的制定者,又是标准的使用者。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企业是最终的受益者。希望通过标准的发布,引起更多中国稀土企业的重视,加快国际标准人才队伍建设,吸引更多国内优势企业参与或牵头国际标准研制,为稀土产业和标准化工作做出贡献。

开放包容 互惠共享

马存真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新材料、质量提升、绿色制造”是稀土领域标准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稀土标准化工作要夯实基础,发挥好对稀土产业的技术支撑作用,规范稀土产品的生产与贸易,促进稀土产业的调整与升级。稀土企业要迈开步子“走出去”,带领稀土标准“走出去”,让稀土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实现产业“双轮驱动”。

在稀土国际标准研制工作进展的5年,秘书处经过一整套国际标准研制周期,熟悉了国际标准研制流程,对解决标准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积累了丰富经验。全国稀土标委会秘书长高兰表示,工作中中方专家与其他成员国的专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专家们在这里为了相同的目标,积极交流思想、努力推动合作,共同推进国际稀土标准发展。

在ISO工作准则下,每个专业委员会的项目立项都需要成员国积极参与、投票、发表意见,这既是ISO国际组织赋予成员国的基本权利,也是保证国际标准公平,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高兰说,接下来稀土国际标准研制工作将跨入新阶段,从第一阶段的熟悉流程、培养建立专家团队、建立术语、包装和检测类基础标准,进入建立大宗稀土产品和全面配套的方法标准阶段,中国也将广泛参与其他国家提出的各类国际标准的研制工作中。

对于中国稀土标准化工作的未来方向,马存真多次强调,要树立“中国标准自信”。我国稀土工业经过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在国际产业格局中独树一帜,绝大多数品种早已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和世界第一消费大国,其中很多中国稀土标准水平处于世界前列。树立“中国标准自信”,一是要加强稀土团队建设。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公益工作,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呼吁更多企业积极参与稀土标准化工作;二是要加强对稀土产业领域的深度研究,我国在一些稀土基础理论方面仍有所欠缺;三是各企业要重视标准化工作的人才队伍的建立和培养,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技术管理工作。只有重视标准化工作的企业越多,行业才能越健康,制定的标准才能更科学,更具实操性,更有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曾说,中国将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愿同全球顶尖科学家、国际科技组织一道,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加大共性科学技术破解,加深重点战略科学项目协作。

开放合作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仅凭单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唱独角戏,是无法实现的。中国将与各国专家一道,共同打造一个科学、公正、合理的国际稀土标准体系,秉持开放融合的原则,做好相关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间的相互衔接,创造条件促使中国标准走出去。中国作为ISO/TC 298的发起国、成员国,有义务在国际标准化平台发出中国声音,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建立起统一的国际化稀土标准语言,贡献中国智慧,提升中国稀土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术语稀土
再谈稀土六价铬镀铬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首个中文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发布
贸易术语修改适用问题探讨
王牌稀 土
国之所幸——记“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物联网安全关键技术成为ISO/IEC 29167—16:2015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