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婷
摘要:当代文学史离不开当代社会生活,当代社会生活寓于当代文学史中,当代文学史是当代社会生活的升华与反映,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融入了当代文学作家对社会生活的仔细观察与感悟。人文精神充斥在每一篇当代文学创作中,在不同流派、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文学创作中,人文精神皆有体现。
关键词:人文精神,具体体现,当代文学
一.人文精神概念
人文精神最早在西方被提出,意为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关注人的权利。传入中国后,在中国也有同样的韵味,同时还意味着关注人与现实,推崇理性,尊重人的价值。
二.人文精神在当代文学中的具体表现
1.人文精神在社会主义初期文学中的体现
进入共和国之后,文学逐渐规范化,文学逐渐从属于政治,为政治生活服务,反映和歌颂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情感。当时,颂歌歌颂新生祖国。贺敬之的《祖国颂》赞扬了新生祖国;他的《雷锋之歌》歌颂了祖国的伟大无私的建设者,传达出爱与奉献的精神。在闻捷的《种瓜姑娘》中,那位姑娘对情人的要求便是肩上有一眉奖章,作者将描写对象与祖国及荣誉相联系。郭小川的《闪耀吧,青春的火光》,传达了一种道德感染力,对纯洁与真诚的向往之情,表达了理性精神与献身精神。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中的妻子,历经艰苦不失朴素善良,时刻关心着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瞒着丈夫给贫苦农民捐款,作者这样描写,传达了一种人文关怀。
2.人文精神在激进文学中的体现
激进文学比较重视的是某个体的内在的心理状态和心路过程。杨沫的《青春之歌》、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和《三里湾》,都细致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和心理状态。《青春之歌》中主人公林道静最初是一位普通的学生,她慢慢地成长为了一位无产阶级共产主义者,以刻画林道静为代表,作者强调了无产阶级共产主义者的英雄形象和正面形象。赵树理是一位特别的作家,他生活在农村,他对农村的一切都很关心,关心农民的状态。他为了让大众能看懂而创作,作品面向大众,通俗易懂;同时,其作品还有民族化的倾向。《小二黑结婚》描写了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琐事,歌颂了只有在新社会农民才能享受自由恋爱,歌颂了农民的觉醒,懂得为命运作斗争,歌颂了农民懂得开明进步。《三里湾》同样是描写农村与农民,反映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其中穿插了青年的爱情故事,刻畫了农村所有制变革中农民们的思想矛盾。
3.人文精神在红色文学中的体现
红色文学主要描写革命历史,讴歌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讴歌光辉的革命者形象。《红旗谱》和《红岩》是红色文学的重要代表作。《红旗谱》中主要描写了农民与恶霸的持续的斗争,最终演变为农民革命斗争。作品突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伟大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歌颂了以朱老忠为代表的农民形象:豪爽正直、刚毅不屈、善用智谋、讲义气、重团结、救危扶困,舍己为人,肯定了伟大而质朴的农民。《红岩》中的英雄们面对严刑拷打,承受着令人唏嘘的伤痛,却宁死不屈,他们表现出的是坚定的共产党人的信仰和意志,植入读者心理深处,作品散发着巨大的思想魅力与道德感染力。
4.人文精神在革命文学中的体现
革命文学反映了革命历史,肯定了革命者的价值。文革期间,文艺上贯彻革命路线,文学作品塑造典型的工农兵英雄形象,强调突出正面人物、英雄人物、中心人物。《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等作品,虽然带有故事化的夸张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献身革命的英雄形象,宣扬了其精神价值。
5.人文精神在80年代文学转型中的体现
在80年代文学中,伤痕文学注重人们的命运与心灵创伤,代表作品有《伤痕》、《班主任》。《伤痕》中,主人公王晓华因为文化大革命失去天然的亲情,批判了政治形态对于自然人性的摧残,控诉和暴露了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伤害;作品采用了倒叙与回忆的写法,强调了心灵的伤痕。《班主任》揭露了文革对于人们的精神上的迫害,揭露了四人帮毒害腐蚀青少年纯洁心灵的罪行。
在80年代,还有一个文学流派是寻根文学。寻根文学则关注民族文化,强调重新认识自我、寻找自我、超越自我,乡土、妇女平等与解放、城乡对立、反封建等通常作为寻根文学的主题思想。寻根文学代表作品是韩少功的《爸爸爸》,韩少功将主人公丙崽作为文化符号的载体,通过对丙崽的刻画,勾勒出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6.人文精神在90年代文学中的体现
90年代文学趋向大众化,文学与市场联系更加紧密,文学以流行为主要特征。琼瑶、三毛、金庸等人的小说与散文,关注日常生活,满足广大读者的心理需求。甚至作者王朔主动承认自己进行文学创作迎合大众口味是为了发一点财。在9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中,作家们则重点关注女性个人,描写他们的情感生活,心理状态,生存境况。
参考文献:
1.杨荔.浅析当代文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J].科技创新导报,2014:201.
2.赵秀芝.人文精神在现当代文学中的渗透[J].群文大地,2012(24):54.
3.唐先田,陈友冰,岳毅平.中国文学中的人文精神与当代价值重构[J].江淮论坛,2005(1):93-106.
4.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梁斌.红旗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6.杨沫.青春之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