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泉妍
摘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丰富思政教育元素。立足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探讨如何在“立德树人”的宏观战略下,创造性地将抗疫过程中展现的制度优势转化制度自信教育的教学资源,需要厘清抗疫故事与制度自信教育的内在联系,明确故事素材转化为教学体系的着力点。
关键词:抗疫故事;制度自信;思政教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中国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产生了大量鲜活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把抗疫故事有机融入思政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是后疫情时代思政课堂的重要课题。疫情中每一项具体擘画,都涉及制度层面,归根结底都是制度优势在发挥着治理效能,如何创造性地将抗疫过程中展现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自信教育的教学资源具有深重意义。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制度自信教育没有专门的章节,但又无处不在,思政教师需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做好制度自信的渗透教育工作。
一、抗疫故事融入制度自信教育的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从2020年春节持续至今,每一个中国人都亲历了疫情初武汉封城、全民戒严的恐惧阶段到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期间共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反应力和领导力,全国齐心抗疫、同舟共济的凝聚力。疫情带来的社会环境、生活状况的改变构成了这一年多来特殊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触动不言而喻。
(一)为制度自信教育提供生动依据
制度自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自发产生的。制度自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育的不同阶段。目前,高中生制度自信的培育渗透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与课外爱国实践活动中,其中思想政治课承担起主要任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效的制度自信教育除了从学理层面讲清楚坚定制度自信的依据、从价值层面讲清坚定制度自信的功能和意义,还应从实践中充分挖掘典型的、启发性强的案例素材。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以这场深重灾难为窗口,引导学生从抗疫故事中体悟中国应对疫情的力量和速度,体悟中外应对疫情的效果,体悟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无疑具有其他素材难以比拟的鲜活性和生动性。
(二)巩固制度自信的思政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制度自信教育是夯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使命。在抗疫实践过程中涌现的各类故事素材为深层次启发学生制度自信和情感认同提供了载体,把抗疫故事转化为高中学生制度自信教育的载体,本质上是超越抗疫故事本身来透视背后的制度逻輯和治理要义,实现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思想状况的对接,以增强抗疫故事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标的关联性,从而巩固制度自信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1
二、抗疫故事融入制度自信教育的着力点
把教学素材融入到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中,既有坚持政治正确和传播正能量的“规定动作”,也有操作层面的开放性探讨。时下不乏抗疫故事融入高中思政课的策略研究,这些研究对于课堂实施提供了不少启发和参考,也带来不断深入的思考。
(一)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的认知状况
学生群体基本是“00”后,成长于互联网年代,善于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对社会事件有着自我认知。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在新闻和网站纪录片中接收了大量抗疫信息,对一些现象和事件也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敬佩医护人员、志愿者、军人等逆行者,为雷神山、火神山建造的速度、全民齐心抗疫、本土疫情局势的快速扭转等情况感到自豪。但是,他们对于这些事迹背后所体现的制度优势,以及制度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理解不深。
加之,在今天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丧文化”、“佛系文化”、“泛娱乐化”影响着的一部分高中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他们容易把疫情只是当作一次热点事件,随着疫情防控的稳定,内心曾经勾起的感触也像涟漪般很快就消痕。因而,在高中学生群体中,他们对制度在内的相关政治概念的理解和思考存在简单化、碎片化,甚至是淡漠化的情况。基于此,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需要动态掌握学生对疫情的关注情况,并细化到不同学科组合背景的关注点、兴趣点,弥合共性需求和个性差异,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在故事载体和学理依据的融合上也要重视启发性和深刻性的水到渠成。
(二)案例启发——选好典型故事
疫情爆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场合强调,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意义重大。讲好抗疫故事,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当然是向国内民政、向国际社会推介、说明中国的抗疫有效举措,凝聚民心,消除误解,并提高影响力。于高中思政教师而言,讲好抗疫故事就是要面向高中学生,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故事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故事体验中把握政理、学理、事理。这意味着,抗疫故事融入制度自信教育中需要以极具代表、极富启发性的典型案例为载体。
其中,具有突出性、代表性的故事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加以呈现,分别对应着国家、社会及个人层面。首先,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能”,从党的领导、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人民至上价值理念、中外抗疫成效对比等方面,用数据和实例突出讲好党国层面的典型故事,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和制度认同;其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为主题,从中观层面筛选抗疫过程中发生的典型社会事件为案例,比如社会群体、企业自发有序的支援,各省对口支援等事件挖掘其所承载的教学信息,引导学生从制度归因。再次,特别要突出从微观层面挖掘人民群众对抗击疫情的付出、支持和关注等感人事迹,重视提炼处于疫情中心的学生和外籍人士的正面事例,从小故事中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增强制度自信更加贴合学生的思维实际。
(三)设计思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抗疫故事只是载体,把制度自信内化为学生认知和自觉行动,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环节中层层深入吸收。在教学方法上,要善用启发式、互动式、交流式的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事实中领悟,从对比中强化;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关问题设置和课堂引导的逻辑与艺术,及时点拨和深化。技巧上,加入抢答加分、随机提问、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的互动,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与参与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一节成功的思政课,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也不仅仅是应试,而在于带给学生多少启发与思考。“新冠疫情”只是国家灾难的一个窗口,借助新冠疫情的案例分析深化学生理解疫情应对背后的制度优势,强化学生的制度自信与政治认同是渗透制度自信教育最直接的教学目的,同时也包含更深层次的引导:一、制度优势是如何转化为制度效能进而取得巨大成就;二、制度优势的体现并不仅仅局限于这次疫情中,启发学生打开视野,善于从生活中、从国家大事中继续观察体悟;三、提高学生的制度自信与政治认同,同时也引导学生跳出狭隘和极端的民族主义,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三、 以高中《政治与法治》课教学实施为例
抗疫故事融入制度自信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也契合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时局的变化,明白中国所处的时代,明白青少年应该承担怎样的使命。在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思政教师可以把抗疫故事创造性地融入到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容当中,借助抗疫事迹深化学生对国家制度优势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制度自信和政治认同。在课堂实施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有机穿插融入以下五部分引导:
(一)情境导入,唤醒理性
以在伦理学研究中的“电车难题”切入,引导学生从探讨把国家对武汉进行封城的决定比喻成“电车难题”的选择是否恰当的问题中,使学生明确“武汉封城”不仅逻辑是对的,实践上也是必须的。“武汉封城”绝不是为了舍弃武汉而保全其他地方,而是为了控制疫情在全国蔓延,从而抽调其他地区的医疗资源集中救治武汉。
(二)经验审视,引出初步认识
第一步,通过展示中国疫情数据的变化图,学生从探讨中国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原因的问题上,得出如武汉封城,全国医护人员的支援,对口帮扶,国家有钱可以免费救治,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建设的中国速度,党的指挥,全国人民的配合等直观体会。第二步,肯定学生观察,并将学生的直观体会深化为制度优势的理论认识。国家免费救治、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全国医护人员的支援,对口帮扶,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建设的中国速度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党的统一指挥和迅速部署体现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势;全国人民的配合体现了仅仅依靠人民的制度优势等。3
(三)结合抗疫故事,推进深层理解
1、“以小见大”,缩小故事——学生——理解的距离。如通过方舱医院中的党员患者自发成立“临时党支部”,使脏乱差的方舱医院得以快速有序运转起来的小故事,使学生从党员行动中领会中国共产党先锋队的性质,从“临时党组织”之于秩序运转的作用中领会“组织”之于国家的政治意义,明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仅是中国防疫阻击战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
2、“中外对比”,在更广阔的视野里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效能。如从中美防疫效果对比中,体会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背后的制度语境,体会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一盘棋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明“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4
3、“数说疫情”,以数据引理服人。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患者,从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至100多岁的老人,不计代价抢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湖北省成功治愈3000余位80岁以上、7位百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多位重症老年患者是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的。一位70岁老人身患新冠肺炎,10多名医护人员精心救护几十天,终于挽回了老人生命,治疗费用近150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5这些都是人民至上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
(四)摆脱狭隘,践行共同体理念
展示世界疫情图与微博拍手称快的评论截图,引导学生明白尊重生命是不分国界的,国家争端应当理性看待,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无法解决问题,又极其狭隘,最终反而会贬低国家形象,损害国家利益。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并不冲突,坚持制度自信也应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共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与此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哪怕还有一个国家疫情没结束,意味着其他国家也无法置身事外,国家间合作抗疫才是唯一出路。
(五)课后巩固,内化于心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6新冠疫情只是体现制度优势的一个窗口,制度优势的体现并不仅仅局限于这次疫情中,启发学生打开视野,善于从生活中、从国家大事中繼续观察体悟。课后以写随笔的形式,布置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故事继续观察生活中体现的国家制度优势。
四、结语
在国家重大灾难面前,“中国答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离不开各行各业中国人的努力。高中思想教育课是高中思政教师发挥力量的主战场,讲好抗疫故事,贴近学生生活,根植制度自信,培养政治定力的责任与使命任重而道远。
注释:
苏映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抗疫故事的教学意蕴和实践理路,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5)。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1.
3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N],新华网,2020-06-07。
6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N], 新华网,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