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
摘要:今天各种艺术思潮风起云涌,艺术家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自由创作的气息鼓舞着现代中国画家们不断开拓进取,在这种艺术思想空前解放的环境下中国画教学也面临着新的任务,既要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吸取绘画意识和形式方法,又要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以便使中国画面向未来,走向世界,创造具有现代观念、当代意识的全新绘画形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 创新 文化艺术
一、吸收我们历史悠久传统的民族文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和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东方乃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中国画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随,体现了中华民族美的追求和高尚的精神境界,是推动中华文明穿透历史风云,绵延不断,发扬光大的重要文化载体和内在动力。中国民族文化诗学哲学是影响中国画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中国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方面,孔老对于绘画涉及不多,在他们及其稍后的时代,音乐是热门,尽管如此,后代的学术,都是在他们框定的范围中。
二、探索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模式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于美术教育教学过程,具有很多宝贵的特性和功能,可以说,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用于美术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已感受到它的先进性和诸多优点,目前虽然正在课题研究实验阶段,但它是美术教学现代化的方向,总之,我国教育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要使中国画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学习的培养目标。
传统中国画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画程式,用笔、钩线、应色、调墨都有一定的规矩,《芥子园画谱》中所说的(<J准先矩度森严,而后超神尽变”指的就是中国画的学习必须先掌握基本的作画程式,然后才能获得创作上的自由。在历史上,中国画的这种程式也就有着独特的教育方式——师傅带徒弟、手传身授式的教学方法。民间画工一般都是师徒关系,绘画口诀、绘画图式代代相传,师傅钩线,徒弟分染;师傅调色,徒弟研磨,在实际操作中,徒弟逐渐掌握绘画技能技巧,逐渐成熟起来。许多文化修养较高的画家则将自己体悟到的绘画程序和经验汇集为课徒画稿,如元代四家之一的倪瓒、清代金陵八家之一的龚贤都有自己的课徒画稿,在课徒画稿中画家们阐述自己的艺术观点、教授作画程序,清初王安节所编的《芥子园画谱》更是集人成者,二百多年来受益于这本画谱的画家难以计数。但画谱所记大多简陋,即使是有画谱,用笔、用墨以及气韵生动等精妙之处,还需眼摹手追,所教授的学生数量也有限。
现在中国画与西洋绘画的教学方式接轨,教学模式与绘画模式也随之更新,所以中国画教育复兴之关键在于开拓教育思路,合理地运用传统的和西方现代的教育模式,适应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形成新兴的现代的中国画教育模式。
三、探求艺术规律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探索求知的过程,美术(中国画)教学更应如此。在这个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古人都知道“笔墨当随时代”,当代人岂能被传统栓住手脚?时代变了,笔墨也在变。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现代生活,丰富多彩,现代水墨,自然要适应中国画的经典。历来讲究传统,中国画的创新,则强调继承传统。那么,中国画的现代水墨应如何创新,我认为:既要远离传统,又不要脱离传统,传统是古人智慧和实践的结晶,今天的创新就是明天的经典。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继承传统,并非故步自封,而远离传统更不是抛弃传统,而是要与传统不即不离,再实践中创新,艺术规律也是一样,即,笔墨当随时代。
一部中国绘画史,就是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为适应不同时代审美理想的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的历史。当历史进入一个新的的时期,人们的审美理想发生变化之后,作为民族精神体现的中国画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革,以革新了的外在形态表现新时期的审美理想,因而中国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始终充满了生命力。
四、正视西方艺术
二十世纪从事中国画创作的艺术家,不论是坚持什么艺术“路线”和风格的,都面临着“西画东渐”这一事实。除了较小一部分中国画家对西画不理解并横加指责与批评外,真正在艺术上有造诣、有成就的艺术家,莫不采取慎重观察、思考和研究的态度。因为他们从本身的艺术实践领悟到艺术原理和规律,从原理和规律的角度,他们能尊重和理解西方艺术,即使这种艺术的表现方法与传统写意水墨有不小的差异。这些已经在传统水墨画领域有卓越表现的艺术家,他们不会因为欣赏西方艺术而使自己改弦易辙,也不会因此动摇对传统水墨画价值的认识。但是西方表现体系不可能不对他们的思想产生微妙的影响。这影响表现于两方面:一是在从西方绘画语言的琢磨中更进一步认识到中西两大表现体系各有优长,彼此应该互相尊重,也可以取长补短;二是从比较中更加认识到中国民族绘画遗产之丰富、深厚,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之博大与精深,更坚定自己弘扬祖国传统藝术的决心。
东西方艺术各属于自己的思想体系,作为另一种艺术形式——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画在绘画规律上其实也有许多相通之处,西方艺术中有许多我们值得取长补短的地方,比如在西方享有盛名的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他通过独特的形式因素——色彩、线、块面、形体和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在他的学术著作《论艺术里的精神》中对形式构成,精神价值以及形式与色彩关系等方面的论述,是西方美术史理论上的一大发展,也是研究中国画的一大启示,对我国美术如何从传统的形态过渡到现代形态,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或许有着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对待西方的文化艺术,我们不仅要有开放的胸怀、世界的眼光、鉴别的能力,同时还要弘扬几千年来我国吸收外来文化,而不被外来文化同化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涵摄力和包容性,正视我们自己的传统,以科学的态度加以研究、总结,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总之,艺术的创新没有止境,我们既要珍惜几千年老祖宗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更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参考资料:
1. 李彩红 浅谈国画教学的优化与创新[J]. 明日风尚. 2019,(11) :60+62
2. 高校国画教学的优化与创新[J]. 陈健. 大众文艺. 2018(24)3.韦凤湘 浅谈国画教学中的“墨韵”[J] 赢未来 2019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