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韵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朗读教學环节,能够将不同的语言情境与思想感情有效融合,并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汉语言应用能力。不论是近现代或者古代的文学作品,在朗读教学环节中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多次朗读,并对朗读内容中的基本含义进行初步理解。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过程。
一、培养正确的情感式朗读方法
在培养小学生运用正确的情感式朗读方法时,需要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进行深度解读,才能够保障小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地教学模式之中得到能力提升的学习思路。
例如,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朗读《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我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们对其他同学朗读的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绘画,并将不同学生所描述的场景进行有效组合。我需要鼓励学生们仔细观察其他同学对特定朗读内容的情感表达方式,并从课文内容和情感抒发两个角度进行深度剖析。通过培养小学生们掌握正确的情感式朗读方法,能够将作者在文章中所要抒发的独特思想感情进行有效解读,并在朗读过程中,从自身独特的视角复述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或者内容。在培养小学生们掌握正确情感式朗读方法的同时,我还需要深度挖掘不同学生对于特定文章内容的朗读情感输出能力。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朗读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学生的朗读主体地位,是开展朗读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良性循环教学机制的关键要素。部分语文教师会运用微课或者翻转课堂的形式,将学生们的朗读学习过程进行剪辑,辅助同学们认知和理解自身朗读能力的成长空间。
例如,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朗读《观潮》课文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能够对比较独特的自然景观进行认知和理解,但是在朗读练习过程中,仍然不能充分感知作者的真实意图以及情感抒发技巧。此时我需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朗读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进行自由的情感表达,并在朗读过程中加入自己独特的认知理解视角和观点。在充分尊重其朗读教学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我与学生们进行深度沟通与交流,并针对朗读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逐层拆解,才能够确保小学生们能够在朗读过程中感知到更多层次的情感表达形式和方法。
三、将朗读教学过程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环节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构造沉浸式朗读教学氛围,并充分激发学生们的情感抒发潜力。
例如,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在朗读《琥珀》课文的同时,我可以与同学们共同制作关于琥珀的动态短视频,并将课文中提及的琥珀成因进行动态化展示。借助虚拟现实设备,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感知到琥珀的演变过程,还可以调整琥珀形成的时间。在时间长河中,很多美好的事物都留下了最具有纪念意义的一瞬间,在朗读此文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也会感叹时间变化过程中的独特魅力。将朗读教学过程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朗读学习兴趣,还能够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巩固和强化对朗读内容的认知与理解层次。
四、保证学生的语文朗读时间和频率
保证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时间和频率,是实施朗读教学手段的基础要素。
例如,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朗读《少年中国说(节选)》课文的过程中,我需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们复原当时的场景,并对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深度解读。部分小学生能够从影视作品例如《觉醒时代》中寻找到与少年中国说材料中能够对应上的思想情感细节,并在晨读环节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不仅需要保证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时间和频率,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将朗读教学活动置于课外,充分拓展小学生的眼界和视野。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科改后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另一方面提高了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视程度。阅读,总体来说离不开一个读,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许多家庭早教提倡睡前读本。学生越早养成朗读的习惯,对于学生只有更多的好处。根据以往经验,可以从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对学生朗读进行专业指导、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精选朗读材料、举办朗读比赛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5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