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

2021-01-21 20:04:13杨秀梅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50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运用

杨秀梅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运用;教学

在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总是注重对学生知识认知的提高,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实用性的学科,我们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对事件的充分认识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这样才能够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枯燥无味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都能够以更多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的各个学习环节。因此,教师在当前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对于学习的参与程度,借助案例法教学,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而且借助对知识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学习水平。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意识领域的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才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衡量。借助案例法教学,让学生能够对以积极的学习热情来活化课堂教学氛围,通过教师与学生建立的良好沟通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借助案例法教学学生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之中来加深自己的记忆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体现出教师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也能够将学习的权利归还给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有更有效的认知。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的策略

(一)明确课堂目标,精选课堂案例

在开展初中道德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我们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对案例的正确分析,让学生形成某种能力的提高和某些核心素养。因此在课堂对案例进行甄选时,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的第一手材料,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当前的生活,也应该通过对新闻广播等多样化资源的搜集,这样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

例如:在教学《和朋友一起》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作为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呈现一些正面的案例,让同学能够感受到,在与朋友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到个人的提升,而且也能够取长补短,让自己能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能力与人格品质的提升。接下来教师也可以呈现一定的反面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如果没有朋友,那么我们今后的生活将会变得怎样,或者是在无法通过正确的方式来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时,将会使二人的心理遭受到怎样的伤害?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正反案例的相互运用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以争议性案例来引导学生多视角的发展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务必要让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起学生认知的同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能力层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个人在社会约定俗成的契约之下更好的生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社会的道德和法治双重要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呈现一些较为复杂的案例,让学生通过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学习。在学生互相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此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认知中存在的偏差,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认知观念。

例如:在学习《网络改变世界》这一课内容的时候,网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利弊双存的,所以我们要充分的认知网络,在利用好网络优点的前提之下屏蔽它的缺点,这样才能够让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此时,的辩论会可以从利用网络有害和利用网络有益两个观点出发,让正反两方同学分别找出实际案例来提高自己的说服力,在学生辩论的同时是对他们认知能力的提升,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改革效果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举措。作为教师要借助科学的引导,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和法制观念的树立水平。案例教学法,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对于实际案例的正确分析并结合课堂所学内容来提高自己对道德与法治两个方面的认知,以此来完成自己的社会化阶段,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针对不同学生开展积极引导,最终走向同一目标。在社会道德与法治的体系下实行我们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最终为个人的生活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梁爽.探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1):141-142.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运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探析集约化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技校企业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52:05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