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耕文化传承 坚定文化教育自信

2021-01-20 23:18王素晴张梅华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12期
关键词:山芋农耕成果

王素晴 张梅华

项目化学习又译为“基于项目的学习”,英文缩写PBL。项目化学习最早源于杜威“做中学”教育理论。项目化学习促进学习者大脑的发展,将知识、能力与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契合了未来教育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问题、创造新意义、获取新知识的追求,对教育转型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园的农耕文化课程遵循“挖掘乡土资源,促进农村幼儿发展”的原则,尊重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引导和鼓励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与周边环境进行积极互动。农耕文化课程中PBL的设计与实施,主要包括问题设计、项目探究、成果分享、学习评价四个基本流程。

以往农耕文化课程中,虽然为幼儿创造了真实的学习和游戏场景,但是,终因预设内容太多致使幼儿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加之课程偏重知识、技能的练习,忽视了幼儿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课程优势并不明显。PBL是通过问题引发幼儿对事物的思考与探索,驱动性问题是PBL中的关键要素,是PBL展开与实施的启动点。那么,农耕文化课程中PBL的驱动性问题该如何设计呢?

1.将具体问题提升为更本质的问题

“山芋的茎与其他植物的茎有什么不一样?”……在设计与实施农耕文化课程的过程中,为了尽快让幼儿学会知识,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具体,导致答案具有唯一性。如果将上面的问题改成“山芋与其他植物有什么不一样”,幼儿不仅可以认识匍匐茎、直立茎、攀缘茎,还会将其各个部分与非山芋类的植物进行逐一比较。这样的问题不仅去除了其中具体的细节部分,而且指向了问题的本质,驱动幼儿进行深度学习。

2.将问题和幼儿生活情境建立联系

现代教育提倡借助真实情境,通过解决真问题促进幼儿核心素养发展。农耕文化课程依托农田、荷塘、树林、村庄等场所及其相关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因此,设计的问题要与幼儿生活的情境产生关联。芒种前后,当地农民有栽种山芋的习俗,幼儿耳濡目染,了解山芋栽种需要整地施肥、整枝打叶、除草追肥(提苗肥、结薯肥、坼缝肥)等过程。“山芋栽种的‘过程’”与幼儿生活情境中的问题关联,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

3.将事实性问题转化为概念性问题

将PBL融入农耕文化课程,我们发现幼儿经常会提出一些看上去是事实性问题的问题,但又不完全是事实性问题,这些问题富有童真和趣味。如:“蚯蚓有心脏吗?”“龙虾的眉毛在哪里?”“怎样才能发现泥土中的营养?”为了方便幼儿探究,教师需要将事实性问题抽象、转化、提升为概念性问题。比如,探究“山芋”项目化学习中,幼儿就提出了与太阳有关的问题:“为什么太阳会将山芋的叶子晒蔫儿?”于是,我们开展了“太阳与我们的生活”主题活动,引导幼儿积极探讨“太阳是如何影响人们生活的”。

4.从幼儿那里获得驱动性问题的雏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在农耕文化课程PBL开展之前,教师调查并收集了幼儿的问题,然后从中进行选择并将其转化成驱动性的问题。如:通过对问题进行梳理,教师发现幼儿对山芋的栽种以及吃法非常感兴趣,便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驱动性问题。(见表1)

项目探究主要是制定活動方案以及对方案进行探究。项目活动方案是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活动的规范和宗旨。我们以驱动性问题“怎样将山芋从土里刨出来”为例,分享农耕文化课程中的PBL设计与实施过程。

1.认识问题,明确任务

“怎样将山芋刨出来?”成为驱动幼儿进行持续讨论的话题。兰兰说:“运用工具,才能刨出山芋。” “不一定,用手也能刨出山芋。”小林反驳兰兰。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将山芋刨出来呢?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猜测活动。

猜测1:手扒开泥土,能看到山芋,手指一用力,就能把山芋抠出来。

猜测2:山芋长在茎的下方,茎拔起时,山芋自然就跟着出来了。

猜测3:“团结起来力量大”,大家一起用力,就把山芋拔出来了。

猜测4:用铁锹挖开泥土,就把山芋刨出来了。

2.开展实验,验证猜测

猜测过程中,幼儿虽然迁移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但与最佳方法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鼓励幼儿通过操作来验证其猜想十分必要。

实验1:大班幼儿更愿意通过事实证据寻求事物的合理解释。幼儿制定了简单的调查表,对照猜想内容逐一开展实验活动。

手刨山芋:用手刨山芋,泥土太硬,扒不开。太用力,手指疼。

拔出山芋:抓住山芋藤蔓用力向上提,藤蔓断开了,土里的山芋纹丝不动。

同伴协作:模仿故事《拔萝卜》情节,一个接一个用力,藤蔓断开了,土里的山芋纹丝不动。

铁锹刨山芋:大部分山芋被铁锹铲破了。

实验结果:没有解决“怎样将山芋刨出来”的问题。

对幼儿来说,科学知识的获得,来自他们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与亲身体验。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实验活动一一验证先前的猜想,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产生认知冲突,形成高阶思维,获得深度学习。

3.认真设计,积极探究

“铁锹能刨出山芋的,可惜它将山芋弄破了。”看着眼前几只不完整的山芋,有的幼儿觉得可惜。“如果有一种工具刨出的山芋不破就好了。”“我们到网上去查查吧。”除了网络检索,他们还咨询了家长以及农科站工作人员。最后,他们将收集的信息进行了分析和综合,继续通过实验的方法找出适合挖山芋的工具。

实验2:大班幼儿科学思维初步形成。在进行对比实验前,幼儿分成4组,分别运用锄头、两齿铁叉、四齿铁叉、钉耙四种工具刨山芋。每一组用时都是30分钟。

锄头:刨出11只山芋,8只被锄头磕破。

两齿铁叉:刨出9只山芋,破了3只。

四齿铁叉:刨出17只山芋,破了2只。

钉耙:刨出7只山芋,破了4只。

实验结果:在相同时间内,四齿铁叉刨出的山芋数量最多,破的最少。他们决定将四齿铁叉作为刨山芋的工具。

马扎诺学习维度框架描述了六个方面的高阶策略,分别是问题解决、创见、决策、实验、调研和系统分析。在“刨山芋”项目探究过程中,幼儿运用猜想、实验、比较、统计、分析、总结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解决了“怎样将山芋刨出来”的问题。

综上,“‘芋’见美好”项目学习过程中,为了凸显农耕文化课程的优越性,首先,我们根据幼儿身心特点以及发展需要确定学习目标,从大胆猜想到实验验证,再到四种工具的比较,每个活动环节不仅契合幼儿学习特点,而且具体、有可操作性。其次,根据班级幼儿的智能、知识、合作情况等进行分组,使每一位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身的价值。第三,通过行政提供平台,班级之间联动挖掘园内资源,利用家长助教、网络资料、社区机构等园外资源确定实施过程所需资源,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当项目活动探究结束后,便进入了作品展示阶段。幼儿通过作品展示来表达他们在PBL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以及项目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与反思。在农耕文化课程中,PBL的成果展示活动可谓“浓墨重彩”:展示场所选择最大的会议厅,参会人员有幼儿、教师,还有家长以及社区人员,LED大屏滚动播放项目探究过程的影像资料……作为主角的项目组成员,围绕驱动性问题,阐述自己的想法以及做法,着重向观众阐述“如何做”和“怎样做”。农耕文化课程中PBL的成果分享,不仅乡土味浓厚,更有着丰富多元的表现形式。围绕“怎样将山芋从土里挖出来”的成果发布,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视觉艺术品创作

项目组成员通过主题绘画、手工作品展示活动成果。绘画作品有情节画、主题画、连环画等不同表现形式。

2.音乐、舞蹈创作

幼儿将刨山芋的过程编成儿歌,在“又见山里红”音乐伴奏下,一组幼儿以RAP的形式进行呈现,一组幼儿利用肢体动作,表现挖山芋的情节。

3.美篇创作

教师和幼儿一起将“刨山芋”项目活动方案以及刨山芋的整个探究过程,做成美篇,在公众号推送。

1.对P B L的评价

PBL的评价指标指向学习目标,具有“目标——实践——成果——评价”的一致性。“刨山芋”PBL的学习评价,以是否回答了“如何将山芋挖出来”作为检验标准,将最终成果与驱动性问题关联。在成果中,幼儿掌握了工具的使用方法,找到了最适合挖山芋的工具,了解了农具的特点,对概念知识产生深度理解。农耕文化课程中PBL的评价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最终成果是否回答了新问题“如何将山芋挖出来”,是否產生了对概念的深度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知识技能,学习实践的质量如何,在过程性的成果中是否证明了相应的学习实践的产生,在类似的情境中是否产生了迁移。

2.对P B L实践的评价

农耕文化课程中的PBL,包含了重要的学习实践。我们从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审美性实践、技术性实践几个方面开展评价活动。在“怎样将山芋从土里挖出来”的探究过程中,幼儿与同伴先是共同探讨、制定研究方案,接着,对挖山芋方法进行猜想,调查、使用、对比和分析了相关工具。这些探究性实践活动,不仅使幼儿学习品质得到锻炼和培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得到积极发展。另外,幼儿在PBL过程中还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化成果和内容进行艺术性思考,如绘画作品的呈现、肢体动作的表达等等。

3. 对P B L成果的评价

对学习成果的评价,是农耕文化课程PBL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农耕文化课程PBL总成果的评价量规设计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PBL成果本身进行评价量规的设计,二是对PBL成果的公开报告方式进行评价量规的设计。我们从“问题解决过程清晰”“呈现方式多元”对学习成果本身进行评价。将“所呈现的成果是否能够引发对这一主题的深入理解”以及“成果发布者是否运用多种可视化形式增强报告效果”作为对农耕文化课程PBL成果的公开报告方式评价的重要标准。

PBL以其“问题的真实性、过程的探究性、同伴的协作性、结果表达的多样性”等优势特征,唤醒和驱动幼儿全身心地投入问题解决之中,学习内驱力得到提升。我园将PBL融入幼儿园农耕文化体验活动,帮助幼儿实现知识的联系、拓展与迁移的同时,也为创新传承传统农耕文化找到了一条新路径。

(责任编辑:张 琳)

猜你喜欢
山芋农耕成果
山芋飘香的春天
农耕感怀
验收成果
山芋飘香思绪浓
农耕园里收获多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山芋岁月
老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