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的流寓命运与创作研究

2021-01-20 22:09郭承兰秦仲珂张梦欣刘晓芮戚孟杰刘梦洁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临川永嘉谢灵运

郭承兰 秦仲珂 张梦欣 刘晓芮 戚孟杰 刘梦洁

谢灵运作为魏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他被贬之地所作。根据谢灵运遭贬谪和流寓的经历划分,可分为流寓永嘉与流寓临川、广州前后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对他的诗词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关于“流寓”一词,张学松教授在其作品《流寓文化研究(第一辑)》中将其定义为“不得已”离开本土而移居到他乡。探究“不得已”的原因,不外乎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两大类。在张学松教授的研究中,政治方面的、军事战争方面的、经济方面的、自然灾害和文人志士在仕途遭到排挤被迫漂泊他乡等,皆是属于客观因素所致的“不得已而为之”,谢灵运三次遭贬也正属“不得已”范畴。

谢灵运(公元385年-433年)是晋宋间诗人,原籍陈郡阳夏,出生于会稽始寧。虽出身于官宦世家,但其政治之路是坎坷的,其政治上的野心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使其三次因贬谪而流寓。一是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太子刘义符继位时期。在此之前谢灵运因谋取朝中权要地位与刘裕次子刘义真为伍,因此成为刘义符一派的眼中钉,被冠以“构扇异同,非毁执政”的罪名,贬为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二是因朝中政变,刘义真、刘义符接连被杀,刘义隆(宋文帝)继位,加紧了对谢灵运等前朝旧臣的监视。谢灵运因仕途无望,行为上更加放荡不羁,常称疾不朝,负气出游,最终再次被贬谪外放,任命为临川(今属江西)内史。三是因兴兵拒捕,被贬为广州监管。这三次流寓经历对谢灵运的创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流寓前期:流寓永嘉时期

(一)“仕”与“隐”的纠结

谢灵运流寓永嘉时期的大多作品体现他在“仕”与“隐”之间不断纠结。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宋少帝刘义符继位,谢灵运遭受排挤,被贬为永嘉太守。谢灵运认为自己身兼治国理政之大才,却不能得到当权者重用,从谢灵运的诗歌中可看出,当时他对政治还抱有幻想,希望东山再起。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读谢灵运诗》中写道:“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白居易认为,谢灵运创作山水诗是因自己怀才不遇,而内心积闷想要得到发泄。谢灵运想要得到当权者重用,却不被赏识,只能转而写山水诗,借此来寄托心情。如谢灵运来到永嘉写的第一首诗《晚出西射堂》,描写了暮秋之景的压抑和晦暗色彩,以“羁雌”“迷鸟”自比,道尽了他寓居于此的心酸、苦闷、孤独和无奈。当时的谢灵运还想重回政治中心,得到当权者赏识,发挥自己政治才能,一展抱负。其《登池上楼》“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将他在“仕”和“隐”之间的犹豫不决表露无疑。

(二)山姿水态的描写

谢灵运受老庄思想和他祖父归隐东山的影响,一直对归隐山林有着浓厚兴趣。而他所寓居的永嘉虽地处僻隅,交通不便,但风景却十分秀丽。《浪迹续谈》中记载:“永嘉本古郡,古来山水滋。”政治失意与人生郁闷使寓居于此的谢灵运高度评价了永嘉山水,在谢灵运创作的40余首山水诗中,约21首都是在永嘉任太守时所作。他把自然美景引入诗中,山水成为独立审美对象。在对山姿水态描写中,谢灵运极力雕琢、力求形似。出任永嘉太守后,他干脆不理政务,寄情于山水。李延寿在《南史·谢灵运传》中有记载:“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理人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永嘉山水极大地勾起了谢灵运的创作灵感,使他创作了大量以记游为主的山水诗。如《登永嘉绿嶂山》中“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八句,客观再现了绿嶂山幽静秀美的风光。从中也可看出,谢灵运对景物细节的描写力求真实,表现了其高度的审美自觉。

(三)诗歌意象所蕴含的失意与苦闷

谢灵运出身贵族,却遭贬谪,在永嘉虽有山水相伴,但失落之意却仍如重石一般压在他心中,其作品也会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一些他当时的真情实感。谢灵运在描摹永嘉山水时反复出现的一些意象,常寄托了其政治失意与内心苦闷。其中,最典型的意象有重山、密林、落花。

1.重山

永嘉流寓期间,谢灵运笔下的山都是密密层层的,如《晚岀西射堂》中的“连鄣叠巘崿,青翠杳深沉”,《登上戍石鼓山诗》中的“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等,这些诗句中所包含的重山意象,暗示着被贬到永嘉的谢灵运内心是非常压抑、沉重的,他想要冲破世俗的种种阻碍,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2.密林

谢灵运笔下的树林意象也常是密稠的,如《登石门最高顶》中的“连严觉路塞,密竹使径迷”,《游南亭》中的“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中的“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等,这其中的密林意象如同重山意象一样,表现了他想要冲破眼前的境地。

3.落花

谢灵运笔下的落花则是象征着他被贬永嘉郁郁不得志的哀愁,如谢灵运流寓到永嘉第二年所作的《读书斋》一诗,诗中的“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一句,表面上是借“残红”来惜春,实际是借它来表明自己被贬永嘉后的苦闷心情。

二、流寓后期:流寓临川、广州时期

谢灵运在本时期经历了两次流放。第一次是元嘉八年(公元431年)离京师赴临川,途中所作的《孝感赋》写道“于时月孟节季,岁亦告暨”,表明他出发的时间是在冬十二月初。第二次是元嘉十年(公元433年)被流放至广州。

(一)内心的隐忧与矛盾

谢灵运于元嘉八年(公元431年)到任临川内史,在任不足两年,却在临川留下丰富的文学作品。谢灵运在临川做内史期间,曾在豫章郡太极观中居住。他在游历这个地方的名山大川的同时,也对老子《道德经》进行注释,在此期间,谢灵运写下《豫章行》一诗:“短生旅长世,恒觉白日欹。览镜睨颓容,华颜岂久期。苟无回戈术,坐观落崦嵫。”以人生在宇宙面前的渺小来反映人生和宇宙间无法调和的矛盾,表现现实的冷酷严峻,又以揽镜自照发现时光流逝,流露出诗人对未来黯淡的心理与隐忧,表现出诗人内心矛盾。

(二)对仕途的绝望心境

宋元嘉十年(公元433年),谢灵运被流寓到广州,这也成为他流寓的最后一站,在广州三月有余,作诗赋《岭表》《岭哀赋》《罗浮山赋》《临终诗》等留于世。这一时期谢灵运所写的诗歌主要表明了其对朝廷的失望和愤懑之情,如《南史》中记载的“在郡游牧,不异永嘉”,表明他仍坚持自己,和在永嘉时一样,每天游山玩水,不改自己的本性。后来谢灵运又写下“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这样的诗句,这在世人眼中看来是明目张胆的在怀念东晋时期,讽刺刘宋王朝篡位称帝。这样叛逆的诗句,也表现出谢灵运此时的绝望心境。谢灵运知道这首诗写出来会被猜忌,但他已然不在乎,只想抒发自己的愤懑。果不其然,这首诗写后不久,他就被“诏于广州行弃市刑”,临死作诗曰:“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凄凄凌霜叶,网网冲风菌。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愍。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获巖上泯。”诗以龚胜、李业、嵇康、霍原四人自比,以他们的遭遇讲述了人生无常,控诉刘宋王朝对自己的迫害,表达对晋朝的怀念。

三、谢灵运流寓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作家的人生经历会对他的创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谢灵运因遭受贬谪而开始的流寓人生,对其诗歌创作同样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创作心态的变迁在其诗歌中的反映,二是其流寓经历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谢灵运流寓前后期,其心境发生了明显转变。前期他依旧热衷仕途,渴望得到重用,因此其诗中常带有对“仕途”与“归隐”难以抉择的描写,在写山水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表露出政治失意的心酸、苦闷、孤独和无奈。而其流寓后期,即流寓临川、广州时期,谢灵运已对仕途感到绝望,尽管内心仍有隐忧,但更多的却是对刘宋朝廷的愤懑和失望,其心态由渴望回归仕途转变为对仕途的失望和对晋朝的怀念。谢灵运流寓途中的自然风光和寓居地的山姿水态都成为他的创作素材,作为意象寄予了其政治失意的愤懑或是对山水的赞美,使其情感得到宣泄。

猜你喜欢
临川永嘉谢灵运
父辈们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我们一定会胜利
谢灵运堪称职场反面典型第一人
临川四梦(乡音版)
UP THE MOUNTAINS
“深入浅出”,以题载法
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尾巴
临川渡
南山南,谁的诗里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