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钻 (福建省龙岩市人民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冠心病患者除了常规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是目前至关重要的诊疗技术。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降低支架内血栓发生同时,带来了出血风险,尤其是消化道出血[1]。随着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介入技术广泛开展,PCI术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人群增多,消化道出血增加患者病死率引起重视[2]。本研究主要探讨引起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减少其发病率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入选我院2017年9月~2019年10月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128例,女101例,年龄(72.5±8.8)岁 。所有入选的冠心病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明确,并行PCI治疗,术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胃癌、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血液系统疾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及抗凝药物。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分为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组46例与 PCI术后无出血组18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记录患者BMI、吸烟、饮酒、服用PPI情况等基础资料。通过 14C 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阳性率。所有患者均空腹静脉抽血5 ml,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谱、肌酐、超敏CRP浓度。
2.1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与PCI术后无消化道出血组比较,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组有更高的HP感染率、吸烟率、消化道疾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生化指标比较:与PCI术后无消化道出血组比较,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组有更高肌酐、超敏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一般资料
表2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2.3上消化道出血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是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为因变量(有赋值 1,无赋值 0),以年龄、吸烟史、消化疾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肌酐、超敏CPR、血糖、血脂等为自变量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有吸烟史、有消化疾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超敏CPR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Logistic 回归分析
冠心病PCI治疗后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尤其是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效减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但随之而来就是出血风险增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PCI术后出血组有更高的HP感染率、吸烟率、肌酐、超敏CRP水平。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高龄、有吸烟史、有消化疾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超敏CPR是PCI术后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阿司匹林对血栓素 A2 介导的血小板凝集产生抑制作用,对胃黏膜保护作用造成破坏[3]。氯吡格雷可阻碍血小板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血管的增生,延缓溃疡的愈合[4]。研究认为,80 岁以上的患者组PCI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率更高,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减退胃黏膜功能也减退,胃黏膜血流量减少,胃黏膜再生修复功能减低[5]。吸烟会促进胃壁细胞异常增生,胃酸分泌增加,前列腺素合成减少, 局部胃黏膜血流减少[6]。吸烟抑制一氧化氮合酶产生,阻碍胃黏膜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 延缓溃疡愈合。 Hp 可以释放蛋白酶/酯酶/磷脂酶 A 等破坏胃黏膜屏障,促进抗血小板药物对消化道损伤,诱发或加重消化道出血[7]。Hp 感染可能通过引起机体炎性反应,超敏CRP等介质释放,导致胃黏膜损失[8]。
冠心病PCI术后减少消化道出血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需要关注患者年龄、吸烟史、消化道疾病史、HP感染情况等,有效抗HP治疗,有利于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