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英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门诊静点室是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此窗口面对的患者流动量大,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疾病类型等不受限定,主要负责门诊所有治疗护理工作,此窗口护士的工作量大,操作要求严格,并且每天接触形形色色的患者数量大,很容易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出现精力有限,照顾不周等情况,进而导致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不足,引发各种护患纠纷事件,为了避免此类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在此门诊室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1-2]。抽选门诊静点室就诊的患者为主要目标,探析优化护理流程的干预价值及作用。
调取我院门诊静点室于2018年4月~2020年1月前来就诊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从中抽选出82例作为调查主体,以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年龄范围19~67岁,平均(43.12±3.99)岁,男性25例,女性16例;观察组41例,年龄范围20~68岁,平均(44.21±4.01)岁,男性24例,女性17例。临床基础资料间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行普通护理,根据就诊单完成输液操作,输液完成后静坐,若患者无任何异常可离开。观察组行优化护理流程,具体流程如下:(1)调整就诊环境。门诊静点室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而却患者的病种多,在静点输液的过程中极易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可间接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所以护理人员要妥善为输液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保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提供舒适的治疗椅和热水。对于排队患者应维持好就诊秩序,避免插队现象出现,按照就诊单依次叫号治疗,对于年龄大,腿脚不方便者应建立绿色输液通道[3-4]。(2)优化护理流程。应为门诊输液室内经常发生患者长时间排队等输液的现象,患者多、病情的原因加上排队等待时间等原因,患者容易出现不良情绪,从而导致医护纠纷,所以门诊静点室护理人员要针对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护理责任制详细落实到每位护理人员,在输液高峰期可增加护理人员的排班,来缩短护理人员等待时间。要仔细核查患者的姓名及对应药品,严格、合理的配制输液体,然后输液护士三查七对后进行穿刺输液,完成后定时巡查患者的不适,及时更换药品和拔针,护士人员明确分工,保证工作有序、顺利[5-6]。(3)主动向患者说明输液禁忌项,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通过愉悦沟通、安慰及转移视线的方式缓解其紧张感,控制输液速度,叮嘱患者输液期间出现不适及时告知护士[7-8]。
统计两组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如态度冷淡、药品错误、穿刺失败、换药不及时等,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计算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评价。
用统计软件SPSS23.0分析,用(n,%)表示定性资料,检验用x2,用(±s)表示定量资料,行t检验,P<0.05统计有意义。
经调查对比发现,观察组41例患者中,因态度冷漠发生医患纠纷的为0例,药品错误的为1例,因穿刺失败的有0例,因换药不及时发生医患纠纷的有1例,观察组患者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为4.87%;对照组41例患者中,因态度冷漠发生医患纠纷的为3,药品错误的为2,因穿刺失败的有1,因换药不及时发生医患纠纷的有4,对照组患者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为24.39%;观察组中出现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显然低于对照组,统计结果有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护患纠纷事件对比(n,%)
观察组41例患者,其中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的有30例,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评价一般的有10例,对护理质量评价不满意的有1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1.56%;对照组41例患者,其中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的有27例,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评价一般的有7例,对护理质量评价不满意的有7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2.93%;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满意度评价(n,%)
门诊静点室是一个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接诊患者量多的一个门诊科室,室内有限的人员设备无法满足庞大的患病数,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服务态度改变、工作责任心不强以及工作差错等,进而造成护患纠纷隐患,为了提高门诊治疗护理质量,在工作中采取护理干预至关重要[9]。
优化护理流程是一项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规范的工作流程、合理、明确的分工、具备严谨的态度,调整舒适、整齐的就诊环境等方法来进一步保证患者能安全、顺利、舒适的完成输液操作,同时还能获得满意度的身心舒适感[1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其护患纠纷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统计差异显著。
综合上述,优化护理流程不仅能避免纠纷事件发生,还能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值得临床广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