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鸿芳
(江苏鹤林水泥有限公司,江苏 镇江212114)
《水泥窑协同处理固体废物技术规范》(GB30760—2014)(以下简称《技术规范》)中规定,在处理固体废物时,生料、水泥熟料要进行八大重金属元素的管控,且检测之前需对样品用盐酸、硝酸、氢氟酸进行消解,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和铅,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镉、铬、铜、镍,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锌、锰,试验过程存在安全风险且试验程序繁锁, 企业需购买三台仪器,价格昂贵,平时检测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 采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认定的土壤标准样品,在荧光分析仪上建立相关重金属标准曲线,能快速准确地检测生料和水泥熟料中的重金属。
入射X 射线轰击样品原子的内层电子, 如果能量大于它的结合能, 该内层的电子可能会被驱逐出原子,原子处于激发态。
激发态的电子跃迁,补充空穴,整个原子回到低能态,即基态,电子跃迁,释放能量,能量以X 射线的形式释放,产生X 射线荧光,每一个轨道上的电子能量是一定的, 因此电子跃迁产生的能量差、释放的X 射线荧光能量均是一定的, 每一特定的能量与元素有关, 即每个元素都有特定波长的X射线, 可以通过测量X 射线的波长知道是哪个元素,又通过测量X 射线的光子数量,计算出样品中该元素的含量。
所用仪器见表1。
建立标准曲线的标准样品见表2。
标准样品中, 重金属的浓度范围分布从低到高,皆符合《技术规范》对生料和水泥熟料的重金属要求范围。
表1 检测过程所用仪器
表2 建立标准曲线的标准样品
最初用硼酸做样品环采用粉饼法制样,各元素测定的强度和标准值回归后,标准差偏大,准确度不高。 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标准样品来源于全国各地,存在严重的矿物效应。 为克服粉饼制样造成的矿物效应和颗粒效应,改为熔融法,按常规,样品为 0.7 g、熔剂为 7 g,由于 As、Cd 的检出限太高,故调整样品和熔剂的比例,最终以样品2 g、熔剂7 g进行熔融制样。
选择1 个标准样品, 采用半定量进行测量,选取每个元素X 射线强度最高的谱线。 在布鲁克的S8 TIGER 仪器中,选用0.23 准直器来提高微量元素的分辩率。《技术规范》中要求管控的重金属和其它普通元素的测量条件见表3。
将表2 的30 组样品,采用熔融制样方法,制成玻璃样片,对每个样片中的每个元素采用表3 的条件进行测量, 测得每个元素的特征X 射线的强度数据, 与表2 的标准数值进行回归、 线性拟合、校正,得到各元素的化学含量X=KI+b,其中X 为各元素的化学含量,I 为所测元素的特征X 射线强度,K 为斜率,b 为截距。 各元素的方程式见表 4。
表3 每个元素的测量条件
表4 各元素测定方程式
由于标准样品的Cd 的含量大多在(0.1~4.8)mg/L,含量太低,而用熔融法检出限又较高,故对Cd 未能扫描到明显谱峰,故此Cd 未能成功建立化学含量与射线强度的对应关系数学模型,因此Cd 的测量仍需采用《技术规范》指定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光度法测定, 或采用ICP-MS 或ICP-OES 进行检测。
将公司的生料和水泥熟料分别送往具有原子荧光光谱仪、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光谱仪以及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的单位,按《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标准方法和荧光光谱法同时进行测定,其测定结果和对比偏差分别见表5,6。
与《技术规范》要求的方法对比,结果表明,水泥企业采用X 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重金属元素测定,除Cd 外,其他重金属含量的准确度可以满足生产控制需求,方法可行、简便。
表5 生料重金属检测结果对比
表6 水泥熟料重金属检测结果对比
(1)水泥行业利用X 射线荧光仪测定《技术规范》 中要求的除Cd 外的七大重金属元素是可行的。
(2)由于固废来源比较广泛,样品繁多,故用粉饼制样存在严重的积体效应, 测量结果偏差较大。
(3)由于熔融法中添加了大量的熔剂,检出限会大量提升,在能保证样品熔成玻璃片的条件下,样品和熔剂的比例应尽量提高。
(4)Cd 由于含量达到 10-9乃至 10-12级别,低于荧光分析仪的检出限, 可采用ICP-MS 或ICPOES 检测。
(5)采用荧光分析仪对生料、水泥熟料中重金属的检测,制样方法和检测过程简便,减少了大量的人力。
(6) 水泥熟料浸出液中重金属的检测仍需采用ICP-MS 或 ICP-OES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