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辰,陈玉芳,刘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3部队医院,吉林 白城)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1],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等,若患者在患病后未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对血糖进行控制,可能造成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疾病、血管疾病等,还容易使患者的重要脏器受损,引发糖尿病肾病等严重并发症[2]。本研究就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重组赖脯胰岛素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中,女性18例,男性 22例,年龄为 35~75岁,平均(57.18±10.52)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9例,男性21例,年龄为36~76岁,平均(57.81±10.49)岁。纳入标准:①无精神疾病者,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及交流;②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存在相关药物禁忌证者;②处于哺乳期等特殊时期者;③肝、肾等脏器严重衰竭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给予对照组患者预混人胰岛素治疗,起始剂量为0.2 U/(kg·d),每日早晚餐前分2次注射。观察组应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重组赖脯胰岛素治疗,重组甘精胰岛素以0.1 U/(kg·d)为起始剂量,每日固定给药1次,于患者餐后30 min给药,采用皮下注射方式给药,重组赖脯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4 U/(kg·d),于每日早晚注射1次。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包括HbA1C、FPG、2 h PG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 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A1C、FPG、2 h 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 2。
2型糖尿病属于一种进展性、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紊乱疾病[3]。当患者体内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无法满足机体抵抗胰岛素时,就会导致体内的血糖水平不断上升,而发展为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的药物为胰岛素治疗[4]。有相关研究发现,胰岛素不仅能控制血糖水平,还具有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推测该药物机制与其抗脂解作用有显著关系,能促进患者炎症反应,改善细胞凋亡,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赖脯胰岛素是一种经典的胰岛素类似物,是以人胰岛素为基础,装饰氨基酸的胰岛素类似物。它能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快速被人体分解吸收,起效时间较快,通常在用药后的30~70 min,能在达到血液浓度峰值,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5-6]。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指标变化情况( , mmol/L)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指标变化情况( , mmol/L)
?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HbA1C、FPG、2 h PG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重组赖脯胰岛素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