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病例讨论教学模式在肿瘤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21-01-20 09:18:42宗明珠李斌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28期
关键词:规培内科病例

宗明珠 李斌(通讯作者)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肿瘤内科 江苏 淮安 223300)

(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培训处 江苏 淮安 223300)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推进,经济带动下不仅产品行业得到快速扩充,医学行业与教育事业的联合,使得社会上具有技术性医务人才越来越多。而且加之近些年疾病的多种多样变化和社会环境改变,医学理念也在逐渐变化更佳贴合现代医学环境,继而临床工作模式中融入教学环节便是新型医学理念渗透良好的最佳证明为提升实习人员职业技能和理论实践能力,近些年多种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开创并深入实践,逐渐取得较好成效,对肿瘤内科临床规培医生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目前的肿瘤内科临床带教方式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缺乏一定的实时性,导致临床规培医生无法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1]。而基于病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发展则在一定程度上添补这一教育缺陷,通过基于病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应用将带教活动完整、直接的展示给肿瘤内科规培医生,有效的帮助其提高了临床学习效果[2]。基于此,本文对比和分析了基于病例讨论教学模式在肿瘤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9 月肿瘤内科规培医生60 名,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0 名,对比带教效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男规培医生4 名,女规培医生26 名,本科学历15 名,硕士学历15 名;对照组男规培医生5 名,女规培医生25 名,本科学历18 名,硕士学历12 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作对比。

1.2 方法

肿瘤内科临床带教老师对规培医生均予以有效带教行为:每位带教老师皆由肿瘤内科临床工作经验与课堂带教超过三年以上临床工作者担任,并有一名临床医生协助授课,并设计考核机制与标准。(1)确定带教步骤:将肿瘤内科带教内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为带教老师为规培医生布置课前预习内容提前掌握学习重点,主要包括疾病的发病因素、常见检查途径、检验相关操作,发病表现、治疗方式等。第二阶段即为引导规培医生做好课堂测试,帮助规培医生在规定时间内甚至更短时间内完成带教内容。其中主要包括确定患者发病原因、诊断患者患病类型、确定病情发展阶段、得出基本治疗方案与初步治疗措施。第三阶段即为带教老师指导规培医生开展讨论,基于小组导向对个别患者做初步体格检查,掌握患者既往病史、家族史、过敏史等,并结合其体征表现与具体病情逐渐完善治疗方案。(2)病例问答。课程开始前,带教老师应当设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病例问题对规培医生进行提问,引导规培医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情感,在完成知识点讲授后对规培医生进行分组,让其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并让各小组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让规培医生之间展开互动,带着问题与思考对问题进行延伸,然后带教老师予以点评,并引导规培医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理论,充分发挥规培医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3)病例操作。带教老师应将科室的规章制度、人员信息、注意事项等对肿瘤内科规培医生进行详细、全面的讲解,并按照教学计划为其做相应的讲解与示范。对于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予以多次巩固复习,以提高肿瘤内科规培医生的临床工作熟练度。在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临床实际操作训练,即指导规培医生参与患者的具体临床工作。(4)病例讲解互动。授课时,带教老师可对肿瘤内科规培医生讲解经典案例,并分析该过程中的治疗方案与要点,汇总后带教老师对其中的错误进行勘正,以充分了解肿瘤内科规培医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定期检测规培医生对理论与操作的掌握情况,针对缺点与不足进行及时的补充与改正。(5)情境结合。采用真实情景模拟的方式让规培医生深刻感受即将面临的情况,让规培医生分析不同疾病患者的治疗要点,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教师予以点评。(6)测试与应用练习:测试方式选择闭卷考模式针对个别规培医生与团队规培医生进行测试,核算综合分数录入总成绩。应用练习内容应将重心设为强化规培医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带教老师挑选具有综合性代表病例交予小组讨论并解决,最后带教老师点评与总结团队成绩与不足之处,作出合理指导。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规培医生的带教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2)对比两组实习规培医生的带教综合评分,包括:理论知识评分、实践操作评分、专业素养评分、综合素质评分等,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代表水平越高。

1.4 数据处理

2.结果

2.1 两组带教满意度对比

对比两组实习规培医生的带教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带教满意度对比[n(%)]

2.2 两组规培医生综合评分对比

对比两组规培医生接受带教后的综合评分,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规培医生综合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规培医生综合评分对比(±s)

组别 人数 理论知识评分 实践操作评分 专业素养评分 综合素质评分实验组 30 95.24±2.15 97.58±2.52 96.41±2.39 97.11±2.03对照组 30 90.14±2.33 91.62±2.68 92.21±2.43 92.30±2.36 t 10.3687 14.2587 10.5879 9.7856 P 0.0000 0.0000 0.000 0.0000

3.讨论

随着临床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国内、国外诸多医学院和专科学院针对肿瘤内科临床带教方式也在相应作出调整,进行过多次教育改革工作,为提升肿瘤内科临床治疗成效,为患者带去更优质医疗服务[3]。基于病例讨论教学模式需要在传承传统带教的基础上,改善枯燥的带教方法,扩张带教重点,改善局限性,将讲学、研究、自学、指导融为一体,将临床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帮助肿瘤内科规培医生可以在自行完成临床工作时融会贯通,提升规培医生职业生涯的适应力[4]。基于病例讨论教学模式可传递给规培医生积极的职业认知态度,提升规培医生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能够提高规培医生对职业的信心,具备较高的生涯适应力。基于病例讨论教学模式能够培养规培医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与规培医生对肿瘤内科科室的满意度,从而更好的投身于临床学习与工作当中[5]。因此,在临床带教中,应注重肿瘤内科规培医生个性化与分层带教的需求,带教老师做好自身的言传身教,提升规培医生对临床实践的积极性。在基于病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规培医生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与问题,进而改进与完善,可有效端正实习规培医生的学习态度,在定期的自我总结与反思中,可让规培医生逐渐掌握临床工作的理论与操作,从根本上提高实习规培医生的生涯适应力与临床工作质量[6-8]。通过本文论述可知,对比两组教学综合评分与教学满意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肿瘤内科规培医生应用基于病例讨论教学模式效果优于传统带教,培养了肿瘤内科规培医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能够为医疗行业发展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值得临床带教应用。

猜你喜欢
规培内科病例
“病例”和“病历”
为规培提供政策保障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46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规培:在突破中走过2014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该重视规培的“均等性”了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2
“规培”的上海模式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6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右江医学(2014年1期)2014-03-22 23:18:44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
右江医学(2014年1期)2014-03-22 23: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