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敏,唐本俊,李依民,康鲜会,孙 兰,杨 鹏,颜永刚,彭 亮,张 岗
(1.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陕西省秦岭中草药应用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咸阳 712046;2. 泾阳县中医医院,陕西 泾阳 713700;3.泾阳县卫生健康局,陕西 泾阳 713700)
泾阳县介于关中平原腹部,处于泾河主干下游,与淳化、三原县相近,北仲山、嵯峨山位其北方,咸阳市渭城区位其南方,与礼泉县西隔泾河,三原、高陵县紧邻其东[1]。该县地理位置特殊且气候复杂多变,属于春秋短暂、夏冬漫长、夏日酷热多雨、冬日严寒干燥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有的生态环境为中草药的繁育提供着必需的物质基础。迄今为止人们对该地区的中药资源不乏调查,但因时间久远且技术方法落后等弊端,使得许多调查信息存有缺漏与误差,致使现在我们对泾阳县中药资源及其分布仍旧认识不充足。鉴于此,陕西省组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泾阳县普查队,根据中药资源调查技术规范[2],详细调查泾阳县中药资源,深入摸清该县中药资源的分布及数量情况,提供数据以指导泾阳县中草药资源合理开发。
泾阳县介于渭河流域北岸中段,横跨岐山到富平断裂带[3]。县境地处东经108°29.669′—108°58.386′,北纬34°26.618′—34°44.951′。北依嵯峨山、仲山,南邻泾河,座山面水,地理位置优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系白王镇嵯峨山区,峰峦叠嶂,峭壁陡峻。东南系泾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4]。全县总面积780 km2,海拔介于361~1 614 m不等,得天独厚的垂直高差给该地区物种丰度提供了绝对优势。
本县年太阳辐射总量为486.78 KJ·cm-2,年平均大气温度为13℃,冬季最冷达-20.8℃出现在1月,夏季最高到41.4℃出现在7月。无霜期年均213 d(霜期11月-次年3月),年均湿度53.0%,年均日光照时长达2 195.2 h,最长是8月达241.6 h,最短是2月146.2 h。年均降水量548.7 mm,最高达829.7 mm,而低至349.2 mm[3]。
县境土壤共分八个土类,十八个亚类,三十六个土属,八十二个土种。土壤有效层在100 cm以上占土地总面积83.52%,障碍层次少,质地疏松,土壤烘干重平均达1.39 g·cm-2,而单位体积土壤孔隙占比高达47.4%,支持耕种的土壤层平均pH值为碱性达8.4,有机质为0.939%,含氮0.066%,属中下肥力水平,碱解氨46.7 mg·kg-1,属中等肥力水平,速效钾186.9 mg·kg-1,属高肥力水平[5]。
依照泾阳县生态及不同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地理条件,由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系统(V2系统)随机自动生成代表性区域及样地的海拔和经纬度,并将样地经纬坐标导入掌上电脑(PDA),通过PDA提供的路线进入样地进行样方调查,样地与样地之间直线距离大于1 km,样方套间距离大于100 m,允许误差范围≤1 km(如果实际调查过程中,某区域地势复杂难以抵达,可以采用类似代表地区生态特征的方式在附近更换)。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境内共生成草丛、灌丛以及阔叶林3个生态代表性区域。由V2系统随机产生43个样地,分别草丛区域17个(28.63 km2)、灌丛区域5个(5.14 km2)、阔叶林区域21个(35.44 km2),采用点采样法中常用的五点抽样方法,在每个样地区选取了5个样本组。每组样方套含有6个正方形样方,分别为1个10 m*10 m的乔木样方、1个5 m*5 m的灌木样方和4个2 m*2 m的草本样方[6]。
按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中确定的重点调查品种中药资源名录[7],结合《陕西省泾阳县重点品种中药资源目录》和实地调查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重点品种。按要求对药用植物重点品种数量进行统计,并且用相机记录生境照、群落照及植物个体照等信息,届时在样方外采集重点品种实物制作腊叶标本以及药材及种质的收集[8],实时记录其GPS定位、生境照、群落照及植物个体照等信息,以上所有数据信息经过V2系统录入到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9]。
结合V2系统生成的三类代表性区域,确定样方位置拉样线,调查重点资源名录之外的中药品种(简称“一般品种”),实时记录其种名、分布数目概况及经纬度定位,制作腊叶(LY)标本,并按泾阳县资源普查方案的要求留存影像资料。
受地理形态、植被覆盖及当地人为破坏等实际因素限制存在7个人工不可达样地。本次普查就泾阳县域内选择36个样地进行调查,完成了其方案的80%,共调查了180个样方套,1 080个样方;其中草丛、灌丛、阔叶林代表性区域样地调查率分别为65%、80%、100%,共调查植物13 490株,包含了泾阳县野生中药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表明泾阳县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野外药用植物调查任务按要求完成。
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系统以及泾阳县普查方案为基准,种拉丁名及植物科属等资料查阅《中国植物志》[10]统计了泾阳县重点品种的科属、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功效(表1、续表1)。分析结果发现42个重点品种共涉及29个科,科分布较多样,且四大优势科为伞形科、百合科、唇形科、菊科仅占总数31.0%,可以看出各科之间分布较均;根及根茎类入药多达24种,其次是果实及种子类7种、皮类5种、全草类4种,叶类与花类最少(图1);性味上苦寒药占绝对的优势分别为71%与67%;中药功效分类较广泛,基本上可以满足各类疾病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用药需求,其中清热药和补益药居多分别占26%与21%(图1),可适当用于产业开发。
表1 泾阳县中药资源重点品种名录
续表1 泾阳县中药资源重点品种名录
泾阳县普查共发现中药资源77科、186属、226种,共计乔木27种、灌木28种、草本171种。各科植物种数分布不一,排名前十的科涵盖了112个物种,占此次泾阳县资源普查所统计野生植物比例的49.33%。各物种的占地面积分布也相差悬殊,乔木类榆树平均2.28株·km-2,而紫弹树仅0.06株·km-2,灌木类酸枣[11]平均是凹叶雀梅藤的149.67倍,草本类鹅绒藤平均是火绒草的309.33倍,明显的资源分布不均为该地区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此次泾阳县中药资源普查发现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12-13]载录的Ⅲ级(资源严重减少)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共6种(表2)。
表2 泾阳县隶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的中药资源品种
中药资源不仅构成了我国生物多样性整体的局部,在某种程度上其形成也依赖着生态环境,特别对于野生中药资源而言,群落结构稳定,从而形成的特定中药资源是通过很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而保存下来的[14]。县域是全国性中药资源普查的基元,泾阳县普查工作为陕西中药资源分布概况的又加入基础数据,为下一步制定县级中药材资源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泾阳县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共获得中药资源品种226种,重点品种42种,表明泾阳县中药资源较为丰富,许多重点药材在地域内都有一定量的分布。与泾阳县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相比,中药资源品种增加102种,借助较先进的装备仪器使此次普查工作更为广泛且全面,同时说明泾阳县生态环境的保持较好,中药资源品种的客观增多也展现了一定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巨大的直接、间接和潜在使用价值;然而增加品种具体属物种新分布还是受技术和地域限制致使先前普查的遗漏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在对泾阳县重点中药资源品种调查中发现,药用植物中根茎类、清热、滋补类有明显优势。根茎类中药多在植物的根或根茎段保留营养物质丰富时进行采挖,多是秋季地面以上部分即将因干枯而萎缩或植物初春发芽时予以采挖来保持相对较高的药效和可观产出量,同时应该重视保护药源,在采收过程中要注意留根保种。清热药主要用于清解里热,其药性寒凉,多治疗临床表现为面赤高热、脓疮疖肿、眼睛红肿、以及嗓子肿痛、化脓疼痛等的里热证[15]。补益药主要用以补虚扶弱,治疗机体虚损不足,临床应用分常两大类:一是对于体弱者提升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加强身体素质能力响应中医治未病行为[16];二是于病患者而言,配伍袪邪的药物,以传承祛邪不伤正的中医理念。调查发现县内以上两类药材居多,可以从药效角度考虑来规划当地中药产业的发展。一般样方设定多在野生资源分布区,而芍药为栽培品,丹参多见于田间地头的路旁,因此在调查的样方中很少出现。与重点品种相比较,一般品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且多数品种蕴藏量充足尤其是刺旋花、蛇莓、益母草等。政府可组织当地规范合理的种植采挖,发展可持续性产业战略,在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不能忽略在生态方面的保护。调查中偶见样地出现贫瘠,资源品种寥寥可数,疑似与该地区矿产资源开采有关或许存在一定的乱采滥挖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泾阳县地区人民对中药资源的认识程度较低。因此加强药用植物作为中医传承和发展物质基础的理念,发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瑰宝应是当地政府今后所严格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