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践行“八个相统一”的策略

2021-01-19 23:24刘莉丽
求知导刊 2021年42期
关键词:活动化小学道德与法治

摘 要:小学阶段教学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是实现“八个相统一”的最佳路径。而目标明确、触及心灵、强化儿童立场、构建有我之境的活动才是真实的,才是有效的,才是让道德学习真正发生的。文章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践行“八个相统一”的策略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八个相统一”;活动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2-0056-03

作者简介:刘莉丽(1981.7—),女,南京市潭桥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中不仅对思政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提出了要求,还对思政课的课堂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八个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是在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皮亚杰指出:人的认识不可能单独起源于主体或客体,只能来源于两者的相互作用,即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活动[1]。思想品德课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更应实施既富有教育意义,又以各种活动为形式的现代课堂教学,充分张扬学生的心理、情感、思维、智慧和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道德知识,熏陶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促进学生这三方面和谐发展。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这“八个统一”?笔者认为活动化教学是比较好的途径之一。那么,如何设计活动?又怎样组织好活动?

一、理清价值导向,坚定育人目标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环节时要目标明确。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对学生发言的引导、评价的提升、课堂上生成的话题,都应紧紧围绕目标展开。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心中时刻装着目标,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变的教学目标,应对与本课目标无关的教学“意外”,因势利导。

“说说我们的学校”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调查来了解学校的主要设施及用途,认识校园的环境、组织机构和学校历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學校,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使其产生为学校争光的愿望,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本课教学从“果园带给我们的生活甜蜜”入手,通过猜一猜果园里水果的谜语,邀请学生尝一尝学校果园里的枣子、石榴,与学生共同回忆采摘节的甜蜜时光。教师以“果园”为点,引导学生回忆在学校各个角落留下的足迹,重温校园生活,激发爱校情感。

猜一猜关于学校果园里水果的谜语;学生尝一尝,谈谈感受(略)

师:你还吃过学校里的什么水果?

生:(略)

师:这么多小朋友吃过枇杷呀,那你们能说说当时的情景吗?

生:(略)

师:枇杷从春天发芽,抽枝长叶,茁壮成长,一直到五月才成熟,如果枇杷会说话,你觉得它会说些什么?

生1:小朋友们,感谢你们一直呵护我成长。

生2:谢谢大自然给我阳光和雨露。

生3:小朋友们快来吃我啊。

生4:我们学校真大呀!

生5:小朋友们,和你们在一起好幸运呀!

……

本片段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体悟校园美好生活,在激发学生自豪感的同时,给学生灌输“校园是我家、美好靠大家”的理念。但是在评价学生发言时,教师心中的目标是游离的,过于简单,没有目标引领和价值导向。那么,如何紧扣目标进行价值引领呢?

生1:小朋友们,感谢你们一直呵护我成长。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呵护它的呢?是的,只有我们爱护它,它才会长得如此茁壮。

生2:谢谢大自然给我阳光和雨露。(此观点与教学目标不紧密,教师可简单评价)

师:这还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枇杷呢。

生3:小朋友们快来吃我啊。(此观点看似与教学目标不紧密,但教师可以这样评价提升。)

师:正是同学们的爱护,我们才可以分享她的果实。

如果教师时刻做到紧扣目标,适时评价、引导、提升,就不会出现生4、生5这样游离目标之外的观点和想法。

二、贴近最近发展,倡导个性生长

依据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只有落实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有效推动学生个体的发展[2]。

在“我是一张纸”一课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树木造纸与回收纸造纸的不同,教师提供了一个材料,让学生在对比中思考它们的制造过程有什么不同,从而认识到纸的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小水滴的诉说”一课,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淡水资源匮乏,人们必须行动起来节约用水,同时如何节水、合理用水是人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往师生在交流这个环节时,教师往往会让学生课后调查,通过查资料、询问父母等方式让学生收集点子,当然这个方法也是可行的。

此外,教师还应有效增强学生的体验,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痕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成长[3]。教师创设了三个画面情境。一个是天上下着雨,地上放了几个盆;另一个是抽水马桶盖上的按钮和自来水龙头;还有一个是一盆水,需要清洗的菜,需要浇水的花。这三个情境涵盖了节水的三个方面:一是利用雨水;二是用水时注意选择合适的水量;三是一水多用。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三个情境,再进行交流,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在跳一跳摘桃子中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观察、思索和领悟的能力为智,判断、抉择和践行的能力为慧,概括起来说,即智慧就是思想力和行动力所形成的合力,而这种合力,正是一个人取得做人和事业双重成功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三、有效设计活动,全员参与实践

教师应在课堂上多设计活动,多让学生参加,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4]。

以“小水滴的诉说”一课为例,在让学生感受地球上淡水资源与咸水资源相比少之又少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的是切苹果的方法。课堂上学生也发出“不能再切”的呐喊;当说到还要再切一部分被污染的水的时候,有些学生甚至很气愤,嘴里嘀咕着:“淡水这么少为什么还要污染水资源?”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个活动的设计还是很成功的,比通过饼状图、柱状图、列数字比较效果要好得多。但是教学艺术永远无法达到最佳境界,有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教师准备了一杯水,是有刻度的。教师说:假设这一杯水代表地球上的水,你觉得多少是咸水呢,请你将它倒出来,于是请学生到讲台上来倒。第一位学生大手一倒倒掉了一大半,教师说淡水资源比这个少得多。于是,第二位学生再来倒,接着第三位学生、第四位学生……直到有学生说不能倒了,再倒就没有了。在整个体验过程中,学生注意力很集中,虽然不是每位学生都亲自上台去操作,但是每个人的情感体验都非常丰富,都亲自体验了这个过程。

体验之后,教师接着就创设了几个情境。情境一:体育课后很想喝水,可是停水了;情境二:手脏了,想洗手,可是停水了;等等。此时,水的重要性,节约用水、保护淡水资源的意识不言而喻。

“欢欢喜喜庆国庆”(二年级上册第3课)有一个板块是“我把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生之前听教师讲解过。如何基于这个历史久远的故事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呢?是否就是讲讲故事,谈谈感受?为让学生在演故事的活动中,体验潜伏的感觉和烈火烧身的感受,激发学生对英雄的敬仰和崇敬之情,教師可设计以下两个情境。

一是“我们来潜伏”:要求学生伸出右手平举,不让手背上的硬币掉下来,在“潜伏”的过程中,不准讲话,不能随意动,还要做到能经得住外界的干扰,并坚持5分钟。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制造各种干扰,如用毛草模拟小虫子在学生脸上、手臂上爬过;用玩具蛇制造恐怖气氛;用语言描述情境,敌人正端着机枪从你正前方走来。在“潜伏”过后,让学生交流“潜伏”时的感受。

二是“烈火烧身,纹丝不动”:要求学生用手指慢慢接近蜡烛,体会烛火的温度,凭自己的感觉,感受到不适就停止前移,注意不要烧伤烫伤。在交流体验感受时,有的学生说:“当我的手慢慢接近火焰时,感觉温度越来越烫,再接近时觉得有点疼,就赶紧把手缩了回来。”有的学生说:“看着燃烧的火焰,就不敢将手接近,生怕把手烧疼。”

任务有没有完成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样的体验,深深感受到五分钟“潜伏”的不易,感受到小小烛火的威力。在这两个体验活动中,学生全身心参与,体会到英雄邱少云的处境与他的英雄壮举,激发了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体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之不易。

也正如原南京市教科所谷力所长所说:教学中要倡导运用脑科学原理,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从而对学生的认知及情感产生强烈的冲击,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5]。

四、联通课堂内外,面向未来生活

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学生的现实生活就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追求[6]。

联系生活有两层含义,一种是联系教师自己的生活,另一种是联系学生的生活[7]。笔者发现,当教师将自己的事情或是自己家里的事情讲给学生听时,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即使那些平时爱做小动作的学生也会静下心来专心听讲。因此,笔者在上课时经常以自己为例展开剖析,学生听得特别认真,参与讨论的热情非常高涨[8]。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时,笔者讲述了自己爸爸参加家长会的事例。在舒缓的音乐声中,笔者深情地讲起自己爸爸,在场所有人都被父亲那厚重的爱深深感动,在氛围的渲染、情感的融入下,浓浓的父爱盈满每位学生的心头。

还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向学生介绍自己作为爸爸是怎样教孩子走路的,当大屏幕上放出他与儿子在一起的温馨照片时,所有学生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容,被眼前温情的画面所感染。紧接着,教师说:“谁愿意做个称职的‘小爸爸’,搀扶着玩具娃娃绕教室走一圈,体验一下教孩子学走路。”学生纷纷举起了手,几位学生上台尝试后,教师随机采访他们:“你的身体有什么感受?你在教‘孩子’走路的时候想到了什么?你为什么腰酸了还一直坚持?”这样的教学任务在深刻的体验、真切的感受中完美完成。

“小水滴的诉说”一课设计了三个小任务。第一个是如何让一粒黄豆生成豆芽?第二个是如何将脏的乒乓球变干净?第三个是如何吃到面饼?这三个任务暗含了“水”利于万物生长、清洁、加工食物、生产四个方面的作用,同时这些“物”和“事件”都是学生平时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只有采用源于学生生活的学习素材,才能让学生全情投入,让学习真实发生。

结 语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践行“八个相统一”,就是增强学生生活体验,调动其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唤起学习热情,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的“深度融合”[9]。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升理论素养,还需要优化教学方法、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皮亚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M].武汉:华中师范出版社,1986.

[2]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李翠翠.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1):25-26.

[4]王碧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核心素养“三法”[J].学苑教育,2021(32):89-90.

[5]王凤菊.浅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2):151-152.

[6]柴瑜蔚.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和法制教育融合的思考[J].新课程,2021(51):140.

[7]高晓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1(34):8-9.

[8]常安团.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21(48):140.

[9]李淑红.基于新课改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方法浅论[J].读写算,2021(33):5-6.

猜你喜欢
活动化小学道德与法治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
活动化教学
构建活动化的低年级语文课堂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活动化”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