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2021-01-19 23:24韩继东
求知导刊 2021年42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小组合作

摘 要:开设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提升高中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遵守道德与法律,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各行各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正是教育领域与时俱进的体现。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信息技术教学,文章首先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和内容,接着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最后分析了信息技术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2-0050-03

作者简介:韩继东(1977.12—),男,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一级教师,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技术学科组组长,2004年获无锡市市区学校“高中信息技术青年教师评优课”三等奖,2009年被评为无锡市“现代教育技术教科研先进工作者”。

引 言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成为人才必须掌握的工具。当前,信息技术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基础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与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紧密相关[1]。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非常适合高中生。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目的简述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将“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首要目的。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在必修课内容中,再次明确“信息技术”的概念,从网络信息获取、文字数据和演示文稿的操作、基本的信息技术安全防护、网上交流等几部分,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学习。选修课内容进一步深化了信息技术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信息和程序设计的基本关联,同时对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技术及数据管理技术进行探讨,初步探索人工智能的运用[2]。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计算机实操和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够达到知识与技术的统一,从而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技术文化、人文修养等综合能力,进而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准确判断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在了解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后,教师需要考虑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不同于传统科目或以理论知识为主的科目,信息技术既是技术学习,又是能力培育,其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创新学习方法和模式,与时俱进的学习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必不可少,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值得教师进一步探索和运用[3]。

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生按照个性差异、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综合因素,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组间竞争交流等途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既体现在分层要求、因材施教上,又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学习方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符合这一教学思想,能够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学任务的驱使下主动探索,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4]。

(二)培养学生合作、沟通、竞争的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够通过在小组内不断沟通、讨论、交流,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在此过程中,小组就像一个小社会,有竞争、有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积极分析,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还能结合自身所学,阐述所思所想。此时,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能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双提升。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内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在机房中进行实操实践,还可以在课堂外共同制作某些作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是枯燥、一成不变的,而是轻松愉悦、平等互助、创新型的。这样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享受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也能使学生之间形成更深厚的同学情谊[5]。

对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下,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结合自身能力探讨教师布置的任务或者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良好氛围的熏陶下,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团体的荣誉高于学生个人的表现。同时,在小组内,学生的特长也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并在共同努力下取得团队成就。此时,学生能够形成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综合素养不断发展。

(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

以往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处于旁观、旁聽的状态,在课堂中缺乏参与学习的契机,学习质量不高。基于此,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或者学生间的差异将学生科学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其在沟通交流中相互帮助,积极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完成任务,有效提高协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且学生在相互协作、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中,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检验知识,能够将知识内化,提高学习效率。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前期分组及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跟进不足

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是小组学习成员的搭配。小组成员的人数、小组中个体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积极性等都是需要教师考虑的因素。

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学情,完全放手或随意分组,将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甚至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样,如果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未能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没有用心跟进学生遇到的问题,将导致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这也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高中生处于身心逐渐成熟的阶段,他们对待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容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矛盾,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这使小组学习任务成为学优生自己的作业,小组讨论变成了性格活泼的学生的聊天地,还会导致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集体荣誉感不强,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流于形式。

(二)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些教师在处理团队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时缺乏统一标准,存在忽视个体发展的情况。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完全放手,将小组管理工作全部交给小组组长。但组长管理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正确解决小组内的所有问题,导致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主动性不高。

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

(一)教师要科学地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教学“文字及其处理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操作后,可以为学生布置自我介绍、整理排版等任务,通过任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其操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作品并在小组内展示,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探讨,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密切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当发现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进行必要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能力,设定竞争、竞赛等不同的模式,为学生制订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并给予分层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分组,关注学习过程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对小组成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在课前要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性格、优缺点等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确保每个小组实力均衡,保证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行分组,然后关注组内成员的平衡性并进行调整,确保小组内有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和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有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和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根据学习内容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3~5人为一组,也可以5~10人为一组,并让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教师应确保学生小组之间能力的均衡,制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认识到,制订的教学目标不宜过低,否则将失去挑战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宜过高,否则将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实时跟进,及时发现问题,并不断反思,及时改进。

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基础知识”一课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小组划分。比如,有的学生美术基础较好,有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有的学生能够熟练处理图片,还有的学生计算机操作熟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对学生合作、竞争、沟通意识的培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道理,而学习这些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沟通等综合意识,使学生在“学”和“做”的同时,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小组成员相互沟通、共同合作,小组之间进行良性竞争,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使其正确面对竞争和合作,不断提升自我,在掌握信息知识和技术的同时,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科学合理地布置小组任务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小组成员的能力情况布置任务,并组织学生开展作业评比活动。这样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例如,在学习“图文混排的知识”时,学生需要掌握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的基本方法,掌握图片的处理技巧,并利用所学知识实现良好的图文并茂的版面效果。在这节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WORD画报设计任务,以“创建和谐校园”为题,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既可以“创建和谐文化校园”,又可以“创设和谐交流校园”,由各个小组成员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制作画报。在学生递交作品后,教师可针对学生制作的画报进行评比。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制作的画报,教师可以邀请小组成员介绍画报内容,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指导性意见,通过这样的方式,评比出作品最佳小组,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学生在完成画报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在相互探讨交流的过程中,纠正了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偏差,加深了理解及记忆,提高了知识应用能力。由此可见,小组成员只有做到科学分工、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自身的发展。

结 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学模式成为教师的重点工作。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目的的指导思想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从小组划分到合作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敢于探究、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良好基础,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实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高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應用[J].求知导刊,2016(15):140.

[2]王卫华,王长杰.高中小组合作教学的应用[J].襄阳初高中学报,2015(04):3-6.

[3]马彩花.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开放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18-20.

[4]郭书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中旬),2021(11):70-71.

[5]姚灵凤.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现路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0):155-156.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小组合作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