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也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实现交通运输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是新发展阶段交通运输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必由之路。
一、正确认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交通運输高质量发展,是指交通运输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服务、装备制造等各环节实现高品质、高效率发展,在推动交通运输自身产业升级的同时,产生显著的外部溢出效益,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力支撑交通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等战略目标实现。
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包括行业自身层面和宏观层面两个方面的高质量发展。在行业自身发展层面,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是指实现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服务、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的高品质、高效率发展,在确保安全可靠运行、服务水平优质、应急保障能力充分的同时,不断增强内在发展动力,提高财务可持续性。在宏观层面,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是指交通运输行业能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交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能够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引导作用,促进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有力助推交通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而言,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规划建设高质量
合理规划、高质量建设是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确保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总规模、空间布局和技术结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既适度超前发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必要的冗余性,避免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瓶颈制约,且能承受、应对突发事件并实现快速恢复,又要避免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明显过剩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在交通领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通过超前谋划推动先进技术研发应用,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产业现代化水平。
(二)运行效率高质量
稳定、可靠、高效运行是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和重要体现。通过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确保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稳定、可靠、高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经济,释放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有效满足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客货运输需求。
(三)投入产出高质量
投入产出高质量是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交通建设成本高且沉没成本巨大,随着我国交通网络规模逐步扩大并趋于完善,交通投资产生的各种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呈现边际收益递减趋势。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使同样数量的交通投资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溢出效益、社会外部溢出效益、技术溢出效益,使交通建设和运营更好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更好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城乡协调发展,通过交通运输领域的先进技术研发应用推动我国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
(四)环境影响高质量
环境影响高质量也是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应以更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交通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交通建设和运营的正外部性,尽量降低其环境负外部性,形成交通与资源环境和谐共生、保障代际公平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助推我国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
基于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发展目标和结果的角度,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应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网络完善,结构合理
交通运输具有典型的网络经济性,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首要特征体现为交通基础设施网规模适度、空间布局和技术结构合理,能够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国土均衡开发、对外经贸发展和保障国防安全。首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总规模适度,既能实现对国土空间的有效覆盖和均衡开发,又避免规模过大造成运能闲置和浪费;其次,因地制宜布局交通基础设施网,与区域要素禀赋、发展模式、人口和产业布局相匹配,网络空间布局合理;第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技术结构合理,既要加快先进技术应用推动交通运输智慧升级,又要与区域发展水平相适应,切实保障群众基本出行需要,充分满足多层次运输需求。
(二)安全可靠,保障有力
新时期,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确保安全可靠运行,发挥好战略保障作用,为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首先,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交通运输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确保行车安全,交通事故率不断降低;其次,交通发展韧性不断提高,能够预测和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必要的冗余性,提高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第三,按照我国对外开放整体部署,提高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水平和运营组织能力,保障重要战略物资运输安全可靠,确保供应链稳定,更好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三)服务优质,便捷高效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供高品质的客货运输服务,使旅客出行更加便捷从容,货物运送更加高效经济。客运方面,高质量的出行服务,能够为旅客提供优质的“一票到底”“无缝衔接”“全程服务”的联程联运服务,使旅客在购(退)票、达到(离开)车场站、候车、中转换乘、乘车等各个出行环节的都能享有高效、人性化的服务,旅客出行更加便利从容,甚至可以将出行过程作为一种享受。货运方面,高质量的货运服务,业务受理方式简便、直接、快速,货物运送快速、及时、准时,能够为货主提供优质的“一次托运、一票到底、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一个费率、一次保险、一体运输”的多式联运服务。
(四)绿色智能,创新驱动
与过去相对粗放式发展模式相比,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更是一种依靠创新驱动,不断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体制机制健全,内生动力强劲的发展模式。首先,通过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应用、优化运输结构等途径,进一步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其次,交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完善,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先进适用、安全高效。第三,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制度更加完备,产业组织更加合理,企业发展活力增强,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五)前后联动,效益显著
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更多地体现为对上下游产业所产生的前向和后向带动作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重要促进作用,这些都是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所产生的溢出效益。首先,通过交通技术创新,尤其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带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力助推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其次,交通运输与农业、制造业、旅游业、物流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融合共生、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第三,交通运输通道、客货运输枢纽等成为集聚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重要载体,对产业集聚、城市群和都市圈空间开发产生明显的支撑引导作用,有力助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
三、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
基于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立足我国交通运输现实发展水平和存在的不足,未来一个时期,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沿着“一条主线”、借助“两大动力”、坚持“三个统筹”、紧抓“四个着力点”,即: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存量和增量、设施和服务、国内和国际,以“补齐短板、提升服务、强化创新、提高效能”为着力点,精准匹配供需关系,实现精细化、人本化供给,提高交通运输供给质量、运行效率和发展效益,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力支撑交通强国、科技强國、制造强国等战略目标实现。
(一)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交通运输战略支撑能力
交通运输供给不平衡、不充分,是造成供需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制约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所在。应按照国家关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统一部署,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交通运输发展突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着力补齐交通运输领域的短板、强弱项、固优势,实现精细化、人本化供给,及时、充分、精准满足运输需求,更好满足产业升级、产业空间布局变化、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化发展、对外开放等产生的新要求,提高交通运输战略支撑能力,助推我国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以改革和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以改革和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改革是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永恒动力,应针对当前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体制机制问题,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完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使市场和政府形成合力,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交通运输发展的质量、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创新是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动力和关键“支点”,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应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应用,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加快交通运输组织和服务创新,不断增强交通运输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创新驱动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动能。
(三)统筹存量和增量、设施和服务、国内和国际之间的关系,更好服务构建国内大循环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应统筹存量和增量、设施和服务、国内和国际之间的关系,更好满足新阶段新形势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发展等提出的新要求。
统筹存量和增量的关系,是指一方面要进一步挖掘存量交通基础设施的潜力,提高存量设施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既有超大规模交通网的优势,另一方面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利用先进技术建设智慧交通,积极探索布局超新型交通基础设施,通过增量优化交通网结构和布局,以增量带存量,以存量促增量,不断改善交通运输供给质量和结构,创造新供给,培育新需求。
统筹设施和服务的关系,是指在保持交通基础设施、技术装备适度扩张和升级改造的同时,更加重视通过运输组织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提升客货运输服务质量,大力发展新型运输服务,进一步发挥交通运输对产业升级、城镇化发展、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等的支撑引领作用。
统筹国内和国际的关系,是指一方面要提高交通运输对乡村振兴战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服务支撑国家战略布局等方面的重要先行作用,更好服务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通道和重要物流节点建设,有序推进境外交通建设项目,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积极参与国际交通合作,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四)以“补齐短板、提升服务、强化创新、提高效能”为着力点,提高交通运输供给质量、运行效率和发展效益
当前,在我国业已形成超大规模交通网的基础上,应以“补齐短板、提升服务、强化创新、提高效能”为着力点,提高交通运输供给质量、运行效率和发展效益,推动交通运输由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
一是以补齐短板、优化结构为导向,合理控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奏,优化路网技术结构和区域布局。新建交通基础设施应以补齐重点地区、薄弱环节的发展短板为导向,以优化路网结构为主要目的,避免过度超前建设、重复建设带来能力富余和浪费,以及债务风险增加。按照需求导向、效益为本的原则,合理编制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并确定技术标准,形成能力适应、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多层次交通基础设施网。
二是大力完善交通运输服务和运营模式,提高客货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适应新发展形势下客货运输需求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客运产品,推进交通与旅游等深度融合发展,更好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升级需要。提升集装箱、商品汽车、冷链物流等专业化运输服务水平,创新货运新模式,延伸运输服务链,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三是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创新增强交通运输发展新动能,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交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智慧交通建设,以技术创新推动交通运输服务提质增效,更好服务于新形势下产业升级、城镇化发展和人民出行需求升级需要。加快交通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交通运输行业活力,增强发展动能。
四是促进交通运输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增强交通运输对相关产业、区域经济的促进带动作用,提高交通运输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顺应现代产业组织变革趋势,以价值创造为灵魂,将交通运输服务融入其他产业链条,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拓宽交通运输服务边界,全面推动交通运输与制造业、物流业、农业、旅游业、商贸服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交通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发展,带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力助推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以交通通道、枢纽场站等为载体,支撑引导产业集聚、城市群和都市圈空间开发,有力助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