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为临床上的常见病、高发病,多数患者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以及不同程度的偏瘫和失语症等。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发病率高,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15 年缺血性脑卒中平均发病率在0.022%左右,年死亡率约为170 万,致残率约为33%,且只有27%的患者能恢复工作,约有14%的患者需要长期卧床,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该病在中医学中归于“中风”范畴,病程长且耗气伤血,气虚不能促进血液循环,就会阻塞脉道而形成血瘀,因此,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治疗原则为益气活血。作者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4 月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收治的80 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常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4 月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收治的80 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21 例;年龄51~80 岁,平均年龄(64.1±6.2)岁;体质量指数23.1~24.5kg/m2;病程2.1~5.2 年,平均病程(3.7±0.9)年;基础疾病:高血压10 例,冠心病12 例,高血脂10 例。试验组男19 例,女21 例;年龄52~79 岁,平均年龄(63.2±6.2)岁;体质量指数23.4~28.0kg/m2;病程2.3~6.0 年,平均病程(3.5±2.3)年;基础疾病:高血压10 例,冠心病12 例,高血脂1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参照全国脑血管病学会制定的标准[3]进行诊断。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患者急性发作且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患者少量综合性神经功能缺损,脑CT 为缺血性病灶,患者脑CT/磁共振成像(MRI)排除非血管性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轻中度患者6~40 分,年龄30~80 岁,能接受口服中药治疗,患者或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脑干梗死患者;对各种药物过敏患者;家属以及患者不愿意参加的患者。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控制基础疾病,维持血压、血糖,使用血管扩张剂,抗凝,调脂,营养脑细胞,必要时减低颅内压等,并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和吞咽功能训练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益气活血组方:黄芪20 g,白术20 g,太子参20 g,鸡血藤15 g,赤芍20 g,地龙各20 g,当归12 g,川芎10 g,桃仁20 g,红花20 g,牛膝20 g,水蛭5 g,防风10 g,全蝎10 g,甘草20 g ;随症加减,若四肢不温,给予附子5 g,肉桂10 g ;若睡眠差给予酸枣仁安神,以上水煎服,100 ml,2 次/d。疗程为6 个月。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3、6 个月的NIHSS 评分及Barthel 评分。NIHSS 共包含15 个项目,分数越高表示损伤越严重。Barthel 共包含15 个条目,分数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好。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3、6 个月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Barthel 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3、6 个月Barthe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Barthel 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Barthel 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上常见病、高发病,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血液灌注减少,或者停止供血,由于供养不足导致局部缺氧坏死,主要表现为失语、偏瘫,严重者表现为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仅2002 年全球接近1700 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己成为世界三大致死疾病之一。2013 年Stroke 上发表的一篇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年卒中死亡人数高达170 万,人群既往患有脑梗死的患者再次复发率超过17.70%,因此积极的治疗非常重要。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范畴,本病的病理基础为年老体衰,气血失调和脑络直接中风。其中气虚为本,气虚无力鼓动血液,使血液运行障碍,血流不畅,发生瘀血,瘀血阻碍气血运行,加重气虚,影响气的循环。因此,气滞血瘀是恶性循环,气虚瘀血贯穿疾病的全过程。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上主要采取补气活血。黄芪健脾补中,升阳兴陷,益卫固表;白术健脾益气;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两药合用为君药,补助脾气,脾气旺盛则气血生活有源,气行则血行。鸡血藤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为臣药,起到补血活血的作用,血为气之帅,气为血之母,气血同补;地龙清热息风,通络;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川芎活血行气,袪风止痛;桃仁、红花活血通经,袪瘀止痛;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水蛭逐瘀消癥,破血通经;防风袪风解表,胜湿止痛;全蝎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若四肢不温,给予附子、肉桂补火助阳,补助机体阳气;若睡眠差给予酸枣仁安神,提高睡眠质量;以上药物连用起到益气活血的作用,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芍有效抗血栓,对血小板聚集也有拮抗作用,并且有效降低血脂;川芎中含有的川芎嗪可以扩张血管,起到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脑部供血量,提高脑部的供养;牛膝可以有效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粘度,降低血脂,提高患者的健康状态;鸡血藤具有抗血栓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蛭预防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凝固的作用,还可以拮抗中枢神经系统,缓解中风症状。张春朝等[4]在其学术论文中发现,通过研究和收集病历资料,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数的临床证型为气虚血虚型,这可能与患者均为中老年患者有关,年老体虚,气血虚弱,导致患者供血不足,并且临床医生多数使用益气活血法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偏瘫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韩辉等[5]在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中发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采取益气活血法在临床上安全性较高,患者副作用较少,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恢复较快,并且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以上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同。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3、6 个月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3、6 个月Barthe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取益气活血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但是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的样本例数比较少,应该从多中心进行样本抽取,并且多指标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