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长,脑梗死的发病率呈持续递增的趋势,若未经过及时的诊断与治疗,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与肢体功能障碍,还会导致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1]。因此,亟需合理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改善临床指标,提高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与静脉溶栓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远期治疗成效不佳。而中医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具有副作用少、远期疗效较高的优势,醒脑静注射液属于新型的中药制剂,与常规对症治疗使用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增加药物的作用时间[2]。基于此,本文对比和分析了老年脑梗死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的治疗效果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4 月来本院诊治的48 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 例。实验组男13 例,女11 例;平均年龄(65.40±5.08)岁。对照组男15 例,女9 例;平均年龄(65.42±5.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①符合临床老年脑梗死诊断标准;②有自主意识与识别能力,治疗依从性较高;③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4]:①精神障碍患者;②合并其他心、肝、肾、肺疾病患者;③沟通障碍的患者;④某些特殊原因不能规律休息的患者;⑤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①常规对症治疗包括降颅压、抗血凝、吸氧、营养神经、早期功能康复治疗及心理干预等。②阿替普酶注射液(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注册证号S20110051)0.9 mg/kg,于1 min 内静推10%剂量,剩余剂量1 h 内静脉滴注。实验组患者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1638)治疗:静脉滴注20 ml 醒脑静注射液混合250 ml 葡萄糖注射液,1 次/d。两组均予以持续30 d 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NIHSS 评分与安全性评分,治疗前后Vp、Vm 水平。①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②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改善情况>80%;有效,患者的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50%;无效:患者的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无变化或病情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根据NIHSS 评价不同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缺损程度越严重。采用自制量表评价治疗安全性,满分为10 分,分数越高代表安全性越高。④患者临床指标包括:Vp 与Vm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3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与安全性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NIHSS 评分(4.68±3.75)分低于对照组的(7.36±3.15)分,安全性评分(7.25±1.22)分高于对照组的(6.38±1.2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681、2.450,P=0.010、0.018<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p、Vm 水平对比 治疗前,实验组患者Vp(57.25±51.36)cm/s、Vm(30.24±2.14)cm/s与对照组 的(57.25±5.36)、(30.11±2.31)cm/s 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p(81.47±3.36)cm/s、Vm(40.15±4.884)cm/s 均高于对照组的(30.10±2.14)、(32.41±2.14)c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研究显示,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是引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且急性期病死率较高,高达30%~40%。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主要与日常的生活习惯有关,如经常熬夜、压力过大、没有良好的运动习惯等,也与疾病因素有关[5]。若未经过及时的救治,则会导致患者缺血性脑坏死或脑软化,进而引发患者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脑及脑梗死,严重甚至会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表明,在脑梗死的治疗中益气活血醒神汤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状态,改善神经功能。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中医学理论认为导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主要因素在督脉损伤,瘀血停滞,使气血阻滞不能交会调达于四肢,故出现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反射等麻木不仁的表现。醒脑静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麝香、郁金、冰片、栀子,辅料为聚山梨酯80、氯化钠等,中医理论认为这些成分具有通经活络、扩张血管、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胸痹、中风、胸闷、心悸、舌强语蹇、半身不遂,以及脑髓失氧引起的眩晕、头痛、耳聋、耳鸣、健忘等症状。西医研究表明,由于醒脑静注射液中麝香、郁金、冰片、栀子等提取物的捕获超氧离子作用,可扩展血管、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微循环血液流量、清除体内自由基,具备减少微血栓形成、改善血流动力学等功用。醒脑静注射液在进入人体内后可延长各神经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使药物通过参与周身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纤维的生长、分化、修复和再生,帮助患者补气生血,补肾填精,活血通络。醒脑静注射液具有独断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效益,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重塑。因此,常规对症治疗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充分结合了西药治疗的高效性与中药治疗无副作用、远期疗效较高的优势,刺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转录,提高BDNF 水平,起到保护神经的协同作用,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通过本文的论述可知,实验组患者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安全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p、Vm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常规对症治疗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对症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各项临床指标,远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