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

2021-01-19 11:56魏小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期
关键词:阿司匹林进展神经功能

魏小兰

进展性脑梗死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见疾病,为缺血性脑卒中类型,该病主要是脑梗死发病时间在2 d内,且经过治疗却呈现病情加重的情况,梗死面积也呈现逐渐增加的情况,更加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进展性脑梗死在临床中的治疗重点为对闭塞血管进行早期开通,使得脑血流得以恢复,对缺血半暗带进行挽救。溶栓治疗可发挥明显的疗效,然而溶栓药物种类较多,且不良反应也有差异性。阿司匹林可对丝氨酶基团(环氧酶活性)进行促进,产生乙酰化现象,可抑制血栓素A2生存,可对进展性脑梗死进行辅助治疗。本次研究选择2017 年10 月~2019 年10 月在本院就诊的98 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对阿司匹林的应用价值进行进一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0 月~2019 年10 月在本院就诊的98 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8/21;年龄62~80 岁,平均年龄(66.15±7.55)岁;病程2~20 h,平均病程(12.75±6.25)h。实验组男女比例27/22;年龄62~79 岁,平均年龄(67.20±7.50)岁;病程2~19 h,平均病程(13.15±6.18)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或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即以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开展降脂治疗、吸氧治疗、适度脱水、抗血小板聚集等,并强化患者的心电监护,并且以患者具体情况为依据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调整,给予0.9 mg/kg 阿替普酶治疗,10%予以静脉推注,剩余90%在1 h 内静脉泵入完[1]。实验组患者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辅助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80~300 g/d,3 次/d,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对用药剂量进行适当调整[2]。14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NIHSS 评分、BI 评分。①疗效判定标准:以患者NIHSS 评分为依据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NIHSS 评分降低幅度>90%为治愈;NIHSS 评分降低幅度50%~90%为显效;NIHSS 评分降低幅度20%~49%为有效;NIHSS 评分降低幅度<20%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NIHSS评分进行判定,评分越低神经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I 评分进行判定,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③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晕、呕吐、皮下瘀血[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BI 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 评分、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BI 指数评分(,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BI 指数评分(,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4/49),其中头晕1 例、呕吐2 例、皮下淤血1 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3/49),其中头晕1 例、呕吐1 例、皮下淤血1 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38,P>0.05)。

2.4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20±1.47)d,短于对照组的(10.25±1.6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613,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脑梗死作为一种急重症极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老年人为常发人群,脑梗死的发生率在近年呈现逐年持续增长的趋势,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4]。进展性脑梗死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属于临床亚型,病情呈现进行性发展,一旦发生,会使得神经功能发生缺损情况,且局部脑缺血情况加重,加重病情,可持续6 h 以上,治疗必须有效、及时,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案,否则会导致病死率和致残率提升,不但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会导致家庭负担增加。进展性脑梗死在临床上需要尽早进行有效诊断,以便制定科学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命进行有效挽救,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防止后遗症的发生[5]。在临床上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开展抗血栓治疗,对血液流变学异常进行纠正,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以此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改善。脑梗死患者一旦血栓蔓延或扩大,极有可能导致血管狭窄,甚至会导致血管彻底发生堵塞,患者侧支血管发生闭塞,无法供血于侧支,则会进一步扩大脑缺血范围,加重病情[6]。

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脂、高纤维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等,脑动脉粥样硬化对进展性脑梗死造成极大影响。而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在病变部位发生血小板高度聚集,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行接触,血栓形成于血管中,阻塞局部血液循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加重。因此,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需要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在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案的同时,利用阿司匹林进行辅助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阿司匹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阿司匹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主要是因为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常用药物,可抑制血栓素A2形成。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血栓素A2可促进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小板聚集情况出现,增加脑血管内部阻力,形成脑水肿。阿司匹林在有效抑制血栓素A2的同时,可抑制二磷酸腺苷或肾上腺素导致的Ⅱ相聚集,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较高。高晓华[6]研究中选择100 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分析,50 例实施常规治疗,50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的76.00%相比,阿司匹林辅助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更高,且日常自理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得以优化,可见阿司匹林辅助治疗效果较为确切,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另外,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38,P>0.05)。说明传统治疗方案与阿司匹林辅助治疗方案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性并不显著,可见阿司匹林用药安全性较高;另外,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20±1.47)d,短于对照组的(10.25±1.6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613,P<0.05),可见阿司匹林对患者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中采用阿司匹林辅助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阿司匹林进展神经功能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