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旭
急诊腹部创伤为严重创伤,依据患者病理以及生理特征不同可分为开放性创伤以及闭合性创伤,其中开放性创伤在诊断过程中较为直观、简单,闭合性损伤由于早期并无继发性感染,加之患者常会出现腹腔脏器损伤,也会引发继发感染和大出血,严重情况甚至会产生休克问题。早期诊断,判定患者损伤位置和创伤病理等级,不仅可帮助医师判断患者病情,也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升患者预后效果。现阶段常用诊断方式为CT 以及B 超,此两种诊断方式由于自身特点,因此得到广泛使用,但具体何种方式效果更佳并无统一定论[1]。为提升疾病诊断有效率,现选取本院收治的急诊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74例急诊腹部创伤患者,其中男32例,女42例;年龄20~65 岁,平均年龄(42.06±7.65)岁;发病时间2~25 h,平均发病时间(7.93±5.69)h;创伤原因:车祸24 例、坠落撞击伤21 例、工伤18 例、打架11 例;合并骨折15 例、胸部损伤9 例、颅脑受损4 例。患者就诊时出现剧烈腹痛、发热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纳入标准:①入院后依据临床症状观察,提示患者有脏器损伤;②患者有完整CT 以及B 超诊断资料;③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研究过程中有严重死亡、大出血等不良结局;②患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③研究过程中中途退出患者。
1.2 方法 ①B 超诊断:患者取平卧位,同时也可辅助以侧卧位以及俯卧位等患者自身舒适体位,主要使用美国GE E8 超声诊断仪。在本次诊断时凸阵探头,频率调整为4~6 MHz。在进行诊断前实施基础探查,主要目的为简单判定患者腹腔积液和可能出现损伤的脏器,便于诊断时选择重点检查位置。之后依据脏器特点进行脏器、相关器官检查。首先对肝、肾、胰腺损伤状况进行分析,诊断过程中主要依据:脏器形态异常,其中常会出现实质不规则紊乱,也有部分患者会出强回声。其中低回声以及液性暗区表示出现血肿。②CT 诊断:患者初次进行平扫,之后依据患者状况进行扫描、薄层重建。主要采用东软NeuViz128 层多排螺旋CT 扫描仪对患者行CT 检查,扫描参数:电流130~150 mAs、电压120 kV,矩阵512×512,扫描视野50 cm,扫描层厚2.5 mm,螺距1.25,层厚6~7 mm,窗宽150~250 HU。具体扫描范围:膈顶至耻骨联合、右肾下极处,部分患者也需进行盆腔扫描。重点分析患者腹膜后、肠道损伤。包膜呈新月状则为包膜血肿;脏器出现条状形低密度影可判定脏器有破裂血肿。认知观察脏器周围是否出现腹腔、腹膜积血状况。两种诊断方式均由同一组资深医师进行阅片、诊断,医师至少有2 年以上工作经验,所有诊断结果均得到医师统一认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分析患者手术病理结果。②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法诊断腹腔内损伤符合情况,包括肝损伤、脾损伤、肾脏损伤、胰腺损伤、合并多种脏器损伤。③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学图像。④对比两种诊断方法诊断脏器损伤程度分级符合情况,腹部脏器损伤程度分级主要参照美国创伤外科协会和中国脾脏损伤程度分级标准,主要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及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病理结果分析 74 例患者腹腔内损伤状况:肝损伤24 例、脾损伤20 例、肾脏损伤18 例、胰腺损伤10 例、合并多种脏器损伤2 例。脏器损伤程度分级:Ⅰ级28 例、Ⅱ级21 例、Ⅲ级及以上25 例。
2.2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腹腔内损伤符合情况对比 B超诊断与CT 诊断的肝损伤、脾损伤、肾脏损伤、胰腺损伤、合并多种脏器损伤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腹腔内损伤符合情况对比[n(%)]
2.3 影像学图像分析 B 超影像学图像显示:腹腔损伤患者常会出现实质回声不均匀和脏器周围积液等问题;脾损伤患者以脾包膜连续性中断,主要出现间断性显像,同时实质和邻近位置也有实质回声不均匀问题,脾周常出现积液;肝损伤患者肝肾回声不均匀,声像图诊断时肝实质出现形态不规则,边界较为模糊的低回声区,肝脏周围出现积液;肾脏损伤患者肾周围出现血肿,声像图多出现于低回声区,少部分患者出现肾包膜不完整、肾周积液等问题。胰腺损伤患者胰腺位置不仅回声不均且周围出现胰周积液位置。CT 影像学图像显示:腹腔损伤患者实质密度出现不均匀甚至伴发脏器周围积血问题;脾损伤患者多表现出实质密度不均匀,甚至有脾周积血。肝损伤患者肝脏密度并不均匀,肝脏周围出现积血。肾脏损伤患者出现肾脏密度不均、肾周出现积液。胰腺损伤患者胰腺密度并不均匀,损伤部位轮廓显示较为模糊,同时胰腺周围伴发积血。
2.4 两种诊断方法脏器损伤程度分级对比 B 超诊断的脏器损伤程度分级符合情况:Ⅰ级26 例(92.86%)、Ⅱ级19 例(90.48%)、Ⅲ级及以上23 例(92.00%);CT 诊断的脏器损伤程度分级符合情况:Ⅰ级25 例(89.29%)、Ⅱ级18 例(85.71%)、Ⅲ级及以上20 例(80.00%)。两种诊断方法脏器损伤程度分级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速,各种创伤发生率逐步增加。临床腹部创伤主要分为闭合性、开放性两种类型,主要发病原因为摔伤、交通事故以及撞击伤等。腹部创伤常会使患者出现大出血问题,救治不当则会引发休克或死亡[2]。由于腹部创伤特殊性,常会损伤相邻脏器损伤,治疗诊断时也需关注周围脏器损伤,因此选择有效的诊断方式,提升疾病诊断符合率十分重要。
在进行疾病诊断时,首先需询问病因、临床症状体征,主要手段为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主要集中于患者腹部,常见诊断方式为灌洗术和腹部穿刺,但存在误区和漏诊严重的问题。同时此种诊断方式属于侵入性检查,因此在诊断时较为困难。同时也有研究提出,可为患者进行传统X 线检查、腹腔镜腹腔动脉造影检查,但由于自身问题需谨慎使用。本次主要采用B 超和CT方式进行诊断。分析可知,此两种诊断方式均属于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在临床诊断中有便捷性和无创性等特点。B 超进行检查时不仅可有效观察患者腹腔内脏损伤、积血状况,同时在操作时有简便的特点,价格也较为低廉,由于B 超诊断时有便捷床旁诊断方式,因此可减少患者移动,更加有利于了解患者病情。分析其他学者研究结果,B 超腹部损伤诊断不仅可有效提升疾病诊断准确度,也可缩短诊断时间,为疾病治疗提供指导[3]。但此种诊断方式也有自身问题,此种诊断方式并不适用于皮下气肿患者。同时对于部分胰腺损伤患者诊断时也存在困难,胰腺位置较少、较深时诊断较为困难。其中B 超诊断主要可显示腹腔积液,但无法检测积液性质,因此有自身缺陷。
CT 诊断由于设备持续发展,分辨率提升,在疾病诊断时可依据扫描部位密度有效观察脏器损伤状况[4,5]。相比于B 超诊断,此种诊断方式也有自身局限性,主要问题为CT 扫描时要求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对稳定,因此在检查时并不适用于血流动力不稳定患者。检查费用较高,且对操作医生也有较高要求,临床大范围普及有一定困难。分析本次研究结果时发现,B 超诊断与CT 诊断的肝损伤、脾损伤、肾脏损伤、胰腺损伤、合并多种脏器损伤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知,由于两种诊断方式有自身特点,同时在进行诊断前也需进行基础性体检和身体状况判定,辅助患者进行诊断,因此各种诊断方式下符合率并无较大差异。出现漏诊的主要原因和诊断方式自身缺陷以及诊断医师有较大关系。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式下,B 超诊断的脏器损伤程度分级符合情况:Ⅰ级26 例(92.86%)、Ⅱ级19 例(90.48%)、Ⅲ级及以上23 例(92.00%);CT 诊断的脏器损伤程度分级符合情况:Ⅰ级25 例(89.29%)、Ⅱ级18 例(85.71%)、Ⅲ级及以上20 例(80.00%)。两种诊断方式的脏器损伤程度分级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种状况和两种诊断方式均可有效观察患者脏器损伤,确定腹腔积血、位置、创口、周围组织状况,因此在疾病分期诊断时无较大差异。分析各种诊断方式下图像特点,肝肾回声均匀。通过分析可知,CT 或B 超诊断腹腔损伤疾病诊断和分期符合率均较高。
综上所述,急诊腹部创伤患者进行CT 或B 超诊断均有较高诊断符合率,同时两种诊断方式也可对疾病进行有效的分期诊断,但两种诊断方式也有自身问题,需依据患者疾病状况以及严重程度有效选择,继而提升疾病诊断效果。